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吕梁山下的一个皱褶里,哀乐声声,白幡飞舞。一个叫伏珠的千年古村里正由村委会出面,为一位叫张尚城的村民举办葬礼,一切丧葬事宜由村委会出面安排,吊唁人群有数千人之多,这场绝无仅有的殡葬的主人公是谁呢?他,就是伏珠名人张尚城。
十五、云开日出
三月里桃花开,四月里割韭菜。
春天万物勃发,单位的事还是没有着落,张尚城置身事外,韬光养晦,静待花开。
闲暇时,他静心读《彭德怀自述》,记得毛主席在一首诗中写道:“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在“文革”中,彭德怀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遭到打击与迫害。一些不怀好意的人说彭将军之所以受打击,是因为在朝鲜战争中没有保护好毛主席最爱的儿子毛岸英,这纯粹是无稽之谈,作为开国将领,心系天下,胸怀世界,坦荡磊落的毛主席怎么会如此小肚鸡肠?一切都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是非功过自有后人评说,看《彭德怀自述》尚城心有戚戚焉,他提笔吟诵古诗四首,以表怀念。
一
横刀跃马,威在彭帅。
丰功伟绩,青史永载。
二
视察民间,体恤下情。
忠言逆耳,削官为民。
三
群魔乱舞,妇孺共愤。
含冤辞世,哀哉彭总。
四
昭雪错案,看到人间。
悠悠冤魂,含笑九泉。
小儿子芸亮的精神状况不很稳定,这是当前家庭中最令尚城头痛的事,他为此背上了沉重的思想负担。这个孩子已经16岁了,还是如此不让人放心。
1984年8月21日,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大日子。经过半年多的酝酿,在背后也许经过了无数次的讨论、争辩,正义还是站在了人民这一边。在这具有历史意义的一天,副市长王志权来到临汾市建委,他亲自召开会议,在建委全体员工会议上郑重宣布:
张尚城同志任临汾市城市建设委员会副主任。
尚城感到无比激动与兴奋,泪花在眼眶里打转转,公道自在人心,领导的眼睛是雪亮的,百川终归大海,自己终得所愿。
鉴于自己是新提拔人员,尚城告诫自己一定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他在自己的笔记本上写道,到了新单位后,他决定做到以下几点:
1、不急于提生活上的要求;
2、努力完成一些实际工作,力争做好;
3、不争权,甘当配角,必须谨慎;
4、不建房,不特殊,平等做人;
5、不插手,也插不上手有关人事方面的事务。
为此,尚城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
宏伟目标:争取在领导集团和群众中树立一个积极向上、谦虚谨慎、平易近人的良好影响;近期具体目标:半年到一年内加入中国共产党。
如果这两点能够做好上,尚城相信凭自己的能力、才干以及群众影响力,在未来2~3年的时间内,自己或许可以登上更高的领导岗位,作出更加宏大的业绩,他有这个自信。
当然他后来也真的做到了这些。
光荣而有纪念意义的1984年一晃而过。1985年元月17日,市建委党委书记张凤岐同志突然叫尚城前去谈话。谈话氛围有些凝重,尚城觉得针对自己或许有重大决定,果然,张凤岐代表市建委党组织对尚城说:
要发展你为一名中国共产党的党员!
尚城内心情无比激动,这个梦寐以求的愿望难道真的这么快就实现了吗?不太可能吧!
想当初,自己家因为有几十亩地,祖辈几代人奋发努力拥有了两座宅院,土改后,土地房屋被分,自家被定了个富农成分,多年来成分这顶沉甸甸的帽子压得他们一家人抬不起头来,从学生时期起,他就渴望着有朝一日可以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工作后,他积极上进,心中入党的梦想就没有破灭过,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后,他觉得距这个目标近了许多,谁知这一等就是近三十年。
“文革”前夕,党支部已经把他入党的问题提上了议事日程,这时单位恰好派尚城去北京出差,临行前,尚城找到了支部书记张尚金,希望张书记能把自己的入党事宜在支部会上讨论一下。张尚金书记含糊其辞,推说事情太紧,赶不上讨论。尚城心里拔凉拔凉的,他预感到此事恐怕要黄,果不其然,在北京出差两个月回来后,党的政策变了,没有参加“四清”不能入党,入党一事就此搁起。这一搁就搁了十八年,十八年,人生能有几个十八年呢?
