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的歌者

文摘   文化   2024-03-13 00:36   陕西  


  拿到愿宏准备出版的作品集《美陶》样书文稿,古色古香的封面设计和书名,让我的心一下静了下来。阅读的过程舒心而愉悦。这些精美的文字,把我从纷繁嘈杂的世界引入一个宁静而美好的世界,如读晋人陶渊明《桃花源记》,只见桃花夹岸,不见枯枝杂树;只闻鸡犬相亲,不闻车马喧嚣。又如同品一盏明前清茶,齿颊香而韵绵长,人茶融而思悠远。

  愿宏是个大才子。与他相处有十多年了。由于工作上联系多,加之文学上有共同爱好,品格上互相赏识,感情上视若兄弟,自感对他的了解达到九分。这么些年来,看着他依然如一头黄牛在那块田地里卖力耕地,满身汗水,一头茂密的黑发渐有雪丝飘出,心里不时生出一种疼痛的感觉来。饮酒谈诗时,诗友们经常咀嚼古人的一句名言“工夫在诗外”,而对从政,此话又何尝不是一句“至理”。依我所观,这位长年案牍劳顿的小兄弟,凭才华与实绩,早该到县区或市直部门担任更重要的工作了,然而,每每望去,在那块狭窄的田地里,那头“犍牛”,依然在埋头拉着犁,默默地,重重地,一步一步地往前走,沉重的辕轭依然套在脖颈上,满头浓发上,依然如水洗般冒着热气,而脸上,依然带着惯常的谦逊的微笑,并不曾发半句牢骚或怨言。偶有朋友提起此话题,他微笑说:“不敢那么说,咱做得还很不够,还要好好努力,好好向身边的同志们学习哩,他们都非常优秀,干得非常出色……”

  这就是此时闪现在我眼前的愿宏。确如上述文字,与他打交道十几年了,从他口里,从未听过半句怨言或感叹劳累;对单位的每个领导、同事、下属,一提起总是滔滔不绝,说的都是他们的优点和长处。这从他近年来为升迁调动的领导、同事,或者去世的同志、朋友写的多篇文章中能看得到。一个博学多才的英俊青年,一个工作能靠得住的好同志,一个诚实厚道的好朋友,这是朋友们对他的一致评价。

  回到他的文章吧!

                一

  

  文字准确、精练、生动,是愿宏作品给我的第一印象。看来,从少年至今坚持几十年的阅读给他打下了厚重的国学修养和扎实的文字基础。把惊心动魄的事件写得引人入胜不难,但要把平淡日子和日常工作写得韵味悠然,让人手不能释,却是一件非常难的事。但在愿宏这里,不存在这个问题。我 把其原因归结为真情、才气和文字。确实,灵动的文字是一个重要因素。一个人的语言素养,是其写作水平的重要标志。语言表达能力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文章质量的高下,正如高尔基言:“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学。最好的文学作品是用最优美的语言写成的。语言修养是作家的起码条件。

  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最先展现给读者的就是它的语言。在文学作品中,不管是多么优秀的艺术表现手法,抑或是何等深刻的思想情感,都需要用语言来表现。语言是文学作品中最为基础的构成部分,通过语言功能可以将作者内心的艺术构思和情感通过文学性的手法刻画出来。只有保证了文学作品的语言特色,才可以让读者在阅读文学作品时产生耳目一新的感觉。

