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40了被德国医生追着打针!因为这种危险的虫子,在德国和中国都扩散了

文摘   2024-06-21 18:15   德国  



正在团:

这暴晒的天气,我送闺蜜的东西居然让她反向变白了

下单后记得给我留言哦,我给点赞最多的5位朋友准备了同品牌好礼




德国和中国给孩子打的一类疫苗有些不同,为了下个月回国,我们最近带着二布去疫苗中心把该补的疫苗全补上了。

(疫苗中心等候区)

我们的本意是把孩子的疫苗打齐就好,结果医生做第一次疫苗计划的时候,一听到我们的目的地是中国,马上严肃地跟我和布爸说:

“你们俩大人最好也把蜱传脑炎疫苗打上,今年是蜱虫泛滥年,德国和中国都是高风险区。”

啊?看来事情不简单。

医生这口风这态度,跟7年前完全不一样了!


医生说的蜱传脑炎疫苗(FSME),我和布爸早就想打了。

但7年前带布布去疫苗中心做回国疫苗计划时,也是同一个医生,说什么都不肯给我们打……

她拿出厚厚一本全球流行病手册,专门找到蜱传脑炎的全球分布图给我们看:

你看,中国和你们在德国生活的地方都不是蜱虫高风险区,也不是蜱传脑炎高风险区,不需要打针!

没想到7年后,同一个人主动要把我们按在那多扎了两针,依据是一本最新版的全球流行病手册。

图表中显示,现在我们在德国生活的地方,和中国大部分地方都已经被划入了蜱虫高风险区,这些地区蜱传脑炎和莱姆病(都是蜱虫传播的病)多发。

于是,完全没有心理准备的我和布爸,和二布一起喜提了FSME贴纸。



回到家我查了一下,今年像《人民日报》、《三联生活周刊》等权威老牌媒体都发表了关于蜱虫的科普和警报。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蜱虫的活动范围不断扩大、活跃度不断增强;

而随着绿化变多、野生动物变多,寄生在动物身上的蜱虫也就进一步入侵了城市

(中国大部分地区都有蜱虫传播的莱姆病)

2021年北京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调查发现,中国目前共有393个县、2.5亿人口面临多种蜱传疾病的潜在感染风险。

蜱虫是一种危险的小虫子,但我没出国之前,对它一点概念都没有。

其实蜱虫在全球是仅次于蚊子的第二大病原传播媒介不同地区生活的蜱虫种类不一样,各地叫法也不一样。

比如布爸东北老家那边管蜱虫叫草爬子,还有地方管它叫草别子、鳖虱、狗豆子……都是一个玩意儿。

我找到一张中国的蜱虫分布图,大家可以看看,连西藏和青海都没能幸免。

这两年蜱虫在国内扩散最多的地区,是江苏河南一带。

(Rrf:Fang LQ et al. Lancet Infect Dis. 2015 Dec;15(12):1467-1479.)


偏偏这几年露营特别火,我每周都能在朋友圈里看到有人晒去树林里、小河边扎帐篷体验野趣的。

看到他们露胳膊露腿走在草丛和树林里的照片,我都急得不行。

只要有高度超过小腿肚子的草,或者叶子很密的树,就可能有蜱虫跳下来。

人或动物走过,如果有皮肤露着,那就等于是招待蜱虫吃大餐了。


蜱虫最危险的点在于,它可能会传播很多致命疾病,被咬后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引发生命危险。

像蜱传脑炎(又叫森林脑炎),主要出现在我国东北、西北的原始森林,严重的可能出现肌肉瘫痪、精神失常、失语、痴呆、癫痫等后遗症。

好在由于发现得早,上世纪50年代就研发出了针对性的疫苗,这次我跟布爸被追着打的就是防蜱传脑炎的疫苗。

在德国的小伙伴,去家庭医生、儿医或者疫苗中心那里都可以接种,公保报销。

第一次要打3针,然后每5年记得补打一次加强针

布布那时候是2岁以后才能打FSME,现在到了二布,1岁以后就可以打了。

据说有的人打完会发高烧,但是我们全家4个人打完都没有反应和不舒服。

不光德国可以打,国内一样有。

可以去各地的疾控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传染病专科医院或者国际保健中心打。

不过,还有些蜱虫传染病没法预防,像前欧美流量巨星贾斯汀·比伯,以及艾薇儿都被莱姆病折磨了很多年,这个病就是蜱虫传播的。

还有像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Q热等蜱传疾病,每种病都挺吓人的,我怕写出来引发焦虑,感兴趣的同学麻烦自己去搜索看细节吧。

哦对了,有些人突然发现自己对猪肉(红肉)过敏了,这也很可能是被蜱虫咬过的结果。


对于这些棘手的病,最好的办法就是把危险掐灭在源头,也就是第一时间发现蜱虫、处理蜱虫,不给它们传播病毒留下机会。

首先,就是进行爬山、露营、森林徒步等活动之前,一定要正确着装

无论大人小孩,正确的装备应该是这样的:

