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才是中国喜剧该有的样子

文化   2024-07-04 09:00   北京  

1999年央视春晚,宋丹丹和赵本山的小品《昨天今天明天》结尾,主持人让俩人用一句话总结内心感受。宋丹丹饰演的白云大妈没煽情,而是说了一句让观众捧腹大笑的话:


“我十分想见赵忠祥。”



这部小品里,“光荣下岗”、“薅得跟葛优似的”等密集的笑点,让观众笑得人仰马翻,也让人们感受到了改革开放20年后社会变迁的大时代背景。


在即将到来的21世纪,它像是一部集大成之作,延续了过去十几年喜剧反映时代特征的共识,也向未来强调了喜剧让人快乐的内核,以至于直到今天,这些经典还在不断被人重温、致敬以及重新演绎。


1990年出生的吕严,就是看着这些经典小品长大的新一代喜剧人。近日,他在腾讯视频《喜人奇妙夜》舞台上表演的喜剧《小品的世界》,就用一个个经典的小品梗,致敬了宋丹丹、黄宏等人,回忆杀瞬间将全场带回了那个熟悉的年代。



而在致敬经典的同时,吕严也进行了重新演绎。


在《小品的世界》故事里,一个有些神经质和幻想症的儿子,每天觉得自己生活在一个虚假的世界,就像电影《楚门的世界》一样,自己是一个被人秘密拍摄的主角,墙外才是真实的世界。这些荒诞的设定和夸张的表演,让很多生活在网络时代的观众,狠狠得到共鸣。



主持人马东说:“经典作品就是要不停地重新演绎,然后找到这一代观众共鸣的地方。”


点击上方👆即可观看视频



经典何以为经典

“俺叫魏淑芬,女,29岁,至今未婚。”

1989年,第一次上春晚的宋丹丹,在小品《懒汉相亲》里这句带着山东口音的自我介绍,成功引起了台下一个年轻人的注意,这个年轻人叫黄宏。看了宋丹丹的表演,黄宏打定主意要跟宋丹丹合作。


黄宏找到宋丹丹的时候,宋丹丹怀着7个月的身孕,拒绝了黄宏,可黄宏却说:“要的就是这个,你还省得往里垫枕头了。”

1990年春晚,两人合作的小品《超生游击队》一夜爆红,两人也一夜成名。此后几年里,这对黄金搭档给中国观众奉献了《手拉手》《小保姆和小木匠》《秧歌情》等一系列经典作品。

上世纪90年代,是喜剧的黄金时代,除了小品,还有《我爱我家》这样的大型情景喜剧,一经播出,就成了无法复制的经典。


1998年,作为中国第一代小品演员的陈佩斯退出了春晚,但观众为之怀念的同时,却并不感伤。因为从下一年开始,宋丹丹和赵本山两人,就将联手将小品带入一个全新的时代。

其中,1999年的《昨天今天明天》,更是建立了独属于二人的“白云黑土”宇宙,此后的《说事儿》、《策划》、《火炬手》,都是观众耳熟能详的经典。


那时候,小品的灵感来自生活,段子贴近观众。

1997年春晚的《三姐妹当兵》,孙涛靠一句“毛病”出了圈。“毛病”的创意,就取材孙涛真实的生活。以前在部队时,孙涛发现很多老兵都有口头禅,经常说某个人有“毛病”,他就有心记了下来,后来加入到了创作当中。


同样从生活中获取灵感的还有黄宏的《装修》,在创作这个小品之前,他家里刚刚进行了装修,自己亲身体验了一把农民工的生活。或许正因如此,他在舞台上的一瞥一笑,才让观众觉得自然而亲切。


但愉悦观众的背后,是这些喜剧人对自己的死磕。

1998年,陈佩斯和朱时茂最后一次上春晚表演《王爷和邮差》时,朱时茂的麦克风坏了。为了不让观众听出来朱时茂的声音变小,陈佩斯就一直挨着朱时茂演。下台后,陈佩斯大哭,他觉得呈现效果太差了。

这样的压力,不只是陈佩斯一个人感受过。

2005年春晚,“卖拐三部曲”最后一部《功夫》,范伟第一句台词就说错了,这次经历让他再也没勇气登上春晚的舞台。

黄宏的春晚小品《装修》在表演前,也出现过意外。

那年春晚,《装修》的上一个节目是刘德华的《恭喜发财》,原本的设定是,刘德华唱完后走向观众席握手,最后握到黄宏,跟黄宏来一段研究装修的对白后,黄宏顺势上场。

结果连续几次彩排后,整个春晚节目还是超时将近1小时。为了保证零点之前的节目精确控制在4小时,春晚剧组对所有节目时长进行了压缩,刘德华与黄宏的这段对话也全部被删。


2008年,演完《火炬手》后,赵本山更是大哭一场,说自己压力太大忘了很多词儿。

但与此同时,正是他们对自我的严格要求,成就了一个又一个经典作品。

黄宏的《装修》留下了“小锤40,大锤80”的经典梗,小品《钟点工》让人们记住了宋丹丹那句“太伤自尊了”,而孙涛的“我骄傲”延续到了2013年的小品《你摊上事儿了》,他开玩笑地说,保安这个角色形象,让他进各地的小区都方便了。

赵本山在一次采访中说:“我不敢说我那些东西都是精品,但是我每一次创作我都非常认真。”



很多东西变了
很多东西没变

1984年春晚,陈佩斯和朱时茂上场之前,剧组的人问他俩:“人家有相声、杂技、魔术,你表演的算什么?”

