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三颗西瓜一车碎炭百元欠款抢着还
十三革命六十农林两袖清风八十年
——题记
姜旺管,出生于1934年,刘家垣镇陈村村人。13岁参加工作,太谷农学院本科毕业,曾任洪洞县农工部副部长、农委副主任、洪洞县林业局局长等职。
坚持4月8日种玉米
米中心当县委书记时,抽了包括姜旺管在内十几个人一起学计划提拔重用。大家都比较小心谨慎,唯恐犯错。姜旺管长期活动在农业生产第一线,对节令农时有比较透彻地了解。针对今年的农时,他在会议间隙写了一篇建议,建议今年的玉米必须在四月八号前种下去。理由一是墒情不错,去年冬天那场雪下得厚;第二是玉米的生理特性是你种早了,温度不够,它不烂籽,到温度够高时它就主动出苗。而棉花就不行,温度不够种到地里就把籽烂了,而玉米不烂;第三不与种棉花争时间错开时间,老百姓负担会轻一些。
文章写好后,干事张相应问米书记:“乔书记说的是让五月八号前种玉米哩么,怎么你们科委发文说让4月8日就种呢?”
米书记说:“我不知道啊,你找一下有文吗?”
张相应找了一下,果真找到了科委发的文件。
米书记立即让去叫管农业的农委主任姜旺管,并召集开会,准备批评他。
姜旺管一进会议室,哇!会议室整整齐齐坐了两溜人。一进门,米书记就问:“老姜,万安的会议你去参加了吗?”
姜说:“没有。”
米书记大惊,说:“没有去你就闯下娄子了,没有去你就闯下娄子了!”
姜说:“我闯下什么娄子了?”
米书记拿出文件让他看,姜旺管说:
“这个文件是我写的,根据现在这个情况,应该这样干!”
“不行,你把你的文件赶紧收回去,不收回去,处分你!”
姜只得答应。
但实际文件已发下去,许多乡镇已根据文件在4月8日前把玉米种下去了。
没想到这年洪洞大旱,一直到五月份都不下雨,千里百战一亩田,4月8日前后种上玉米的公社,苗已长得有一尺多高。而一些没种上玉米的公社十分恼火,让姜旺管去找米书记要说法。
姜旺管没有去找米书记要说法,米书记却来找他的麻烦。有一天,他出去踅门,在广播站与杨道安坐了一会儿,出来遇到洪一中的体育老师刘明杰,刘明杰说:“走,到我家坐坐去!”
刘明杰家在老洪一中,即现在县委大院,在进大门后第一家。刘说:“我家是熏面,在我家吃吧!”
姜旺管在刘家吃了碗熏面,喝了几杯茶,就往回走,回去时,看到办公室门上塞了一个纸条,上面写着:两点半三楼会议室开会。姜旺管低头看了一下手表,还有四五分钟,他撒腿就往三楼会议室跑,进去一看,还多了一二分钟。他刚找了个位置坐下,米中心就说:
“老姜,你干什么去了!”
姜旺管思想一时拐不过弯来,老老实实地回答:“我在广播站与杨道安坐了一会儿,遇见了洪一中的刘明杰老师,他邀请我去他家吃熏面,吃了一碗熏面,喝了几杯茶就回来了。”
米书记质问:“什么?你还喝茶哩?”
姜旺管的直脾气也立即上来了,他“忽——”的一下站起来,大声说:
“还喝茶哩!”
声音之高,把会议室的人吓了一跳,把米书记也震住了。一位同事过来,把他的肩膀拍了拍说:“坐下!坐下!”
不久,米中心说:马头七八个村子的地草荒,你去马头除草吧,把草除净,把肥施上,把苗变绿再回来。
姜旺再也不往别处想,老老实实来到马头村,一个村子一个村子地跑,一个块地一块地地落实。七八个村子的地都跑遍了。不停找村支书,让他安排人除草,一次没执行,再找第二次。除完草,施上肥。而公社的书记,主任却像没事人一样,姜旺管也不往别处想,后来才发现不对劲儿,怎么就我一个人折腾呢?晚上回来睡下细想:哦,原来是人家惩治他呢!
写在最后的话
在林业局任局长的二十五年,他从没让自己的家人、亲戚、同学、朋友在林业局吃过一顿饭,他自己不抽烟,不喝酒,从不占公家一分钱的便宜,他不攀关系,不要官,不求提拔。他并不是没有关系,自己的姜姓本家在我省任高官的有。他太古农学院的同学好多身居要职。省委原组织部长就是他的同学。有一次见了面,专门问他:你在工作上有什么想法吗?姜旺管说:“我年纪大了,还能行吗?”组织部部长说:“你这个年龄不大,还能赶得上,看你想去什么岗位?”
面对千载难逢的好机会,许多人趋之若鹜,拼命争取。但姜旺管思索片刻,还是婉言谢绝了。放弃了近在咫尺的提拔,许多人扼腕叹息,感慨了好久。
十三参加工作,小学三年级起,上工农中学,太谷农大,共上了九年学,这都是国家培养,我要把我学的这点知识全部无私地贡献出来!名呀,利呀,我不讲究。”
姜旺管说:我这个人没(活下)下人,领导我的人也好,我领导的人也好,都是工作关系,没有个人关系,所以说:在我退休的欢送会上,我说了这么几句话参加工作五十年,在林业局待了十年,在农业上待了一辈子,我用一部电视剧的插曲来对我的一生做一个总结:
历史是长河,几时功与过,会做的不会说,会说的不会做,前人做的事后人去评说,姜旺管说:我一生的工作,大家去评说吧!
对自己的工作与人品,姜旺管总结了几句话:
第一句话是:艰苦朴素,被人认为是无油腥(窝囊、无架子)。说得好像就是我,学习我是第一个坐下的;打扫卫生我第一个拿扫帚的。我不使唤人,我拿起扫帚扫,大家就都扫,而且我还扫茅子(厕所)里。别人当局长,不自己动手,只是指挥手下人干,而我却是带头领着大家一起干,所以说自己无油腥(不摆架子)。
第二句话是:一视同仁实际上没人。我没有说与张三好,与李四不好,我不搞团团伙伙,也不会,所以说一视同仁实际上无人。到退休后,很少有人看我,也很少有人叫我出去闲聊呀吃饭什么的。别人吃饭喝酒呀什么的,我就是个局外人,我越来越吃不开了。
回顾自己的经历,姜旺管分析说:“我这个人十三岁参加革命,从小接受的就是党的教育,我不会变通,脑筋也不会转弯儿。所以我这个人不受人待见,因为公事公办,不徇私情,我一个人也没有为下,所以我身边一个人也没有,逢年过节汉几乎没人来看我,过生日时除了儿孙也没有宾客如云。但我过得坦荡荡。
是的,姜旺管已是九十高龄,但他耳不聋,眼不花,面色红润,思维清晰,腰板笔直,每天上午九时,下午四时,他亲自驾电动三轮准时去南环路老干部活动中心,有活动就参加,没活动就安静地坐着,享受着平静、淡然、幸福的晚年生活。
(最后,感谢王清保同志热心提供帮助。)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