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南飞丨槐乡大地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文摘   2024-12-22 15:42   山西  


槐乡大地上

一颗璀璨的明珠 

— 燕南飞—

东义村位于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西北部,地处汾河西岸,吕梁山下,为刘家垣属地。地势平坦,土地辽阔,土壤肥沃。全村共有600余户,2600余口人,耕地5000余亩,俗称“东义小平原”。

东义村历史悠久,民风淳朴,千百年来的古老文明,在槐乡这块大地上熠熠生辉。

东义村古名王略村,源于周代,沿用至秦汉。元代以后,改名为鄢里,后易名河里村,又改为大义里。历史的变迁虽湮没了许多考证的东西,然村志编辑组一班人,在李国富先生的带领下,挖掘发现了许多珍贵资料。有古碑现存碑碣42通:金代1通、明代3通;

清代至今38通,其中顺治时期4通、康熙时期12通,乾隆时期4通,嘉庆时期1通,同治时期1通,光绪时期1通,现代9通,年代不解者3通;

从金代1187年的碑刻中,可以真实地反映出王略村鲜活存在的历史;

从许多的碑刻中,反映了村民自治,任人唯贤,民主管理村事的优良传统。反映了惩恶扬善,以公为荣,光明正大革除贪腐现象村风;

从明清1635年至1885年250年间的碑文中,可以窥见鄢里村人才辈出,有布政使,进士,文举,武举,监生,秀才50余人;

从碑文中可以看到创建、修建庙宇、公共场所80余次,村民捐金,捨银、献地、布施者不计其数。

出土文物,揭示文明的起源。在村东野野沟,发掘出了一万年前的鹿骨化石;古墓中出土了金代王略村时期的古砖;村民院落挖掘出新石器时代的陶片,距今6000余年;有出土的汉代陶罐;有公元前206年辽金时期,完整的、带有花饰的国家一级保护文物——红泥陶棺,这是我们祖先文明发达的象征。

残破的古遗址,见证了东义村辉煌的过去。

古名王略村,位于中华民族文明发源地之一的平阳盆地西北,隶属洪洞县刘家垣镇管辖。村西十里是上村殷商文物保护遗址;南有万安尧舜时期国家文物保护遗址;东有耿壁仰韶文化遗址;北面沿午阳河一带,有西周时期烽火台、堡、壁、寨,抵御外族入侵的防线。古王略村,是周天子抵御外侵防线上的军事要地,以“兴隆寨”为据点,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兴隆寨面积达13300平方米,有住房、院落数家,有学校、井、碾、磨,生活设施齐全、寨墙耸起,居高临下,是一处坚固的大营盘;

东堡北靠大屏障,其余三面悬崖峭壁,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是一处很好的安民之所;

社里,建设规模宏大,有过厅、戏台、窑洞、楼房,是一个集办公、文化、娱乐管理于一炉的大场所,面积达20000平方米;

庙宇建设,大大小小有41处,尚存者(包括遗址)有,魁星楼、避风阁、文昌阁、佛庙、祝国寺、白衣大士、莲风洞、商山庙、东善院、西善院数处;有商铺作坊、当铺、钱铺、放账铺共计25家;从碑文考证,重大庙会有正月商山圣母献戏庙会,三月的清明节庙会,七月的佛教道教法会等活动,逢集庙会盛大,吸引外县外省商贾前来赴会,村村社社咸来赶会,千总、协同、文吏、雅士也借机来会于此。活跃了一方文化,繁荣了周边经济,充分发挥“鄢里镇”这个二级地方政府的功能。

这一切说明鄢里村是一个历史悠久,文明古老的村庄。

在这个古老的村庄里,孕育了一代一代的人才。《洪洞县地名录》记载:该村初名“王略”,民性强悍,经常反抗官府,官府便采用了高压手段予以制服,取名“鄢里”。旨在后人收敛自控,安分温和。民国八年,本村焦志恒出任知县时,将“鄢里”改为“东义”。

王略为周王朝直接经略的边关要塞,有寨,有堡,有教场。东义村至今有“南教场”、“北教场”命名之地,教场为演武练兵,排兵布阵的场地,可见,属于兵家必争,英雄辈出之地。

如今的东义村,走上了现代化发展之路,将打造成槐乡美丽乡村。石三公路横贯东西,是一条从吕梁山走出汾河谷地的经济大动脉;四条大街贯穿南北,方便了全村人民的生产生活。绿树成荫,瓜果飘香,环境宜人;一片片绿油油的庄稼诉说着粮食作物示范基地的故事;一片片精耕细作的药材种植基地,包含了许多药材种植和加工的丰收事迹;一片片被治理的荒坡,也披上了绿装。

水利工程得到空前改善,结束了人们利用大自然,用洪水漫地,变沙滩为良田局面;结束了从沟里挑水的苦难;结束了村民凿涵洞、挖渠改道,浇地的日子;结束了利用泊池,旱井储蓄降水,利用大自然无奈;结束了挖水泉、电力抽水上西垣,建水库蓄水浇地的劳民伤财。现在村里的深井八口,村民吃自来水,浇地用渗灌。旱垣变绿坡,粮食大增产。小麦粮食产量创下了亩产625.5公斤的历史记录,被电视台报道。

巨大的变化,说明东义村的农业发展之路,在槐乡大地迈开了先进的步伐;说明东义村走向了多元化种植,发展繁荣了经济;说明了东义人有敢于开拓,敢于创新的精神。

焦全喜,作为东义村的领头雁,2010年成立“山西东舜农业有限公司”,种植示范基地2000余亩,增加了药材种植和加工项目,2020年,“东义村股份经济联合社”,大力发展园区化农业。

程三喜,2013年创建了“洪洞县众安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了“满仓农场”,种植1500余亩土地,种植示范基地优钟优育,实现了耕作、种植、收获、烘干,储藏,销售一条龙服务,被评为新型职业农民。

李三顺,成立“洪洞县北坡庄种植合作社”,投资治理荒山荒坡,曾被县市电视台以“治山奇迹的打造者——李三顺”专题,进行了采访报道。

杜双军的“洪洞县理志种养有限公司”;

任双管的“洪洞县硕丰种植合作”;

程文海的“文海农业合作社”;

实现了集约化生产,耕作收获实现了机械化,管理上实现了科学化。

村民思想大解放,投身科学技术性强的各种行业。养殖场、木材加工厂、农业机械、建筑专业、维修专业、服务行业、农科行业、果木栽培等行业如雨后春笋般的发展起来了。在村里注册的公司、合作社、农场、养殖场,加工厂,门市店,修理店、零售店等84户。

外出务工人员更是各显其能,从事各行各业的工作。

在历次的农村改革中,我村许多在外工作人员,他们都能够尽力贡献自己的力量。尤其在2009年建设学校大楼时,樊如荣、李元平、程小波为筹集资金四处奔波,东义村之所以长期繁荣正是因为人才辈出。

在村委一班人的带领下,打造美丽形象先进村,打造文化传承先进村,打造绿水青山先进村。新建了两个漂亮的牌楼,形成了东义村标志性的建筑;完善戏台建设,新建文化广场,篮球场,街道改造,形成村文化标志;继续治理荒山荒坡,发展种植业,树立和践行习主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不仅有美丽风光,也由美丽经济。

王略村是一个历史悠久,古老文明之乡!

东义村是一个农业发展,经济繁荣之乡!

东义村是一个人才辈出,人杰地灵之乡!

东义村将是一个美丽乡村的典范,更是槐乡大地上一颗璀璨的明珠,熠熠发光。






古村伏珠
根祖文化传播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