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这事吧,亲测除了这个方法,其他的好像都不太管用……
文摘
育儿
2024-03-20 07:16
德国
杀人的畜生在案发前一天,也就是3月9号,已经去后来埋尸的大棚里挖过一次坑了!等到10号杀人之后,又再去挖了一次坑。难怪在新闻评论区,有人说“这三个凶手是赶着在成年之前做一场大恶是么,生怕年龄过了就没免罪福利?”也许有人之前没太了解这个案子是怎么回事,简单梳理一下就是:在河北邯郸市肥乡区,3名初中生将一名同学残忍杀害,并将尸体埋在废弃蔬菜大棚内。3个凶手把被害人约出去,然后一人放风、一人控制被害人,一人回家拿铁锹,把被害人活活打死。不知道是为了泄愤还是为了避免被害人被发现,凶手还故意用铁锹将受害者的脸铲烂后才埋尸。
令人毛骨悚然的是,3个凶手第二天若无其事地去上学。在被害人家长和警察问话时,他们坦然地谎称被害人跟一个矮个子男生走了,误导警察的调查方向。当警察最后通过补办受害人电话卡发现真相,再次询问3个凶手,他们才承认是为了抢受害人手机里的钱买游戏币,怕大人发现于是选择灭口。有多少成年人连杀条鱼都下不去手啊,这三个最大14岁最小12岁的未成年人,却毫不慌乱地杀了自己的同学。确实,这个世界上真的有一类人,就是天生坏种,性情暴躁,攻击性极强,甚至内心阴暗,具有反社会人格。
在邯郸这个案子里,每个细节都透漏出远超凶手年龄的缜密和残忍,一般霸凌事件的施暴孩子可能还真做不到这个地步。所以家长们看到这个新闻,如果按应对普通霸凌的方法教孩子自我保护,其实用处不大。因为布布以前班里就有一个极其暴虐的同学,连老师都闻之色变。布布和其他小朋友,用亲身经历试出来了有效和无效的自我保护之路。德国绝大部分幼儿园是混龄的,3-6岁孩子日常混在一起,A是5岁时转来布布幼儿园的。他跟布布同龄,但是又高又壮,比布布高了足足一头(布布一直在生长曲线50%那个位置,就是平均体型)。但布布已经算是园里大孩子那一波了,A跟三四岁小朋友的身材差有点像下图:第一次在幼儿园院子里看到A时,我还以为是小学生下午来幼儿园托管了。布布非常喜欢和我聊幼儿园里的事情,他从来没有主动提起过A,我对这个孩子的印象也就只停留在“一个特别高大的转学孩子”上。直到有一次好几个家长聚在一起聊天,从其他人口中我才知道了A有多吓人:滑滑梯不想排队,直接把刚刚坐在滑梯口的同学推了下去;
吃饭时会突然暴怒掀翻自己的餐盘,连带会掀翻旁边同学的饭;
幼儿园组织去布布同学家自己开的农场参观,其他孩子都在轻轻抚摸小鸡宝宝,E冲上去扯着一只小鸡的翅膀在空中狂甩,吓哭了好几个小女孩;
会从其他房间冲进手工室,撕碎踩烂其他小朋友们刚刚做好的手工
其中小E因为反抗了A,A还折断了一截树枝追着E打,边追边喊要杀了小E,最后靠3个老师一起拦住人高马大的A,小E才得以脱身。啊这……这也太暴力了,咋这些恐怖的事情没听布布说过呢?等晚上聊天时,我主动和布布提起了A,布布说:“他是我们幼儿园最讨厌的小孩,每天都打人。”布布说,他当时在和好朋友一起搭乐高,A想要他手里的一个零件,扑上来就抢,抢完了顺手就给了布布一拳,还狠推了布布的好朋友一把。不过事后回溯,这是第一次,也是布布幼儿园毕业之前最后一次挨A打了。布布觉得他后来的应对方法有效,就没必要跟我告状了。“A跟其他小朋友不一样,他谁都打,连老师都打,而且特别使劲,所以以后他去哪我就不去哪。”她只是苦笑着讲,几乎每天都有家长投诉,他们也联系了很多次A的父母,但人家表示管不了孩子。唉,确实,我曾在幼儿园门口见过A揪着他妈妈的头巾打。