  读愿宏的文字,不时沉浸在文字营造的美的氛围中,如: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人因情感和灵魂而高贵,也因世俗和物欲而卑鄙。”(《七夕》)“后山上的住户早些年搬走了,几孔土窑洞被砖石和泥巴封堵,窑面弧形的轮廓清晰可辨,像正在呼喊的嘴巴被手掌硬生生按住,如封藏一坛老酒,封住过去的记忆,反倒给原本普通的窑洞增添了几分神秘。”(《老窑与鲜花》)“李白将诗情‘三分啸成剑气,七分酿成月光’;苏轼被后世誉为‘月光诗人’,笑对万千坎坷事,化作人间白月光;“王阳明写下‘吾心自有光明月,千古团圆永无缺’。千古诗词,锦绣文章,亲情、友情、爱情,人生起承转合,若少了明月的映照、浸润、抚慰,起码会减少一半神采。”(《月光曲》)“还有一天才到中秋,月亮似乎等不及了,早早就出落得近乎完美。絮状的云像愁丝萦绕着明月,忽明忽暗,时隐时现,或朗然,或娇羞,或亲切, 或悠远,如纱巾遮掩美人的脸。此时若不去河边漫步,岂不辜负了月亮的心意、云雾的衬托,有些‘不近人情’。”“隐约看到几朵白色、粉色的荷花,比不得南方荷花的繁盛优越,却有几分残败寂寥的景象,别具清淡的韵味。”“它们有我难以读懂的语言、情感、经历。我逐渐感到夜的博大,自己的渺小,其实它们中的每一株、每一朵都配做我的老师,值得我致敬。”(《云遮月》)“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地质变化、流水冲刷、岁月雕琢形成的雨岔峡谷,在地下沉默了亿万年,犹如一位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绝代佳人,在孤独与静穆中,伴时光轮回,与天地终老。忽然有一天遇到‘意中人’,终于掀开她神秘的面纱,展现她袅娜的风情。”(《融入自然 做回孩子》)“今日重读此文,满心满眼皆是傲岸坚强的树、气冲霄汉的树、柔韧飘逸的树、袅娜起舞的树、静穆沉思的树。窗外的冷风吹奏出时而低沉、时而激越的箫声,起先是迅疾飞落的雪粒,随后便是迎风飞舞的雪花。天空一改昔日的明丽,变得深沉灰暗难以琢磨。山树、楼宇、车流、行人、地上的残叶,构成一幅幅宁静、清淡、凄美的水墨画。”“再看路旁的杨树、槐树、柳树, 既没有棉衣, 又不会走跑,何以御寒?它们落了叶子,露出躯干,更加清瘦骨感。它们用那深厚有力的根系紧紧拥抱大地,比钢铁更坚毅持久、更有生命活力的躯干挺立天地间,刀枪剑戟般的枝条迎接风雪侵袭。它们像坚守良知的圣贤君子,笑对四季变换、雨雪风霜,给人智慧的启迪和笃定的力量;像临危不惧、处变不惊、冲锋陷阵的勇士,向世人昭示一种不屈不挠、顽强抗争的精神。我站到它们中间,分明感到一股直达灵魂的温暖,它足以抗拒世间所有的寒冷。仰视这’嘉树’,面对脱发与白发、琐事和烦恼,皆渺小得不值一提。”(《雪树》)“在春雨还没有来得及抚慰滋润时,在草木还未抽枝窜叶、准备齐整时,在万紫千红还被节令控制得无法尽情释放时,在殷勤的蜂蝶还没有为其传情达意时,在诗人画家还没有发觉它们时,它们已情不自禁、自由自在地舒展开放了!它们尽管微小,甚至卑微,但在精神和气势上已远远超过了那些养在温室里的奇花异草”(《遇见》)。文集中诸如此类的美妙文字很多,有的几成警句,读之如坠花海,盘桓其内,不想离开。美丽的文字营造出美丽的意境,使笔下的景物有了生命,有了诱惑和感召,作品便拥有了读者。

佛家修炼,往往由瞬间的“顿悟”契机而得道成佛。其实,我们每个人,生命的过程,何尝不是一个个“顿悟”的过程。我以为,一个生命,成长过程即感悟过程。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阅读和思考的加厚,对生活和生命的感悟会越来越深,这是一个生命成熟的必然过程。愿宏的文章中,此种感悟如大海如涨潮后洒落在沙滩上的珍珠,俯拾皆是。如:“祖母做的焖饭,多像我们的生活,有时稀里糊涂,分不那么清楚,得用温火慢慢地熬,慢慢地焖,快不得,急不得,拿捏好了,火候到了,才能焖出一锅清香”(《焖饭》)。由一锅焖饭悟出的道理,其实也是在日常生活中提炼出的人生哲学,所谓“功到自然成”,所谓“欲速则不达”,皆是人生哲理。

