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中专女生爆火背后:那些没有被看见的“姜萍”

文化   2024-06-19 18:00   北京  




中专生,17岁,阿里数学预选赛,排名12。


这几天,少女姜萍火遍了全网。她在2024阿里全球数学预选赛中排名第12,闯入总决赛。是全球唯一一个入围的中专生。



这个名次含金量有多高?


先来看看这场竞赛的难度,它是全球最大规模的在线数学竞赛,无门槛,只要报名,竞争对手不计其数。前800名的分数线设在45,姜萍考了93分。排在她前面的人,基本都就读于清华、北大,剑桥、麻省理工。在她名次之后的刘奔,现在是中科院博士。



一个中专生,打败了无数数学精英。更让人讶异的是,考题中涉及的高等数学、偏微积分等高阶内容,姜萍是花两年时间自学的。



消息一出,姜萍立马火了,很多人直接把她跟“韦神”韦东奕放在了一起。



很多名校向姜萍抛来橄榄枝,不少企业和网红纷纷表示愿意资助姜萍,当地的商会更是承诺不光资助姜萍姐妹学费,还会修建她家门口的道路。


前哈佛肯院招生委员会直接说“姜萍只管优秀,费用的事我们来想办法”,希望姜萍看到后马上联系自己。


与此同时,这些天对姜萍的质疑也随之而来。有人翻出疑似她以前的考试分数,对她之前分数不高却在竞赛中表现亮眼,提出疑问;还有人在宣传照中发现姜萍的板书有错误,就此认为这件事背后有人作假。


关于这件事的是是非非,目前还无定论。但姜萍已然火了,是确定无疑的。不过,姜萍的火爆背后,我想到的却是那些无数跟她经历类似,但没有被看见的更多人。


#01
偏科
 
在姜萍的故事里,总是反复跟“天才”一起被提起的,还有“偏科”。


从小学开始,姜萍就很喜欢数学,每次考试成绩都很好。到了初中,她的数学相对于其他科是断崖式领先,很多时候,同学还在解题她扫一眼就知道了答案。

中考那年,她考了621分,已经达到当地普通高中的录取分数线。之所以选择涟水中专就读,一个重要原因是她的姐姐,以及两个要好的同学都在这所学校读书。


上了中专后她把课余时间放在了数学上。每天除了上课就是解题,终于一鸣惊人。


故事的讲述者很好地把她的“偏科”当作天赋的证明。偏科的姜萍秉持着对数学的热爱,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这样的故事很昂扬,但一定有人偷偷泪目——


《少年说》里上初一的涂思睿,很喜欢文学,她给自己定的座右铭是:腹有诗书气自华,有时间就在读书。并用写小说的方式去记录自己的生活,从三年级写到初一,写出了56本小说,共计30多万字。



知乎网友JACK,成绩平平,但从初中就开始喜欢机械,很多精密的仪器一看就知道怎么组装,动手能力极强。从回收废品的阿姨那里购置材料,自己组装了一辆玩具汽车,直接惊呆了很多同学。


西安女孩牛雨乐,4岁就喜欢跳舞,并且极具才能,常在班会上给同学表演,全班乃至全小区都知道她跳得好。


这些故事要是按照“姜萍版本”,那后面应该有一个光明的结局,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涂思睿的爸爸打开她的书包,发现装的都是小说,马上冲进她的房间把所有的书都翻出来,全部没收用胶带封死,然后将她一笔一划写的30多万字撕掉,一张都不留。



网友JACK把他组装好的小车带到学校后,老师如临大敌,立马找来他的家长做“思想工作”,说孩子的精力要放在学习上,之后就没收了他的小车。从此不让他玩改装。


牛雨乐的父母,直接说她跳的是“疯子舞”,决不允许她在家里闹腾,最后她只能在外面找地儿跳。如今10年过去,已然查无此人。


当理想照进现实,一切并不美好。



#02
“悲惨”的偏科生
 
事实是,很多偏科的人过得比纯粹的差生还“悲惨”。差生通常会被彻底放弃,偏科的人则会让人们把目光集中在他们的短板上,然后开始拯救,开始折腾。


这就要了命。


很早之前,就有人提出过一个“木桶理论”,说什么“木桶能装多少水”是最短那块板决定的。所以你有短板可不行,得补短板,得“全面发展”。于是乎,偏科的孩子们开始被灌各种各样的“大力丸”,成为各种“纠偏方法”的实验对象。


然后等待他们的就是无穷无尽的痛苦。



有个网友回忆高三补课的经历,当时他偏科严重,语文接近满分,数学只有十几分。班主任就强行要求他放学后留在教室,跟数学课代表再补习一个小时。


课代表讲得很细,拆分到每一步怎么来的,但他就是不懂,同样的题刚讲过就忘了。不到一个星期,课代表崩溃到一句话都不想讲。回到家,爸妈知道了就是一通指责,又高价请来了补课老师。


每天晚上补完课,再做一个小时的题才能睡觉,早上5点起来背公式。一连几个月,他都睡不够,脑子昏昏沉沉的,上课直犯困。到了再一次进行数学模考的时候,他从听到消息那一刻就开始紧张,晚上翻来覆去焦虑得睡不着,后来到心理科室一查,是严重的神经衰弱。

但即便这样,他依然要忍耐。这种苦,是无法怨怼的。因为活生生的现实摆在眼前:


