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三平丨伏珠名人张尚城传(6)

文摘   2024-12-01 12:33   山西  

伏珠名人

张尚城传

-张三平-

前言


吕梁山下的一个皱褶里,哀乐声声,白幡飞舞。一个叫伏珠的千年古村里正由村委会出面,为一位叫张尚城的村民举办葬礼,一切丧葬事宜由村委会出面安排,吊唁人群有数千人之多,这场绝无仅有的殡葬的主人公是谁呢?他,就是伏珠名人张尚城。


六、加入共青团


1956年5月25日,21岁,张尚城向山西省工业厅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委员会郑重递交了入团志愿书,志愿书上写着:

小名;张黑娃

家庭出身:富农(现中农)

籍贯;山西省洪赵县回坡乡伏珠珠村;

现住址;太原市新民东街一号。

在新中国成立前后家庭经济状况及主要成员的姓名、职业、政治态度和本人关系一栏中,他填写的是以下内容:

新中国成立前家中有的八十余亩,曾养过骡子、牛、驴等牲口;有院子两重,一家靠土地为生。新中国成立后,土改中因成分是富农,为被斗户,剩地二十几亩,以地为生。家庭的主要成员有父母、大哥、大嫂、二哥、二嫂以及我爱人(新中国成立后结的婚),父母新中国成立前后都在家务农,大哥新中国成立前是军官(注:其实是二哥,大哥已去世)曾任参谋、连长、营长。新中国成立后任教员。大嫂一直跟随大哥在外做家务。二哥、二嫂(其实是三哥)及我的爱人一直在家务农。在新中国成立前大哥有往上爬的思想,新中国成立后经政府的教育,表现据我了解一般不错,工作努力,拥护政府的各项政策,逐步地建立了革命的人生观。父母新中国成立前时刻想发财致富,新中国成立后经教育,拥护政府,但有些封建残余思想。

在“主要亲友的阶级成分、社会职业,有否参加反动党派社会组织者”一栏中他填的是:

“主要的亲戚是舅父家,中农成分,以务农为生。舅父郭金生,表兄天俊早年参加革命工作,现不知在哪里。姑父张鸣凤,地主成分,务农为生。姐夫张瀛洲,医生(去年和我姐姐结的婚)”。

同辈:侯连山,中农,现在西山矿务局电器段工作。杜()林,地主出身,现在西山矿务局工作。张国栋,中农,现在太原第一化学工业学校上学。

在本人简历中的证明人中,他四次提到了张国栋,这个比他小一岁的邻居男孩与他分别在本村、陈村、嵇村、赵城读过书。另外他与本村李七生曾一块儿在效古村读过书,跟上张五生在村里劳动过,与侯连山在洪洞一中学习过,与杜()林在山大护士学校学习过。

在“本人现在主要优缺点”一栏中,他先列举了三个缺点,又列举了四个优点。

缺点:

1、有时有看不起别人的现象(指比自己差的同志),但仍主动地去帮助他们;

2、好坚持自己的意见,但有时就偏于主观了;

3、修养性的书籍看得较少。

优点:

1、书报杂志看得多,关心国内外大事,理论学习较认真;

2、个人利益能和国家利益相结合,认识到国家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因此能响应祖国的召唤;

3、工作踏实,在运动中能吃苦,并且主动和反革命分子,坏分子彻底划清界限;

4、经过运动使自己认清了以后光明的前途,因此自己响应了向科学、文化进军的号召。

在“为什么要入团”一栏里他写道:

要求入团的动机是:为了进入团的怀抱,洗清自己身上所有的缺点,在团的教育下,进一步提高政治觉悟,学习马列主义与毛泽东思想,使自己成为一个能才兼备的毛泽东时代的青年,站在祖国建设的前线,把一切力量献给人民,必要时献出自己的生命,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奋斗到底。

张尚城的入团介绍人是工业厅基建处的两位同事,一位叫范陆堂,一位叫曹永生。

在对被介绍人的了解和意见中他们写道:

张尚城同志工作积极,热情负责,能完成交付的各项任务,学习钻研认真,政治上要求进步迫切,历史清白,阶级立场较明确,现已具备一个团员条件,我们同意该同志收入为本团团员。

支部大会的决议为:

该同志历史清白,工作吃苦积极,各种学习认真钻研,积极要求进步,肃反中积极勇敢,自满、主观主义的缺点已大有克服。同意吸收为团员。今后应加强理论思想修养,很好地掌握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彻底克服自满情绪,广泛团结群众,积极参加社会活动。

支部书记签名盖章: 张继贵

1956年6月23日。张尚城通过不懈努力,终于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在那个特殊时期,这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大事!

张尚城眼角噙着泪花,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真的加入共青团了,真的成为一名团员了吗?要知道加入青年团即使许多根红苗壮、出身于贫下中农家庭的孩子都机会难得,而自己一个出生于富农家庭,尽管后来改为中农,还有一个历史问题严重的哥哥以及好多历史有问题的亲戚,自己能通过努力,能得到组织信任,能获准加入青年团,这是自己人生道路上一块巨大的里程碑。头上的紧箍儿终于松动了一些,他头顶有一种乌云散去,阳光灿烂的美好感觉。

•待续 •


古村伏珠
根祖文化传播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