再如:“三岁的女儿看到雪分外欢喜,缠着我陪她玩雪。她不停地团雪球、攒雪堆,小手套很快就湿透了,变成一双冰手套,给她脱了手套,小手冻得通红,但她一点也不怕冷,抓雪球就像摆弄一块棉花糖,这份勇敢和专注,让我汗颜,也美美地给我上了一课。有时候一个成年人做事的勇气和能力,未必一定比孩子强,有些东西,不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丰富进化了、增强了,反而是退化了、削弱了。难怪老子有这样的感慨:’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成人与孩子相比,并不是处处优胜,人之本初的天性、’专气致柔’的坚韧、至柔至刚的力量,才是真正符合天道运行的强健。这是女儿、是这场雪给我的启示”(《下在灵魂深处的一场雪》)。从一场秋雨中,悟出“这正是秋的馈赠,意味着身体和心性的成熟,成熟有成熟的美,成熟要付出青春甚至生命的代价,成熟是自己用生命创造的另一种青春。”(《看雨》)从那撒满一路的现代文明交通工具——汽车,想到它们“静若处子,动若神骏,让多少人享受驾驭全局的快感、风驰电掣的激情,又有多少人因分秒间的争抢与不慎,失去比名利虚荣珍贵万倍的生命。文明和机器,谁都没有错,万车竞技,万马奔腾,比的不是车的档次、速度、美饰和驾驶技艺,比的却是人的素质、良知、善念、道德。原来,这汽车的制动,不在车上,不在脚下,却在人的心里”(《速度之“忧”》)。“狄青山高峻入云,登临山巅,看千山环绕,流云飞渡,心胸顿时阔达,境界随之提升,深感天地之悠远恒久,人生之短暂无常,趁着大好时光,何不努力奋斗、书写、歌唱”(《子长你好》)。由清明祭祖,想到毛泽东面对生死“有一日之生活,即有一日之价值,使人不畏死,上寿百年亦可也,即死亦可也”之感慨,得出“清明,一头连着逝者,一头连着生者。何止清明,其实每一天都是一次牺牲,也必定是一次新生”之感悟(《叩其两端道清明》)。作为“会思考的高级动物之要类”的人,在阅读、行动中伴随着思考, 所醒所悟便是思想,便是世界观,便是一生之方向指引。有人碌碌一生,一无所成,我以为,恰在不思考,少感悟,缺思想尔。

对经典、对先贤的崇敬,对经典艺术的欣赏批评,是愿宏作品的又一个亮点,其中有许多独特的观点。观看话剧《人生》心灵受到强烈震撼“如饮陈年佳酿,醇厚醉人,唇齿留香, 余味悠长;如与高人智者谈心交流,醍醐灌顶,拨云见日,胸襟廓然。”听贺国丰黄土民谣对心灵的撞击,歌手美妙的歌声与听众情不自禁的跟唱应和声犹如一缕缕蓝丝绸拂过人的身心,那是一种妙不可言的感觉。读《主角》耳畔犹闻响彻心肺、荡气回肠的大秦腔,梦中频现澄澈清丽、悲天悯人的主人公忆秦娥,眼前浮现生生不息、形色百态的“众生相”而几度落泪,对主角形象承载时代的良知、注定执着的殉道、自成永恒的风景做了独到的解读。对《隐入烟尘》中两个卑微又高大的主人公命运的崇敬喟叹,对稻盛和夫卓越的思想及其作品永恒光辉的仰慕等,都令人耳目一新。这里,我们说的“新”,不是名词的新,是视角的新、理解的新、感悟的新、思辨的新。欣赏的疼痛是感同身受的体验,也是一种难得的、高级的、至痛至美的享受,说明作者真正读懂了作品,说明作品人物的命运与作者的心灵产生了强烈的共鸣。这些作品遇到愿宏是遇到了知音,愿宏遇到这些作品是触到了心灵深处最纯净最柔软最脆弱处而痛苦不支,而畅快不已。高山流水,知音难觅。作者的书评剧评,把作品的思想理解透了,把主人公的情感世界把握准了,把几部作品的精髓写出来了。对《红楼梦》书中诗词的赏析,其系统性是真的令我吃惊了。工作忙成那个样 子,如何能深入进去,如蜜蜂酿蜜,费力采撷、费力运回、费力酿造,在“为伊消得人憔悴”后,捧出一缸甜美醉人的蜜汁来。将这些诗词在作品中所起的“揭示主题,微言大义,旨在画龙点睛;活化人物,独树个性,尽显风流韵致;增添意趣,烘染情境,步步引人入胜;含咏不尽,寓意深远,让人魂牵梦绕”的作用写得淋漓尽致,读之如饮久藏老窖,辣到喉部,热到心底。对老子《道德经》“揭示道法自然的朴素真理、秉持致虚守静的自我修炼、涵养上善若水的崇高智慧、呼唤复归婴孩的赤子之心、追求无私奉献的使命担当”等含义做了深刻透彻的赏析,给了读者一把进入这座高深古奥大宅的“钥匙”,显示出作者深厚的古典文学修养和深刻的艺术思考。