幼儿园也没有权利随意开除学生,所以园方的应对方案是派一个老师全程陪伴A,争取第一时间阻止A实施暴力行为。“这个世界就是由多种多样的人组成的,每个孩子都应该学着和各种类型的人相处,也要学着自我保护……天生极恶的人虽然少,但是一直都存在,他们也不是成年后突然变恶的,而是从小就能看出来不对的苗头。就像A,并不是我们恶意揣测他有问题,后来真的有专业评估人员印证了这一点,A也被送到了特殊学校。在他被送到特殊学校之前,不知道有多少毫无警惕的同学吃过他带来的苦。布布教了我几招,当时5岁的他说不出非常有条理的话,我回看了当时的日记,把他的原话捋顺加工一下,有这么几点——一个人频繁出现挑衅、攻击或者不尊重他人的行为,那么就应该引起周围人警觉了。如果有同学经常使用侮辱性、挑衅性的语言,或者用语言伤害、威胁其他人,就该与这样的同学保持距离了。如果一个人经常与其他同学产生冲突或者吵架,这也很可能是一个危险信号。直觉这个东西说不清道不明,但很多时候它是最可靠的报警器。如果孩子觉得与某个同学在一起感到不舒服或者压力大,就应该认真对待这种感受,并且考虑与这样的同学保持距离。在A面前,硬刚、事后找老师、找家长都不解决问题,反抗的孩子反而被打得更惨。说起来他的方法就是一个躲字,但是躲也需要一点技巧。每次暴力同学和其他同学起冲突,最好偷偷观察一下是什么场景下发生的冲突,孩子在心里有个概念,避免以后自己处于这种情境中,触发对方暴力行为。布布发现A每次打人都是为了抢玩具,所以他记住了A喜欢玩的东西,只在A不在场时才玩。让孩子尽量不和暴力同学呆在同一空间内,如果实在避免不了,也尽量拉远距离,而且,布布给大家画个重点:“每次和A在同一个屋子里玩,我都呆在门口,他要是发疯我转身就跑走了。“所有小朋友都在院子里玩的时候,只要A在其中,布布就会去找老师玩,这一点F女士也跟我说过。有些话她不能说得太明白,就感叹了好几次布布的这个策略太正确了。A本来前年应该和布布一起升入小学,但是他在幼小衔接阶段,在小学适应课上攻击了其他幼儿园的小朋友,还偷了小学校长的钥匙。小学校长请了专业机构的评估人员,评估后A因为暴力等级高,被送去了特殊学校,他日后应该不太会和普通孩子有太多交集了。但是,像A这样的孩子全世界哪里都有,肯定不是每一个都能和普通孩子隔离开。作为家长,咱们要提前告诉孩子,这个世界上就是有人会更坏一点,这跟年龄、职业、身份都没关系。哪怕是在学校(甚至幼儿园)这样的单纯环境里,也要留个心眼,一旦发现有人不对头,一定要远离危险源,尽早保护自己。“假如你没有躲过A怎么办?他就是要追着你打你会怎么样?”家长和信任和兜底,也许不能保证孩子从一开始就免受伤害,但可以让事态不会发展到最坏的地步。不管什么时候,都不要堵死和孩子交流的通道,这可能是保护孩子的最后一层金钟罩。这两天在网上看到了一个段子:
明朝时期有一县,两童相斗,一人致死。县令命人押至牢房,此童不惧,饭点,县令使人端食物前来,置于此童面前,筷子一正一反插着,此童端过碗,把筷子捋顺。县令斥声道:“已明事理,当斩立决!”
不知道这段话的出处,但是我真心觉得《未成年人保护法》可以参考着修改修改了。
为了不错过以后的文章,一定记得星标我哦,方法很简单🔽
微信又又又改版了,越改越狠,这次是干脆不让新文章出现在没有星标我的读者列表里了。
如果你很久没有看到我分享新资源的话,那就是被系统算计啦。
为了不走散,动动手指星标我吧:
🔽 这3个“国家队”app,可以免费用英语学习大语文!🔽 开学第一天儿子重新爱上了上学,德国班主任会魔法吗?🔽 在德国邻居身上,我看到了自己永远达不到的当妈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