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不想回国被亲妈拉黑,问题出在哪了?

文摘   育儿   2024-03-08 19:15   德国  

这一周可真要命啊

布爸从上周末开始出差不在家,一直坚决不肯长牙的二布偏偏在这一周长了牙,还获得了长牙痛+长牙烧双重大礼包,每天流着口水哭唧唧,就要赖在老母亲身上。

至于布布,他今天将迎来人生中第一个要被正式打分的考试。

虽然我们俩都没太放在心上,可架不住他们的鸡娃班主任S女士责任感爆棚!

不仅提前两周给家长、学生和家委会都下发了复习指导,这周还天天安排了各种需要家长配合,以及签字的复习任务。

于是我就差点忙精分了,自己的工作是一丁点也没找到时间干。

在伺候发烧娃和备考娃的间隙里,我刷到了一个留德女生诉苦被亲妈拉黑的热帖,
内容看得人倒吸一口凉气。


01


诉苦内容是这样的:

帖主是在德国留学的独生女,想毕业后留在德国找工作,但她爸妈一直不同意,只想她尽快回国。

可帖主在国外呆的越久,就越不想回,因为“不太喜欢国内的工作环境”,想先在德国工作拿个永居再说,她妈妈因此彻底爆炸,提出要跟她断绝关系,甚至把她拉黑了。

帖主说之前都是自己让步,现在她不想让步了,可也不好意思把这事讲给身边的朋友听,于是就跑到网上发帖倾诉无奈。

然后帖子一下子就登上了各个平台的热榜。
这个帖子一爆,几乎所有人都在评论这件事双方到底谁错了。

有人说帖主经济依附却要求人格独立,实在讽刺;有人说亲妈控制欲过强、搞不清边界,令人窒息。

我看完了po主贴出的聊天记录,发现很多细节都没有提到,外人其实没法判断这个例子中到底谁对谁错。

但有一件事很确定:
这对母女的交流方式很有问题啊

妈妈的话句句带着高压,娃一说要在德国找工作,不好好分析利弊一上来就是道德绑架,后面还直接把娃拉黑。

这图啥呢?主动失去辛辛苦苦养大的女儿?
而女儿看到那么多留言以后,回应却是“你们不把我当女儿”,同样显得很无情。

双方既没有有效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也没有理解对方的立场和期望,各自只想着完成自己这边的单方面输出。

于是一个明明可以沟通的问题,最后却搞成了这样

我想,但凡这个家庭的亲子关系够好,就不会出现这样的交流方式,也不会出现亲母女互相拉黑的结局了。


02


其实吧,作为在德国大学里读书、工作多年的老学姐,类似的事情真没少见。

不光是父母拉黑子女,也有不少儿女一言不合就拉黑父母的例子。

几乎每年,中国学联都会收到国内父母寻子女的求助申请。

很多求助里都有同样的一句话:
在与父母发生争执后失去联系

(杜赛领事馆官网上也有专门的寻人指导)
布爸还在上学时,曾跟一个与父母断联8年的学长走得比较近。

那个学长说他跟高知父母无法正常交流,来德国本身就是为了拉远和父母的物理距离。

到了德国没多久,一些“没法说“的小事最终成为压倒骆驼的稻草,他拉黑了父母,再也不和国内的亲朋联系。

为了防止国内的父母找到自己,这个学长甚至没有在德国大学里继续上课,学生签证作废,只能流转在不同仓库、餐厅里干体力活打黑工养活自己。

疫情前两年的某一天,这个学长在聚餐时一言不发地喝闷酒。
喝到两眼发红时,他把一杯白酒倒在了阳台上,然后对着那个方向跪下磕了三个头。

在所有人诧异的目光下,他说,妈妈辗转找到了一个同在德国的老乡带话给他,他父亲已经去世了。

但是他依然不想回国,也不想联系妈妈,就远远磕个头,算是和父亲告别今世的全部缘分。

我当时非常震惊,因为这个学长说过,他和父母也没啥惊天动地的大矛盾,就是没法相处没法交流

跟爸妈感情很好的我,完全理解不了这种亲子模式。

父母子女不是世界上最亲的关系吗?
为什么会以这么悲剧的方式做切割?

关键是,这个学长为了断亲,自己过得也非常不好……

发生这事的时候布布还是小宝宝。

想到学长对着空阳台磕头的背影,我当晚就给自己立了一个育儿flag:

养布布的过程中,鸡什么都不如鸡亲子关系。
什么特长啊、学习啊都可以不抓,但我们的情感连接必须要足够深。


03


后来我做了出版学跨教育学领域的课题,发现自己当时立的flag还挺正确。

有很多观察和实验表明,家庭教育最核心的关键就是亲子关系。
12岁前是建立亲子依恋关系的重要阶段;6岁前,是最关键的窗口期。
心理学家贺岭峰教援说过:

教育要把80%的力气用在亲子关系上,而大多数人把力气用错了地方。

亲子关系好了,教育会自然而然发生。

这是啥意思呢?