  • 1 穿好高领长袖、收口长裤、长袜、运动鞋

  • 2 把裤腿尽量塞进鞋帮里,还可以用袜子把裤脚扎紧

  • 3 戴能护住脖颈的帽子,因为最容易进蜱虫的地方就是领口

  • 它们会从树上落到人的脖子上,再爬到人体其他部位。

  • 4 尽量穿浅色衣服,这样身上落了蜱虫,能第一时间发现。

另外一定一定要提前喷够足量的驱虫产品

在德国的话,要买瓶身标注了“防蜱虫(Zeckenschutz)”的喷雾。


现在进一次自然保护区,我们一家三口会喷完半瓶喷雾。

驱虫喷雾时效有限,一般来说能防7小时蚊子的喷雾,防蜱虫的时限只有4小时。

如果玩得时间长,最后设个闹钟补喷


从户外回家,一定要全身检查一遍,要是肉眼就能看到多了一颗或几颗“痣”,八成就是蜱虫。

要注意的是,还没有吸血的蜱虫很小很小,肉眼很难发现。

下图是一位朋友同意我发出的,在医院等待医生处理蜱虫的照片,你能看到蜱虫咬在哪里了吗?

就是那4个芝麻大小的、像痣一样的小黑点,拍照时虫子头部已经钻进了皮肤。

如果皮肤再黑点的话,可能眼睛直接就看不见了……

所以,如果是从“高危地区”回家,不能光靠眼睛检查蜱虫,还得靠手摸一遍全

朋友就是晚上给孩子洗澡的时候,摸到了无数凸起。

除了身体表面,头皮上、耳朵后面、腋窝、腹股沟甚至屁股沟,都很容易会藏匿蜱虫。

蜱虫这玩意儿狡猾得很。

它选好一块皮肤以后不一定马上钻进去,钻进去以后也不一定马上吸血。

只要它没有叮咬皮肤,之前说过的各种传染病就不会传播。

如果开始吸血了,越早拔出来,感染的几率越小

被蜱虫叮咬有的人会觉得痛,但是大部分人没有感觉。

如果放任它吸血,吃饱之前它是不会走的,能连叮好几天,体积会从芝麻变成黄豆大小。

看起来恶心也就罢了,关键是得病的风险会成倍增加。

所以,只要去过树多草多的地方,回家一定要洗澡!!好好排查一下蜱虫。

宠物也很容易招上蜱虫,尤其是狗狗

带着猫狗去过草地或树林的话,回家也要马上洗澡检查,

不然宠物身上的蜱虫有可能跳到人身上



如果发现中招了,最好的方法是马上去医院让医生处理。

千万别用手捏、拔或者用火烧!

千万别用手捏、拔或者用火烧!

千万别用手捏、拔或者用火烧!

万一蜱虫口器断在身体里,那就更麻烦了。

网上说的什么熏香让它自己松口爬出来,当个故事看看就行了,别当真。

如果心理素质过硬,或者不方便就医,自己也可以借助工具处理。

德国超市里有很多专门的蜱虫夹子,照着说明书夹出蜱虫就好。

没有蜱虫夹子的话,尖头镊子也行。

不管用啥工具,不要挤压或拧转蜱虫,稳准狠竖直直接扯出来!

拔完了蜱虫,记得用消毒的东西清洁被叮的皮肤。

如果蜱虫的口器(嘴巴)在移除过程中断在皮肤里了,那别耽搁,要马上去医院处理。

蜱虫麻烦的点在于,它传播的疾病潜伏期可以达到3个月

所以取下蜱虫后也要注意观察,如果有出疹、头痛、发烧等症状,还是得马上去医院。

蜱虫咬伤的伤口要2周才能愈合,这期间不要下水游泳。



刺猬是蜱传病毒最主要的宿主。

平均每只刺猬能携带上百只蜱虫,城市里的蜱虫和刺猬的密度比大家想象的要高得多。

如果看到野生刺猬,千万别上手!!



虽然被蜱虫咬了以后可能会有一些严重情况,但那是少数案例,而且主要发生在不懂、不处理的人身上。

如果发现被咬,不要惊慌失措,冷静正确处理好蜱虫和伤口,绝大多数人都不会有事哒。

最后总结:

  • 无论在家门口遛弯,还是出门旅行,尽量远离草木多的地方。

  • 如果一定要去,要穿长衣长裤保护好自己,回家后全身检查,特别是隐蔽的不易发现的位置。

*欢迎把今天的文章转发给家人群。

多一个人对蜱虫有概念,就多一家人可能躲过蜱传疾病*


为了不错过以后的文章和好物,一定记得星标我哦,方法很简单🔽



微信又又又改版了,越改越狠,这次是干脆不让新文章出现在没有星标我的读者列表里了。


如果你很久没有看到我分享新资源的话,那就是被系统算计啦。


为了不走散,动动手指星标我吧:




欢迎分享,转载、合作请私信联系



RECOMMEND

推荐阅读

🔽 9岁考下清华中文入学资格的英国孩子,被中国网友教育了

🔽 耽误了全班师生赶火车,德国老师的反应让我想哭

🔽 在德国给孩子过生日,是怎么累死中国老母亲的

🔽 德国幼儿园校长的惊雷八卦让我心态崩了


点击下方名片进入后台,

回复关键词提取资源

自鸡娃养成路线,回复:布布
免费乐高杂志,回复:乐高
DK电子书,回复:DK
儿童精读练习册,回复:精读
DIY百数板,回复:百数板
在家学习计划表,回复:计划
零花钱管理表格,回复:零花钱
财商培养玩具,回复:欧元


布妈有宝藏
我是擅长化理论为实践的博士生妈妈,很有一点无痛鸡娃且效果不错的经验和资源分享给大家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