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阿里巴巴的25岁生日。朋友圈里好几个阿里员工转发了一个记录公司10个瞬间的短视频。
我看了这10个瞬间,里面没有万亿交易额、百亿交易笔数、千万就业这些大数。有的是阿里上市时候的8个敲钟人、手机种树的蚂蚁森林、2分钱做公益的宝贝、“打拐”的团圆系统等等“小事”。
看完这个短视频,我好像明白了,为什么阿里的员工会如此共情这些“小事”。因为“小事”背后是改变,他们将曾经的不可想象,化为25年后大家的习以为常。
如此闪闪发光的理想主义,当你是其中一员,很难不骄傲。
诞生之日,
迎着大且难的社会问题而上
阿里巴巴创立之初,公司的使命便是“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商业命题的背后,其实都是社会待解的命题。
90年代的浙江中小企业已经开始蓬勃发展,它们的产品物美价廉,但缺乏市场渠道,最后陷入滞销困境。所以阿里巴巴第一个业务就是Alibaba.com,也叫国际站。初衷就是帮助沿海的中小企业出海拓展销路。
不少公司都是通过这个网站,第一次向大洋彼岸的外商展示产品。此时,距离中国加入WTO、企业开启出海潮还有3年。在这3年里,阿里让中国企业提前“触电出海”,为勇攀浪潮之巅蓄力待发。此后20多年,中国企业驶上外贸快车道,迎来发展的黄金时代。那个年代,老百姓缺乏购物渠道,商场商品种类少,价格高,想买全往往要辗转好几处。《木兰辞》里的“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虽是互文的修辞手法,背后却是数千年来老百姓为购物东奔西走、劳心劳力的生动写照。这一社会问题起变化是在2003年。那一年,阿里巴巴创立淘宝,网友纷纷开启“人在家里坐,货从天上来“的网络购物时代。全社会也第一次意识到,原来互联网不只可以用来看新闻、打游戏,还能让生活更便利。当时网购要么货到付款,要么先款后货,买卖双方都怕被骗,经常导致谈好的交易经常告吹。2003年10月,支付宝服务推出,在卖家和买家之间充当中间人。
当时在日本留学的崔卫平,想卖自己的相机,国内的焦振中想买。两人抱着试一试的心态用了新推出的支付宝,完成了这笔跨国交易。这便是支付宝的第一笔订单,这个产品让买卖双方从此可以放心交易。此后,我国的电商和移动支付事业迎来爆发期。这两件事物还被网友戏称为“新四大发明”。此外还有中国的云计算。阿里巴巴2009年开拓这项业务,几乎遭到了全行业,包括来自公司内部的质疑。而如今,中国80%的科技企业、60%的上市公司、65%的专精特新企业使用阿里云的产品和服务,一半AI大模型企业跑在阿里云上。● 阿里云技术支持巴黎奥运会
马云在内网发帖时候也说道,我骄傲的是,没有支付,我们创建支付;没有物流,我们参与物流;没有互联网支撑技术,我们投入云……如今很多的习以为常,在20多年前根本无法想象。这些故事看起来之所以至今依然动人,是因为它们揪住真问题,解决了真需求。
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2014年,阿里巴巴在纽交所上市,成为彼时全球最大的IPO。出乎我的意料,在这举世瞩目的时刻,敲钟的不是创业的“18罗汉”,而是阿里巴巴商业路上的“8个伙伴”。其中有淘宝卖家、快递员、消费者、服务商、淘宝服装模特和云客服,还有一位来自海外的农场主。阿里说,“我们努力了15年,不是为了让我们自己站在台上,而是为了让他们站在那里。因为我们相信,只有他们成功,我们才会成功。”25年来,几百万中小商家,10亿消费者,几百万快递小哥……他们的每一声“亲”、每一笔下单、每一次投送,都成为了一颗颗宝贵的种子,长大成树,连树成林,成为了阿里巴巴现在的样子。来自广东的黄碧姬是一名23岁的大学生,她从读大一开始,就成为了淘宝的“云客服”。她利用零散时间为商家、消费者提供服务,并收取一定费用。黄碧姬通过做“云客服”不仅攒下一笔学费,还在大学期间就深入接触商业世界,结识“云端好友”。除了黄碧姬,敲钟者里还有前奥运冠军、现淘宝店主劳丽诗;自闭症儿童教师兼淘女郎何宁宁;拥有“淘宝博物馆”的十年用户乔丽;致力于带动家乡电商发展的农民店主王志强;以及来自美国、通过天猫将车厘子卖到中国的农场主Peter Verbrugg。
还有一位王淑娟的敲钟者,她是一名淘宝店主,来自四川省青川县。
青川是2008年汶川地震受灾最严重地区之一。为了支持青川灾后重建,阿里巴巴宣布投入2500万成立了救灾小组。在与青川签订捐赠协议后,阿里说,先干7年,7年不行我们就再干7年。
阿里成为了重建青川的伙伴。此后,阿里在青川的板房里设立了“阿里之家”,成为援建“临时指挥部”,还通过擅长的电商去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阿里巴巴还在内部设立了一个“乐橙青川”的志愿者项目。无数阿里员工在此后通过这个项目来到青川——这也成为阿里巴巴员工公益“人人3小时”的起点。到2022年这个项目还在开展,先后搞了64期,1000余名志愿者参与。青川司机师傅说:援建结束后,企业里只有阿里巴巴一家还在源源不断来人。
阿里巴巴的使命是“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但阿里的思考与动作远不止生意。除了援建青川,儿童失踪信息发布平台“团圆系统”,则是另一个让我感动的案例。
2015年,公安部找到阿里,计划做一个儿童失踪信息紧急发布平台。这是一件纯公益的事,没有固定编制、没有固定工位,但很多阿里员工们并不在意。项目召集帖发出以后,报名信息一条接一条。
经过半年努力,志愿者们利用下班和周末时间开发出来的“团圆系统”,2016年正式上线。
● 2016年,首批参与了开发“团圆”系统的阿里志愿者
2016年5月15日凌晨,一名2岁的彝族女童“吉斯么吃作”失踪,家人报警后,“团圆系统”立刻启动。
短短30个小时后,女童在河南安全获救。这也是“团圆”系统找回的第一个孩子。
这个项目运作8年,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共找回5505个孩子,拯救了5505个家庭。
类似商业价值之外的事,阿里做过的还有很多。
2016年蚂蚁森林上线,承诺“你每养一棵树,我们就为你种下一棵真实的树”。
8年来,数亿人参与其中,蚂蚁森林真的捐资种下 5.48 亿棵树。这些树不少已经连片成林,开始发挥防风治沙的作用。
阿里巴巴本可以不做这些事情,但依然愿意投入,我想,这就是阿里人心目中的理想主义。
这种迎难而上的侠义精神,也感染着每一位身处阿里的员工。从飞奔徒手接住10楼掉落女童的“最美妈妈”吴菊萍,到日夜兼程赶赴山区献熊猫血的毛陈冰,从寒冬腊月天救出4位落水乘客的7名阿里员工,到“准00后”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宋行健。
他们的故事横跨了阿里的成长周期。
情义满怀的阿里人,用实际行动传承阿里的侠义精神。
昨天是阿里巴巴25岁的生日,马云在内网发帖说,为公司有幸参与推动社会进步而骄傲,更为阿里人业绩以外的“侠气”有幸得到认可而骄傲。
为社会解决问题的创新精神和侠义精神,从未在这个公司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