如果亲子关系很紧张,甚至是对立的,家长对孩子的影响力就会大打折扣,甚至产生“负影响力”。

代入一下可能更好理解:

你肯定也更愿意听朋友的劝,而不是“敌人”的劝吧?

而到了孩子不再听父母教育的年龄,早年构建好的亲子关系才能决定情感通道是不是顺畅。

父母疼爱子女,子女心疼父母,很多事情才有商量的余地。

说回到那个热帖中的例子,帖主父母希望女儿回国的原因是想有人给自己养老。

其实他们没想明白,孩子给父母养老,主要看的不是身在何处,而是心在何处

和父母同心的,不管隔多远都会想方设法顾上父母;

不同心或者干脆没有心的,就算住在同一屋檐下也是最熟悉的陌生人,一切都是糊弄罢了。

而所谓的“有心没心”,就取决于早期的亲子关系。


04


我们这一代人和父母的关系基本已经定型了,好消息是,我们还有大把的时间可以培养和孩子的感情。

要鸡亲子关系并不难,甚至不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只要有高质量陪伴高质量活动就能做到。

所谓的高质量陪伴,就是人在心也在

关掉电视、藏起手机、不提学习和作业,就专心陪孩子做一两件ta想做的事情,并且及时对孩子的每一句话给出回应。

这样陪伴1小时的“感情充电效果”,远胜守在孩子身边刷手机10小时。

在我记忆里,小学时我爸妈每周末都会骑着自行车,驮着我去北京少年儿童活动中心玩蹦床、森林球、空中自行车;

在游艺区玩够了,他们还会带我去科学馆(现在叫老牛儿童探索馆)里拼人体器官、照哈哈镜、看视频录像……

夏天时他们还经常带我去北海公园划鸭子船、冬天带我去后海滑冰车。

这些童年记忆,支撑着我度过了成长过程中无数次难关,至今想起来都觉得温暖无比。
但实际上呢,我爸和我妈都是高级工程师,年轻时工作很忙很忙,他们肯定不可能每周都有空带我出去玩的。
我记忆里的“每周亲子时光”,应该只是他们尽量挤时间出来抽空陪我,并没有那么频繁。

可我爸妈每次都做到了高质量陪伴,不管我们一起度过的亲子周末实际次数有多少,都足以成为我的精神养料,能滋养我一生


05

可以带着孩子做的高质量活动,那可就太多了。

现在物质极大丰富,除了带孩子出去玩,在家就可以做很多很多有趣的事。

在我家出现最多的就是桌游

这是从布布1岁半以后,我们雷打不动的家庭团建

布布5岁以后,我发现一起做饭和烘焙也可以是很温馨的亲子时光:

在洗菜、揉面的过程中,可以轻轻松松聊好多话题呀,还能让布布学会怎么复制“妈妈的味道”。

还有一起去家附近散步、一起打球、做手工、看电影、共读一本书……
这些不起眼的小事,都可以让亲子关系升温。

在二布出生以后,我怕布布会有心理落差,我们还增加了一个母子1对1约会

每周他上完竖笛课,我会带他去音乐学院对面的冰淇淋店吃个冰淇淋再回家。

吃冰淇淋不是目的,最重要的是在一个完全没有妹妹,并且足够放松的环境下一起聊天。
很多话题在这样的气氛下可以聊得更深、更嗨。

等到二布长大一点,我也会专门给她安排一个和妈妈单独约会时间哒。


06


所有的关系都是细节构架的。

想要亲子关系和谐,还有一些日常小事很重要,我列出来了德国教育杂志上的一些小tips:

  • 不要太唠叨;

  • 不说扫兴的话;

  • 说话算话,不失约;

  • 以身作则,不双标;

  • 允许孩子犯错和犯傻;

  • 允许孩子解释;

  • 允许孩子做不到;

  • 允许孩子浪费时间(发呆)


这里有一些我做得也不是很好,不过也不急,未来还有十几年的修行时间呢,让我慢慢学习和调整吧。

反正,最终能鸡好我和孩子的关系就行啦


你看到那个“不想回国被亲妈拉黑”的帖子了吗?

你觉得他们怎么才能和好啊?


为了不错过以后的文章,一定记得星标我哦,方法很简单🔽


微信又又又改版了,越改越狠,这次是干脆不让新文章出现在没有星标我的读者列表里了。


如果你很久没有看到我分享新资源的话,那就是被系统算计啦。


为了不走散,动动手指星标我吧:




END


🔽 在德国邻居身上,我看到了自己永远达不到的当妈境界
🔽 家门口出了”杀妻案“,我理解了德国幼儿园的做法
🔽 我曾布局1年多,只为逃离暴力前男友
🔽 生完老二,我深深后悔老大生早了

点击下方名片进入后台,
回复关键词提取资源

自鸡娃养成路线,回复:布布
免费乐高杂志,回复:乐高
DK电子书,回复:DK
儿童精读练习册,回复:精读
DIY百数板,回复:百数板
在家学习计划表,回复:计划
零花钱管理表格,回复:零花钱
财商培养玩具,回复:欧元


布妈有宝藏
我是擅长化理论为实践的博士生妈妈,很有一点无痛鸡娃且效果不错的经验和资源分享给大家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