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生于1925年农历8月28日,依家乡讲究虚岁的习俗,今年正值他百岁诞辰。谨以此文纪念我的父亲。杨堂窦氏家族发展到“可”字辈、“建”字辈时,已数代都不识字。由此,带来诸多问题。一次,曾祖父(讳 可贯)去亲戚那送礼。在写礼单时,写者问他姓什么,他答曰“竇”。“竇”字笔画繁杂,写者面露不悦。又问他名叫什么,答曰“可罐”。问他是哪个“罐”。他答不知是哪个字,可能是“油罐子、茶罐子”的“罐”。写者当即恼火道:姓也是这么稠的字,名也是这么稠的字,这都是起的啥名字。曾祖当场气得浑身发抖。他深刻地感受到因为没文化而受到了欺辱。回到家后,曾祖父对此事依旧悲愤不已,大气一场。他决心一定要让后代读书识字。此时期,家族有田产六十余亩,生活还算殷实。曾祖父考察“朝”字辈的六个孙子当中,惟建群大子(即家父朝珠)聪慧。曾祖父令祖父把北坡的几亩地卖了,供父亲读书。当时,只有孙庄街的郭家办有私塾。因农民世代以种地为生,私塾不接收普通农家子弟。所幸我姑奶的夫家(歪子街赵家)和郭家是亲戚关系,由姑奶出面,找郭家说明了家庭情况,父亲才得以念私塾。私塾学制三年。学费一年一元(银元),需支付私塾老师一年一元,上学须穿正式学服,需要一元。三年共需七元。卖地换来七元钱后,父亲去孙庄私塾读书。曾祖嘱咐一定要把书读成。私塾学习讲究文字功夫,父亲软笔字写得极好。三年私塾念完后,因父亲表现优异,得到老师的重视。私塾教师一直对祖父说起父亲不接着深造就可惜了。上世纪四十年代,新式学堂应运而生。老师建议祖父,让父亲继续去邓县读书。但,农村有“男子十年不吃闲饭”的观念,父亲就在家里帮衬着干农活。在家耽搁几年后,祖父还是听从老师的建议,支持父亲继续往上念书。于是,父亲十四五岁时去邓县春风阁中学念书,一直到十七八岁。父亲在邓县读书期间,家里一直认为他在学习文化知识,但具体做什么也不清楚。当时,正值解放战争初期,邓县红色武装力量悄然建立。在国民党黑暗统治下,共产党员的联络是单线秘密进行的。大约1947年,父亲由孙庄大队的杨焕章介绍,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县大队任文书。1947年秋,第一次解放邓县城后,解放军部队离开。国民党反扑,重新据守邓县。在此时期,家里得知父亲秘密入了党,非常担心。作为普通农民家庭,又处于国民党白色恐怖下,干党的革命事业是冒着生命危险的。因此,祖父立马到邓县把父亲抓回家。怕走漏消息,还把他关在红薯窖里两个多月,每日送饭看管。出来后,父亲立即到邓县寻找组织。但已经找不到原来的部队了,所有人事都变了。后来得知,原县大队已改编成解放军一个团,开赴南方去了。此即父亲第一次入党经过。他虽然入党了,但与原党组织失去联络,只能回到地方。因父亲有文化,在合作社、小乡工作。直至解放战争结束,1953年,得知孙庄杨焕章回来了,父亲去找到他。两人到邓县组织部,杨证明他是父亲的入党介绍人。邓县组织部根据父亲脱党多年的实际情况,最终决定:从1953年开始,算第二次入党。杨焕章从部队复员后,分配到丹江管理工程局。他侄子被内招到丹江管理工程局,后到湖北宜昌葛洲坝工程工作。1983年,父亲到宜昌找我游玩。一天,我们按地址找到居于宜昌的杨焕章,此时他已退休。两人见面后,分外激动、高兴,相谈甚欢。1958年,桑庄人民公社成立。父亲在桑庄民政所任秘书,负责各村贫苦人口调查、结婚登记等工作。两年后,“大跃进”运动开始。父亲被县委组织部抽调到桐柏邓县民工团会计室,任总会计。1962年后,大炼钢铁停止,父亲回到桑庄公社。那时,正值全国反右倾政治运动,很多干部被扩大化处理。尽管极大多数干部不愿意,但在当时大环境下,也只能被解除职务回到地方。父亲在同意离职登记表格上签了名。在公社领导的协助安排下,父亲回到孔庄大队任会计。也有始终没签名的,但最终都是回到了地方。1979年,党中央下发拨乱反正的政策文件,对当年反右倾扩大化的国家公职人员恢复职务。孙庄黄海滨和父亲是同事、好友,当年同在桑庄公社工作。他得知消息后立马赶到孔庄大队找到父亲,建议父亲写个申请材料向邓县组织部说明情况,要求恢复工作。申请递交后,经多次到县委组织部询问,最终找到了当年的名单。但因表格里他已签名,组织部认定父亲当年自愿解除工作。最终,县委组织部不同意父亲恢复干部工作。而黄海滨等没有签字的,都恢复了工作。父亲的工作虽未恢复,但组织部承认了他的国家干部身份,按1979年退休进行安置。1979年,乡里干部月工资二三十元。父亲每月退休工资28块钱,后来一直增加,到80年代涨到50多元。父亲在孔庄大队任会计,支书是王书永,大队长是王书训。后来,“文化大革命”爆发,他们都被当作“走资派”而受到批斗。1965年,父亲当选为支书。20余年间,他和乡亲们一起,大干社会主义,为改变家乡面貌、促进经济和教育事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父亲的一生是曲折的,也是积极的,他用对党和人民的忠诚老实、为群众服务的一贯态度,做好了当下。 窦天玉口述,窦沉着整理、撰文 2024年农历8月12日
注:窦天玉,原籍河南省邓州市桑庄镇窦楼村。中共党员,南阳市长江水利委员会副处级干部,曾任中共长江水利委员会第七工程勘测院党委书记。二00八年因年龄慢慢退出主要领导岗位,开始了解窦氏历史文化研究的进展。二0一0年后,开始从事老家窦楼村以其邓州市窦氏家族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