尚城自觉自己已完全符合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多年来自己也是按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的。改革开放后,党的知识分子政策深入人心,尚城觉得党的春风拂面,镰刀与斧头的形象越来越清晰,党组织一定是早就在暗中考察自己了,只是自己浑然不知,现在好消息从天而降,他自然喜不自胜。
党组织派人驱车一百多里地,风尘仆仆来到西山脚下的洪洞县刘家垣镇伏珠村,父母早已去世多年,三哥是个老实巴交的农民,三嫂虽与妻子一直不和,却也深明大义。老丈人家在距离伏珠二里地的陈村,岳父岳母已不在人世,一个小舅子是抱养的,他女儿看病,与他有血缘关系的弟弟去临汾看病,几十天的都是吃住在尚城家。两家人世世代代清清白白做人,在乡邻们中落下了良好的名声,调查组十分满意。
1985年元月17日,拿上空白入党申请书,尚城双手颤抖,面容平静,内心却波澜起伏。
在入党志愿书上,他郑重地写道:
“加入中国共产党,是我长期以来的一个热切愿望,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
只有入了党,他才觉得自己与常人一样,原先二哥在国民党干过事,这与自己有什么关系呢?自己对国民党毫无感情,以自己的性格与心原本早该已是入党的,紧跟党走的,只因二哥问题受牵连,始终徘徊在党的门外,一直让你抱有希望,却又不让你进来,现在表里如一了,喊你进来了。临汾市建委的总支部太有眼力了。能够明眼识英才,把自己吸纳了进来。尤其要感谢建委党支部书记张凤岐,这个真正的共产党人,慧眼识珠,把尚城这个虽不是共产党员,却比许多共产党员党性更强的知识分子吸纳入党的队伍之中,让他那一刻赤子之心终有所归属,让一名年过半百之人,富有才华的知识分子了却心病,终偿所愿。有人说知识分子桀骜不驯,脾气像茅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不易改造,其实他们内心柔软,只是为了保护自己可怜的那点自尊才像春蚕作茧一样把自己层层包裹起来。
党员问题解决了,尚城认为这远不是终点,虽已至天命之年,却又是自己一生中一个崭新的起点,今后要按原则进行工作,把自己的一切奉献给党和人民。
入党问题虽然解决得出乎意料的容易,比解决房子、妻子、子女户口就业问题要容易一些,但尚城认为入党比起那些琐碎的家务问题要重要几百倍。
夙愿终于要实现了,通过这件事尚城明白了一个道理:一个人只要跟党走,伟大光荣正确的中国共产党是不会永远把你拒之门外。
党的大门可能会迟一些对一些积极要求入党的同志打开,但不会永远向他们关闭。尚城曾经是那样迫切渴望加入党组织,在他愿望最炽热的时候,党组织坚持考验他。三中全会后,党的左倾路线已经纠正,在他这里有点随遇而安,稍有懈怠之时,党组织向他敞开了温暖热情的怀抱。过去不公平待遇遭受的委屈又浮上心头,尤其是市人防办工作这几年,自己拼命努力,出大力、流大汗,苦活儿、脏活儿抢着干,不但没受到表彰,还落了一大堆闲话。在那小人当道的单位,正直能干的人备受压制,这一段痛苦的经历不堪回首,那就让这一夜早日翻篇吧。
是的,世上没有白受的苦,多年辛苦工作,能力不断提升,对得起机关,对得起政府,对得起党。正因如此,机关领导才会慧眼识珠,在这个不再光喊口号需实干的年代,把自己推到临汾市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委员会副主任职务上。
这才刚升职不久,又发展自己加入中国共产党,填上这份入党志愿书,今后要更加努力,尚城拿出笔记本与笔,把当前最需完成三项主要工作郑重地写到纸上:
1、三个立交桥;
2、煤气公司污水处理、集中供热;
3、在此基础上把设计规划,施工抓一抓,日常工作让人家各局搞好了。
入党申请书写了一半,尚城倒拿出工作笔记本安排制定下一步的工作目标,他不禁为自己这种醉心工作的想法感到好笑。
写完入党志愿。又填包括学历在内本人经历。从1951年2月到1984年8月,从在一中读书,太原参加工作,在太原工学院学习以及回到临汾人防办任助理工程师,自己这前半生经历真是简单,紧紧围绕在基建设计这一块也真不容易,不知不觉,自己在这一个艰苦的行业中工作了三十余年。
入党介绍人有两个:一个是建委党委书记兼建委副主任张凤岐,另一名是建委设计室主任赵承章,两个人都认为张尚城历史清白,学历高,能力强,政治上积极要求进步,团结同事,工作积极主动,责任心强,完全符合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
在支部大会通过接收申请人为预备党员的决议中写道:
张尚城同志长期以来热切希望加入中国共产党,接受了党的长期考验。
多年来,张尚城同志无论是在市人防办工作还是在城建委工作,一贯是挑重任、任劳任怨、克服困难,出色地完成了各项施工任务,做出了很大成绩。张尚城同志积极拥护和执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在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政治立场坚定,工作积极主动,团结同志,平易近人,谦虚诚实,关心群众,责任心强,担任建委领导以来,表现出较高的组织才能和领导水平。
希望进一步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在经济改革中作出贡献。
支部大会应到党员26人,实到19人,1人为预备党员,18人通过。
支部名称:建委机关支部
支部书记签名盖章
1985年元月24日
上级党组织指派专人与张尚城进行了谈话,同意吸收他为中共预备党员。
城建委支部总书记田双奎、党委书记许明道一致同意。
通过张尚城晚年入党这件事实说明一个真理,一个人一生就要坚持真理,持之以恒,历史是会给你做个正确结论的。一年后,即1986年3月21日,张尚城转为中共正式党员。
这一年张尚城刚好50周岁,知天命之年。
入了党,工资、职务各方面都算很好了,万事如意,只剩下好好干工作,这样才能对得起三中全会以来的政策和领导对自己的信任。
成为共产党员,在政治上就拥有了一定的平等权,年轻时自己一腔热血豪气,一身本领却无用武之地,是一个不是党员,没有职务,单身在外的“三无”人员,常觉低人一等,不愿意走在人前头去。现在这三个问题都已经解决,在亲友、同事、下属面前,终于收获了尊重与肯定,这一切源于谁?是谁给予的?首先是党的政策好,其次与自己多年来积极上进,洁身自好有直接关系。
“今后好好为党工作吧,直到离开这个人世,要做到起码的职业道德,一是对得起党,二是对得起人民,三是也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张尚城1986年3月27日 日记)
•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