他们的相遇,是知音的相遇,是友人的拥抱,是彼此的缘分,是各自的福气。

热爱这个世界,热爱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个生命,是愿宏倾注笔墨较多的篇章,通过这些他心目中的英雄和凡人,彰显了理想主义的光辉。

对身边平平淡淡的普通人,他从未漠视,而是倾注了极大的热情去写他们,尤其是那些因疾病和不可知的命运早逝的人,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对人心的善良、宽厚和真诚等美德,给予了崇高的敬意,通过自己的笔,让他们走进文章、走上报刊、走入书籍,成为永恒。对人的尊重和爱,对早逝者的同情和敬重,使他的散文充满人情味烟火气,无一丝标签式的概念堆叠。

作为一个看重友情的人,对离去友人的悼念,在这位年轻作家的文集中占了一定的篇幅,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作家的人缘之好、人脉之旺、朋友之多;更说明了作者的侠肝义胆、重情厚义。在他的书中,坚忍执着,赤诚奉献,为事业奋斗到生命最后一刻,其高尚精神已铸成一座不朽丰碑的无锡来延安挂职干部陈学龙副秘书长;腹有诗书、正直硬气、智慧练达、目光如炬的乡村贤达、作者的妻姑父李存亮;性情率真、气势宏阔、格局高古的“老兄”张政;能打硬仗的实干家、汤清水利的活字典、拼命工作的顶梁柱、风范长存的真楷模——市交通战线好干部王伟。作者为他们写了专门的悼文,用文字为他们立下永久的纪念碑。这些文章饱蘸泪水,浸满感情,让读者触碰到作者一颗善良的心,敬重他崇敬好人、珍惜友谊的情操品德。

通过对这些英雄和凡人的生动讲述,彰显了理想主义的耀眼光辉,给逝者以“盖棺”式的礼赞,给其家人们以精神上的安慰,也给读者以思想上的启示:只要是一个有道德、有情怀、有理想、有爱心的人,即使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平凡的人,也可能成为文学中的一个形象,成为现实世界中的一个楷模,成为我们头顶繁密星辰中的一颗,在精神的天空闪耀着光芒……

  愿宏是重情厚义之人,是非常看重家庭、深深爱着家人的一个好儿孙、好丈夫、好父亲。他的书中,写给亲人的文字,占了相当的篇幅。从小受苦,勤恳忠厚,独立自强,在苦难生活中练就一身本事,耕、种、收、打样样精通,靠自学竟能识文断字,成为乡上信用社干部,经常给作者讲《隋唐演义》《水浒传》,给作者以童年启蒙教育,为人做事仁义诚信,以德服人,不怒自威,在十里八村很有影响力的祖父;勤恳务实、敏明果断、耿直忠孝、怜穷惜贫、慷慨大方的二爷张志明;秉性平和、豁达坦然、刚柔相济、耕读传家、诗书济世、舍己利他、厚德笃行、爱校如家、爱生如子,眼里只有公事、没有私事,重孝悌仁义,乐扶贫济困,喜田桑耕种的乡镇中学校长父亲;慈善平和、坚毅开朗、勤俭善良的母亲;清爽干练、快言快语、担当奉献、心地美善的妻子;从懵懂乖巧走向自信成熟的儿子,还有活泼伶俐、天真可爱的女儿。这些都倾注了他大量的情感,投入了太多的关爱,让读者感受到作者心灵世界的另一个层面。

