高血压脑出血的病因总结
文摘
2024-12-26 17:03
重庆
脑出血是高危病症,冬季是脑出血的高发期。笔者总结脑出血的病因如下,可为读者预防脑出血的发生提供参考。祖国传统医学认为:在气血内虚的基础上,遇有劳倦内伤、忧思恼怒、嗜食厚味、烟酒等诱因,即可引起脏腑功能失调,发生气血逆乱、直冲犯脑,而形成脑脉痹阻或血溢脉外,即为脑梗塞或脑出血,即中风。中风临床五大主症为:突然昏仆、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语言蹇涩或失语、偏身麻木。其特点为:起病急、变化快,如风邪善行而数变,好发于中老年人(40岁~70岁)。现代医学临床研究发现,高血压脑出血是脑出血的常见症型。临床上仅不足半数预后良好,大多遗留后遗症。之所以如此,主要在于脑出血后的瘀血块占位,后又溶血,释放神经毒性物质而产生继发性脑损伤。从祖国传统医学来看,脑出血的根本病因为元气亏虚。元气不足,精血衰耗,则脏腑亏损。出现诱因:或七情内伤、或饮食失调、或劳役过度,则肝肾阴亏、水不涵木,肝阳上亢,气血逆乱于脑,气不摄血而致血溢脉外,从而仆倒、神昏。脑出血病症总体可概括为:脏腑虚损,升降失调,本虚标实。核心病机可概括为:元气亏虚,痰瘀互阻,风火相煽。元气虚为本,瘀痰风火为标,瘀痰为中间病理产物,风火为最终致病因素。因此,在脑出血既已发生时:①元气亏虚,故需要大补元气。正气亏虚、阴阳皆虚、气血失和,三者为一,贯穿脑出血全过程,为发病之本。②瘀血成毒,故需活血化瘀。离经之血淤积占位变为瘀血,瘀血内结化热为毒,阻滞脑窍气血运行,气滞血瘀,瘀毒内生,恶性循环。瘀血与痰相合成为瘀痰,与湿相合为瘀湿,与火相合为瘀热,与热相合成瘀毒,诸邪合一成毒。毒邪流窜脏腑,闭阻经脉,内风引动,上窜蒙窍,恶性循环。活血化瘀、清热解毒,防止毒邪进一步损伤脑络。脑出血发病前的常见症状:发病前常见苔黄、腹胀、烦躁、便秘等症状,便秘是患者较早症状,也是发生脑出血前的常见症状。在中风发病前,常表现出困倦如打哈欠、便秘等元气亏虚的表现。特别是长期高血压患者,在寒冷季节需特别注意此类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