2020年,江苏文科状元白湘菱因为一科历史的判定是B+,直接错失了被清华北大录取的机会。


2021年高考,考生杜悦杨的总分达到了一本线,英语几乎拿到了满分,但数学仅37分,因此与顶级名校无缘。


去年,杭州著名的“编程大神”季羽因为严重的偏科只能选上一个职高。



一桩桩案例似乎都在说:偏科=失去光明的未来。


所以很多父母师长们遇到偏科便如临大敌。于是那些苦你得忍着,那些短板你得补,绝对不能大喊大叫。


这些都是为你好。



#03
叛逆,也不会更好
 
另一方面可能有人会说,那如果全然不在意父母师长的规训,一意坚持自己的爱好,将偏科进行到底,力求偏出一个未来行不行?

行,但是这样的话,你可能会终身背负上一种巨大的压力。


拿我本人举例。


我也是个偏科极其严重的小孩,高中语文考试能考130多,数学总是30多;

那个时候爸妈很着急,说“数学这么差怎么行,得补”。


然后就安排了一堆补习计划。


他们的想法很正常,但我不太正常。面对补短板的补习安排和规劝,我几乎全部置之不理。让我补习,我背了书包就跟狐朋狗友打球去。在我的理念里,学不会就学不会,干嘛要硬学?没事找事。


爸妈也奈何不了我。大学时候选专业,顶着家里的压力我选了汉语言文学,就是把偏科进行到底。然而从这个时候开始,我才意识到自己头上已经戴了一个金刚箍。



出了社会后,因为不听家里话,所以我必须力求成功,我得证明自己是对的。这就让我在之后的职业道路上背负了许许多多的压力。


每次一旦工作上遭遇挫折或者低谷,我当年偏科和任性这个事情就会被拿出来鞭尸一次。


“谁让你当年不好好学数理?”

“谁让你偏要选那个专业。”


一切是我“咎由自取”,罪责在我。这令我背负上了巨大的心理压力,跟我有类似感受的人不在少数。


不敢失败,于是活得极其辛苦。


所以最后我认知到的一点是,在传统与大环境的压力下,只要你拥有偏科的体质,那么无论顺从还是反抗,结局都是疲累。


因为偏科是一种“原罪”。



#04
幸运
 
回过头再看姜萍,她不仅是少数,还是幸运的极少数。


她的天赋足够出众,爱好父母也没有阻止。


刚进入中专,姜萍就在一次数学考试中考出140多的高分,全年级第一名。


当时,数学老师王闰秋觉得她很有天赋,是个好苗子,就主动问姜萍:“你对数学有没有什么想法?”她马上回道:“如果学有余力的情况下,能不能跟你学后续的课程内容。”


这个回答让王闰秋想到了曾经的自己,他在初中时数学成绩一般,后面全靠自己摸索才慢慢提升上去。


他时常想,如果当时自己有领路人,或许人生会不一样。所以,当姜萍说出请求后,王闰秋毫不犹豫就答应了。于是姜萍又得良师。



王闰秋对她的帮助是巨大的,他想尽可能地帮助姜萍看到不一样的未来。于是,找到海量高数教材给到姜萍,有时间就和她一起讨论题目、探讨数学问题。这个过程中,他更加确定了姜萍的天赋,不愿她被埋没,鼓励她和自己一起去参加阿里全球数学竞赛。


也就是在这个比赛里,姜萍一鸣惊人,被很多人所认识。


所以,姜萍到底有多幸运?


足够的天赋+父母支持+良师引导+机遇加成,才有了如今的成功。



这样的幸运绝对是极少数,现实中的很多人,并不会有姜萍这么幸运。往往既没有老天爷赏饭的天赋,也没有那么好的命数,遇到愿意相助的贵人。


结局总是以失意收场,泯然众人。


在世上,有很多没被发现的“姜萍”,最后悄然无声消失在了人群之中。将来,依然会有很多人摆脱不了这样的命运。


但姜萍的横空出世绝对不是没有意义的。至少在灰暗的角落里,我们看到了一个浪漫的故事,这便让人有了奋斗与前行的希望。



姜萍的存在对我们来说不是出了一个神话,而是点亮了一盏明灯。


这盏灯,至关重要。


* 部分参考资料:
[1]  阿里达摩院扫地僧《17岁中专女生的出格人生》
[2]《少年说》

[3] 央视新闻《姜萍数学老师:“弟子不必不如师”》

[4] 南方都市报《一夜爆红后,姜萍被“保护了起来”》

[5] 人民日报《姜萍火了,姜萍是谁?》

[6] 央视新闻《闯进全球数学竞赛12强,姜萍因何上中专?她在校学习成绩如何?》


 -END-
撰稿:司马长空
主编:宋函
图片来源:部分来自网络。



 “书单”招人啦  

创业第九年,我们依然在路上狂奔,目前已经有了一个靠谱的团队,但还需要更多牛人。

我们正在寻找广告大客户销售经理、整合营销专家、拍摄剪辑实习生☞戳这里,即可查看【3个空缺职位具体要求和应聘方式】。

如果你热爱自由,擅长创意,喜欢脑洞大开,快把简历狠狠地砸过来吧,也欢迎大家转发推荐

 精选阅读 







书单SHUDAN
对世界的另一种关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