两人一商量说:“就叫‘小品’吧。”


此后30多年,小品在电视年代凭借着陈佩斯、赵丽蓉、赵本山等几代喜剧人的演绎走向繁荣,又在这些优秀喜剧人告别舞台后,逐渐回归平静。

很多东西变了。1998年,演完《王爷与邮差》后,11次登上春晚的陈佩斯告别了春晚舞台;2000年,赵丽蓉不幸与世长辞,只留下阵阵回忆。随后,冯巩、黄宏、赵本山、宋丹丹等一众优秀的相声和小品演员也相继退出春晚。


与此同时,观众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从早年间的电视观众,到了如今在互联网时代长大的年轻人。

和父辈们不同,他们虽然告别了物质上的艰苦,却迎来了更多精神层面的烦恼和困惑。而原本40岁才开始承受的各种社会压力,也开始向下延伸到20多岁的年轻人身上。


与之相伴的, 还有人们观看喜剧的方式。90年代,电视取代图书、报纸,成为最普遍的传播媒介。

而进入21世纪后,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先后兴起,彻底改变了观众看视频的习惯,尤其是视频平台的兴起,一方面替代电视成为人们观看喜剧的主要方式,另一方面也让除了小品之外的情景喜剧、sketch、脱口秀、漫才、默剧等更多喜剧类型开始萌发和活跃。

但也有些东西始终没变。就像无论任何时候,优秀的喜剧都能准确反映当下时代中的人的情绪。

改革开放初期,马季、姜昆等人在相声里随口一句就能针砭时弊;到了电视盛行的90年代,赵本山用通俗化的小品表演,将普通市民阶层的生活搬到荧幕上;而到了今天,在这个充满挑战和压力的内卷时代,《喜人奇妙夜》里的新一代喜剧人用荒诞和快节奏的sketch表演,充当着年轻一代的心灵解药和情绪调和剂。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喜剧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喜剧。

喜剧人大锁的作品《熬人奇妙夜》,像是把摄像头安在了当下熬夜年轻人的头顶上,让我们看到,在每一个熬夜的晚上,身体中掌管睡眠的神和掌管熬夜的神,是如何进行着一场声势浩大的战役。

一边是夜宵、手机、短视频、前任微博的诱惑,一边是对自律、快速入睡的渴望,前脚刚安慰自己“工作那么辛苦,晚上吃点儿夜宵犒劳一下自己有错吗?”,后脚一个声音就冒出来说:“再这么熬下去黑眼圈又大了。”

这种持续的内耗和纠结,让白天献给工作、只有晚上几小时才属于自己的打工人狠狠共情。


而女生组合孔令美、于莎莎、郭甲醛表演的《年终大奖》,则是抓准了职场中老板和员工的紧张关系,用一个“老板和员工当朋友”的设定,让弹幕的打工人直呼“窒息”。

里面的许多细节都让人感觉在照镜子,比如老板口头上说跟员工做朋友,但一举一动都是老板的架子,而员工的心情像过山车,在惊喜和惊吓中反复横跳。此外,发朋友圈屏蔽老板、背着老板和同事建“老板不合群”等情景,无一不是职场打工人的真实写照。


到了吕严、何欢、邓帅的《小品的世界》,更是借吕严扮演的“儿子”之口,对当下的事物吐槽了个遍,像是“十几亿中国人找不到几个会踢球的”、“篮球也快了”、“2024年了哪儿还能分房子呀”、“一切都很小品”、“我好像煽了一个大情啊!”,每一句台词都能让观众会心一笑。



和90年代那些优秀的喜剧人一样,在这些看似轻松自然的笑梗背后,喜剧人付出了很大的心血。

喜剧《断片山》,就通过两个登山者的形象,讲述了喜剧演员闫佩伦和张祐维在喜剧表演道路上的艰辛历程。

两人参加节目曾多次在首轮被淘汰,但如今却一直留在舞台。原因就是一个最简单的对喜剧的热爱。正是这样一个信念,让两人屡败屡战,哪怕是给别人做助演也要坚持在喜剧舞台的一线,可以说像极了作品中“山顶上的那两个傻子”。


吕严等人也曾谈起创作《小品的世界》的初衷,他说自己和另外两位演员,都是看着宋丹丹、黄宏的表演长大的,自己的喜剧观、价值观都深受影响。因此每当看到那些经典形象、经典梗出现时,自己都会发自内心的感动。而这次选择致敬,原因也很简单,就是“我们很爱(小品)这个东西。”

《小品的世界》临近结尾处,有这么一幕:

当眼前的“门”开始落下,“黄大锤”准备抡起大锤砸墙时,饰演“妈妈”的演员邓帅,从“黄宏”饰演的“黄大锤”手里接过大锤,准备自己来砸。然后,她摘掉头套,卷起袖子,坚定地看着前方,用力挥起了臂膀。


一句弹幕飘过:“明明是一个虚拟的门,但感觉有东西破出来了。”

这一刻,像极了《喜人奇妙夜》给观众传达的声音——

笑声永不止步,喜剧永远奔流向前。

 -END-

● 撰稿 | 笔下长青
● 图片 | 《喜人奇妙夜》部分来源于网络




书单SHUDAN
对世界的另一种关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