  四时八节,最能体现地方文化和乡俗民情。元宵节之夜想到王阳明的“吾心自有光明月,千古团圆永无缺”,咏叹在医院住院的母亲那仁爱、平和、清朗的笑容,就是一轮明月。清明节,是中华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节令,在陕北,更是拥有崇高的地位。天朗气清、春暖花开之季,正是慎终追远、祭祀祖先的日子。作者跪对先祖,不由感叹他们虽然逝去,但他们是家族的基座,支撑起一个家族的大树,如参天古柏的根脉,他们的血液依然澎湃地流淌在我们、我们的子子孙孙的身体里,连接着过去、现在和未来。缅怀他们的功绩,追思他们的人生,感悟他们的品格,正是传递一种穿越时空的精神,弘扬一种无法用金钱名利衡量的浩然正气,汲取天地宇宙的正能量。

  重阳之日,作者对父亲充满了敬重和感恩,崇敬父亲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无私之诚处世,教育子女春风化雨,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自己拥有的一切,全拜父亲所赐,由此想到孝为道德之基、百善之源、人伦之本,敬老爱亲、登高怀远是传统美德,“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愿全天下的父母安康幸福。在《年》一文中,作者记述了新春佳节的民俗文化,腊月二十三送灶王爷,二十四扫房屋,二十五洗衣被,二十六剃头发,二十八祭祖宗,二十九筛稠酒,年三十张灯结彩放鞭炮,正月初一吃饺子,初二拜丈人,初三走亲戚……正月扭秧歌、沿门子、燃篝火……天天不重样,令人目不暇接的“过年”风俗,读得人心潮澎湃,真想立即赶到那个地方去,品尝那些特色美食,参与那些乡村民俗活动,领略那些独特的文化魅力,感受那些温暖的厚道乡情,沉浸在对童年、乡村、年味的回忆向往中……

  一个年轻的生命,如果没有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或许会成为生命的一种遗憾。文集中,愿宏写了好几对恋人的故事,文中那些年轻人朦胧的感情,痴情的、不敢说破的心事,惟妙惟肖的描写和深情的叙述,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春婷》中虎娃和春婷那晨露般晶莹、云雾般朦胧的青春萌动; 《小镇》中广林和春燕动人的爱情故事和年轻生命早殇的悲剧;《一剪梅》中高枫和白梅的纯真与羞涩;《茉莉花》中程骏和韩灵那茉莉花般的清新美好,深藏于心、伴随一生、遗憾一生、温暖一生的爱慕;《玉米秆垛》中王虎和张灵淳朴自然、回归本真的爱情观念和思维方式,他们为理想、为他人、为社会至诚挥洒青春热血的喷薄能量,折射出人性中的美好,也会激励那些扎根乡村的青年创业者施展聪明才智,书写精彩人生。这些篇章都具有引人入胜的情节,具有青春情感小说的魅力。但作者却似乎匆匆收笔致意犹未尽,明显感觉没能放开写。这几篇“散文”,分明是绝美的小说题材,已具备了小说的品质,或因身份顾虑,或因时间精力,作者较为简单地处理了,希望在条件允许时,把它们写成中篇甚至长篇,那将是很好的青春爱情小说,也许会得到更多年轻读者的喜爱。

  与诗词一样,散文肯定是一种伟大的文学体裁。那些旷世杰作尤其是古典散文,传承了丰厚博大的中华文化,展现着这个古老民族的思想光芒;唐宋八大家之古典散文,字字珠玑,句句琅玕,恨不能嚼碎吞入腹中时时品味;伟大的散文作家如日月星辰般高悬于思想的天空,营养着民族的精神,几千年来,对整个民族起到心灵慰藉、精神哺育和气质培养的作用。但客观地说,它更多的是写景摹物,言志抒情,在塑造人物形象上,与小说显然不是一个轨道。世界文学长廊里那些伟大的人物形象基本都是小说塑造的。从这本集子看,愿宏的生活阅历并不浅,留在记忆中值得书写的人物原型并不缺,有形象思维的能力,尤其是有扎实的文学语言功底,现在对他说这个话,是有些勉为其难了,因为他根本不可能有太多可由自己支配的时间坐下来展开那些人物形象的构思创造。寄希望在他拥有了相对宽松的工作环境和宽裕的时间后,能让我们读到他生命中遇到过、一直留在记忆中的那些美丽清纯伟大坚强的生命,让他们以艺术形象永远存活于这个世界。

