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治疗参考方之中风醒脑方

文摘   2025-01-03 09:48   重庆  
中风醒脑方与复方制剂中风醒脑口服液(前身逐瘀化痰口服液)组成相同:皆由红参、生大黄、川芎、三七组成。
红参15g
三七15g
生大黄5g
川芎15g
方中重用红参为君药,大补元气、培元固本,以针对中风元气虚弱的病机本质,复元以醒脑。用川芎、三七、生大黄来活血化瘀,促进已发之进病理产物血肿的吸收,泻热熄风。
脑出血基本病机为肝肾阴虚。肝肾同源,脾肾互赞。元气来源于肾,但与先天之精、脾胃水谷之精化生的后天之气、肺吸入的自然界清气所形成的宗气密切相关。其中,先天之精与宗气都受到脾胃水谷之精的滋润。脾胃水谷之精非常重要,所以补元气未用补肾之药物,而是选择了补脾胃之气的红参,使脾胃生化之源不竭。通过补益脾、肺、心之气,补足后天之精,使脾、肺、心发挥其功能,促使气血生化。先天之精受后天之精所化之气滋养,元气亦得以充养。诚如《本草述钩元》所载:“人参益元气,肺脾先受以入五脏,五脏俱入,则诸虚皆补。”人参生用气凉,熟用气温,味甘补阳。红参温性强于生晒参,故用红参。《本草正义》记载红参:“气味浓厚,色亦重浊,具有温养生发之性。”
大黄用于治疗脑出血时,患者应当具备的指征为:便秘、舌苔黄腻、脉弦滑。这是热毒、痰浊壅结不散之象。大黄不仅具有泻下清热作用,且有解毒活血之功。大黄,通腑泻热,涤荡肠胃,活血化瘀,为通腑之要药。并能促进胃肠蠕动,排除积于肠胃的代谢物,改善血液循环,有利于降低颅内压。唐容川在《血证论》中特别强调大黄有降气的作用,认为:大黄能推陈致新,非徒下胃中之气,能降气逆于血分之中,腑通热泻,引血下行,热势孤立,风邪自消,虽未平肝熄风潜阳,却起到了釜底抽薪、急下存阴、上病下取,达到风邪渐熄目的。且可制约红参温燥之性。《药品化义》:“大黄气味重浊,直降下行,走而不守,有斩关夺门之力,故号为将军。”现代药理学发现,大黄有降血脂、降血压作用。大黄炮制之后,可收敛药力,临床使病情而用。
出血性中风多为血与气并走于上,乱于脑窍,气机不畅,血气激荡,致脉络损伤,血溢脉外,成离经之血、成瘀血。《医学衷中参西录》载:“三七,善化瘀血,又善止血妄行,为吐衄要药,病愈后不致瘀血留于经络,化瘀血不伤新血,允为理血妙品。”大黄、三七配伍,大黄破瘀通腑,通于而不伤正。三七止血化瘀,活血定痛,止血而不留瘀。一通一塞,达到不止血而血自止的目的。

南坡黄土
乡愁、祖国传统医学文化的学习和传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