  楼坪川距安塞县城真武洞足有百里之遥,但距延安城却很近,出枣园境行不了几里路,朝南跨过西川河,就是那条长达四十多里的楼坪沟,在陕北,这种稍宽的大沟常常被称作川,愿宏的家就在楼坪乡当川的乔庄村。从乔庄村往后走十多里山路的密林深处,就是当年中央警卫团战士们烧木炭的石峡峪,英名进入中共党史的张思德就牺牲在这里。作者在《燃烧的丰碑》一文中讲述了石峡峪给奶奶带来的伤痛,让他甚至对这个地方产生了一定的心理障碍和情感抗拒。后来,走上工作岗位的他,约三五同学去了一次石峡峪,终于改变了之前对这个地方的认知,从此将其作为他精神上的“加油站”,时常凭吊瞻仰,不断汲取能量。那黄土陡崖跟坍塌的炭窑遗址,那十里林涛浩气震荡的峡谷,都给这个青年以英雄崇拜情结。英雄情结,是愿宏文气的外貌下不时流露出的英武气质,为此,他写了很多英雄之歌。一部《春秋》养心魂,一把青龙偃月刀纵横天下,集忠义、智勇、儒雅、正气于一身的千古英雄关云长;推崇“提升心性,磨炼灵魂”,将自己的实践经验和哲学思考作为桩基打进时代的激流,以卓越的思想和不朽的作品在辽阔苍穹中闪耀深邃明亮光辉的稻盛和夫;为诗而生,为诗而死,与诗融为一体,“诗歌王国里最天真率性的孩子”海子;倔强热烈,霸气磅礴,以宗教般的意志和燃烧的状态,用生命与良知写作的路遥;谈笑成文,活色生香,奇崛俊逸,妙自天成的文章圣手方英文;质相硬气,谦谦君子,为弘扬陕北文化唱红全国的优秀民歌手贺国丰,在崇敬心理的作用下,他能以内心照见,得出自己的结论。中国自古有“文人相轻”之说,也有之实,令人心痛。但愿宏对高处的、身旁的,只要是为文化做贡献者,都是他景仰、敬重、喜欢的“榜样”,毫不吝啬地为他们点赞、呼吁,用最美的文字记录他们。这些大作家或名歌手,他们有的已不可能读到愿宏的文字,但他们的品行、才华、思想、情感,已随着愿宏的文字流入千百万读者的心里。通过文字,愿宏为他们塑造了不朽的纪念碑。这些作品,也润泽了作者自己的心田,催生和强大了作者的英雄气。同时,也会对青少年读者产生教科书般的作用。

  读完愿宏的作品集,掩卷遐思,对这位阳光的歌者内心世界有了越来越多的了解,对他的思想情感有了越来越深的理解。他有一个幸福的童年。一个幸福的童年能反哺整个人生,而一个不幸的童年,要用整整一生来救赎。他成长的历程中,虽然少不了农村孩子的挖野菜、拾柴火等农活,但大智大慧的祖父,给了他关于英雄的神话传说、最初的人生观教育和原始的文学启蒙;身为乡村中学校长的父亲,给了他学习文化的条件和做人做事的教育;慈爱贤惠明达的母亲,给了他童年的营养;周围那些乡村贤人、那些关心呵护他的亲戚朋友,都给了这个健康成长的生命阳光雨露春风化雨。这个阳光男孩,心灵上没有一丝阴影。读书明白了道理,读书确立了理想,读书树立了目标,读书强大了生命。有了这样一个充满温暖的家庭,有了那些充满温情的记忆,他的心里永远洒满阳光,对这个世界,永远用一颗阳光的心灵去拥抱。因之,他的作品主基调是阳光,是蓝天,是清洁美好的世界。读他的作品,给人的是这个世界的美丽美好,是温暖温馨。写出这本书,是这个从安塞楼坪走出来的阳光男孩对这个世界的回报。这个回报,使他笔下那些人物的美好品质得以留存,使家乡那些美丽风景得以被世界知晓,使那些在他生命历程中有过位置、留下印象的生命被这个世界所记住,更使得这个优秀青年正直、善良、阳光、健康的内心世界为这个广大世界所知晓。前些年,楼坪乡被撤并到高桥镇了,作为一个乡镇已风光不再,但读愿宏的作品,亲切的楼坪乡又栩栩如生出现在人们的眼前。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位楼坪的优秀学子,以他的心灵、他的文字,为楼坪川永远地留下一座用文字铸成的纪念碑。我以为,比之花岗岩,比之大理石,比之钢铁铜,这是世界上最富生命力的一座纪念碑。仅此一点,偏居一隅的楼坪川,就应该为拥有这样一个优秀儿子而自豪,而骄傲。写到此,我还想说一句话,地域文化,应该在国家文化中占据重要一席。我所说的地域文化,应该是乡村为单元的地域。在南方人口密集的地方,或许一个村子就有成千上万人甚至数万人。但在祖国辽阔的土地上,尤其在大西北,连同大西南的大山中,人口密度与 温暖富庶的江南水乡没法相比,甚至与陕西的关中平原也没有可比性。那些地方人口稠密,不但是一个乡村,甚至一个县的面积都不是很大,村村相望 甚至村村相连的乡村文化高度相似,文化的差异性应该是非常之小的。而地处偏远山区的乡村,尽管人口不一定多,但与上述所提那些地区相比,面积应该是非常大了,可以称作“辽阔”或“辽远”了。几平方公里几十平方公里内,可能只有隔山望不到炊烟的寥寥几个村子,可能仅有“隔河远十里”的一两个村子。空旷的空间、遥远的距离、封闭的村落,造成了民情风俗的大不相同。发生在乡村的远古神话传说,闹革命搞建设的住昔故事,及至语言、民情、风俗等都有较大甚至极大的差异。我以为,如果以“乡镇”为单元的每个地域,都能有几个至少一个作家深入进去,把这些土地上的古老传说、自古以来的政治军事冲击和民间灾难苦难记录下来,不仅是留下了区域的久远历史,也是给中国共产党领导老百姓浴血奋战悲惨壮烈苦难辉煌的严肃记录。只有文字,方能将一地的历史记录下来,传于后世。没有文字,一切都将消失。在历史文化上,失此环节,对于整个国家、整个民族,应该是巨大的损失。宏图大业离不了局部的牺牲,宏大叙事需要细节的支撑。这里也给作家朋友们说一句或为多余的话:在时间和精力允许的情况下,把童年少年听过老人们讲述的记忆追回,或走回山村,趁部分当事人知情人尚还健在,把那些珍贵的史料抢救回来,挖掘整理故土历史,或以严肃的记实史诗,或以小说、电影等叙事文学的形式写出。比之其它作品,或更有其历史价值,更会受到一方土地的关注,或会成为一方土地后来者们探寻乡村秘史寻根问祖的一把钥匙,成为一个家族、一方土地的传世之宝而成为经典。历史因岁月而沧桑,文学因沧桑而厚重。

  悲悯苦难,是一种崇高。歌唱阳光,同样是崇高。清洁的文字表现的是清洁的精神,对文字灵芝般的珍爱,表现的是对文字的虔诚、敬畏和执着。凡此诸多,形成了愿宏作品格调的明亮、正气、清丽、隽永。而让我感受最强烈的,还是他的真实。读他的作品,虽然精粹的文字和清丽的风格容易让人沉浸在文字营造的优美意境中,但真正打动心灵的,还是他的真实。读他的作品,无论是对家乡风景的赞美,还是对故乡民俗的崇敬和对乡情的礼赞,没有丝毫虚情假意的别扭感,有的只是深入作家内心世界的、与作家一同享受得之喜悦失之伤痛的真实感受;是那种与知己饮酒,无猜拳行令累赘,唯剖心倾诉的快意。确实,读他的作品,又如饮一杯清酒,味清冽而美好,情到时而心醉。

  一个作家,剖开心怀写出自己对世界的真实感受,写出自己对人生的梦想与希冀,写出对苦乐生活的热爱和投入,写出对世界芸芸众生的爱,写出对那些流星般早逝生命的哀伤和悲悯,读者自然能感觉到心灵的震颤,自然会在心灵上与作家产生共鸣。我们熟知的某些很有地位很有名气的“著名作家”,尽管发表了不少的东西,尽管出版的书籍不少,但作品却没人读,这恐怕是最重要的原因。坦露心怀,抒发真情,加之才气,是赢得读者的基本要素。试想,在追述故园和老宅时,在缅怀亲人和恋人时,依然不忘自己是一个“有身份的人物”,依然用政治口号式僵硬的语言去掩盖内心的真实,为稍露真容的文章穿靴戴帽,遮掩本来。那种文章,不要说流传于世了,恐怕在出版之时,已成废纸。艺术来源于生活,但生活不是艺术;艺术尊重政治,但政治不能取代艺术。三者之间是有着严格的区别的。文学作品绝非不能写政治。我历来认为,文学不可能脱离政治,更不可能脱离社会。文学如果远离了社会,远离了民族的灾难,远离了民间的不幸,无视了个体的苦难,远离了国家的变化和发展,远离了人民的向往和追求,尤其回避了民族的大灾难、大转折、大跨越、大悲喜,只是躲在个人的小天地里写身边的烦琐事,写个人的小情趣,藏在所谓的“象牙塔”里写“纯粹的艺术”,即使语言再美、技巧再好,作品也只能成为没有骨头的睡莲,只能依附在水面上,永远无法站立起来。作家只有把个人命运与国家兴衰融在一起,心灵与人民大众一起跳动,情感与民族命运一起涨落,才有可能写出史诗性震撼性的作品,才有可能成为经典。主题先行,政治理念,同样不是不可以写。毋庸讳言,重大历史题材作品无一不是此理念下之产物,但并未因此而失却魅力。重要的是要用含蓄的、“不经意”的文笔渗透在文字中,要通过作品塑造的艺术形象来回答肩负的使命,而不是直抒胸臆式的、概念图解式的表达。好的作品都是深沉的,甚至是忧伤的,悲壮的。情感是作品的骨架,思想是作品的灵魂。

十一

  愿宏有一颗感受世界的敏锐的心灵,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在我们或许无感觉无印象的一些日常工作和现实生活中,他能发现那么多的美;在大多数人熟视无睹走过的路边,他能发现那么多的风景;在身边芸芸众生中,能发现那么多闪光的品质;他善于在寻常的生活中发现诗意,善于把寻常的生活转化为诗。对一个作家,这是非常宝贵的一种潜质,是能写出好作品的重要因素。宏大叙事需要细节支撑。而细节,是考验一个作家功底的最难试题。

  这个阳光歌者,心里充满了对美好世界的感恩,笔下挤满了走过岁月的记忆。记忆珍藏了情感,情感温暖着记忆。对于“情感”,这个世界有太多的评说和定义,论述专著恐也汗牛充栋了吧!而我对情感的定义很简单,仅两个字:记忆。是的,感情就是记忆。我们之所以对某个人、某个地方心心念念,总放不下,时常在心里挂牵着,强烈地思念着,费尽气力要回到某个村庄去看一眼,或去某旧战场凭吊一番,或去祖坟地祭奠一回,原因就是这两个字:记忆。那个人, 那个地方,那段岁月,在你心中留下了深刻的记忆,令你无论走到哪里都放不下。与其说愿宏是才子,不如说他是孝子,是忠臣。不忘初心,恋旧,忠实土地,把心中的真实感情捧给读者。唯此,这部集子才具备了打动人心的价值力量。

十二

  流水高山心自知。在异常繁重的办公室工作中,在堆成小山般的材料中,从忙得几乎缓不过气来的案牍劳顿中,能抢点滴时间集泉成河,聚沙成丘,拿出几十万字的纯文学作品集,仅精神和意志就令人钦佩,且不说作品的品位和质量已是上乘。在回望走过的这一段岁月时,愿宏说,往昔诸多苦,回首酿成诗。不管多忙多累,他始终没有放弃对文学的热爱与追求。这个没有任何功利的爱好,冥冥之中给了他理想的牵引、前进的势能、生命的坚韧。如他自己喟叹:“上帝的左手是残酷的,我的左手却是美好的,‘右手材料左手诗’,本来是相互抵消、无法调和的一对矛盾,在我这里却奇迹般握手言和、彼此成全,逐渐成为工作生活的恒定状态。”钦佩之余,为他高兴。时光悠远,才气正盛,在文学的前排,有一个座位尚在虚设,我想,那便是为他而预留的。

  祝福作者,他还很年轻。

  是为序。

        2021年328日凌晨于枣园


大高原 SGH
用心血铸起辉煌的纪念碑。 一切皆过眼烟云。 惟文字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