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国邻居身上,我看到了自己永远达不到的当妈境界
文摘
育儿
2024-02-22 11:08
德国
第一天上班,肯定心还是飘飘的,我懂!没有比刚结束假期的人更需要假期了。所以今天不聊严肃话题,还是唠两毛钱生活八卦,轻松轻松。我这几天在整理手机照片,重温了很多寒假时坐游轮的瞬间。有些事吧,在旅途中没有特别在意,但事后看照片回味,会生出很多感慨。
这次我们一共6家人结伴同行,其中包括我的一家德国邻居。连着8天沉浸式看他们的带娃方式,我无数次深深感叹:虽说是一起上了船,但旅途中我几乎就没有见过他们家老大——他全程都在和同龄小伙伴单独耍。我邻居说,每天早上一睁眼老大就自己出去玩,到晚上睡觉时间才回舱房,家长只能偶尔在船上某个角落和他偶遇。整整18层的大邮轮,餐厅也有十几个,想偶遇没那么容易。我忍不住代入了一下布布,又忍不住想起来布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平时的耳提面命:虽然是中学生,但也就12岁,船上没买wifi就用不了手机和电话手表,这整天整天见不到人,难道家长不会担心吗?这次同行的邻居,其实还是我们社区比较公认的谨慎型家长。“反正没有同舱大人陪着就下不了船,在船上饿不着渴不着,有啥可担心的?“邻居小儿子虽然一直跟大人在一起,但共同带娃2天以后,我都不好意思再对布布提什么要求了。比如,他说想在舱房里看一整天迪士尼频道(家里没有买会员),爸爸妈妈就真的给他安排好舱房送餐服务,让他留在舱内看一整天电视。比如,他说不想吃东西,即使坐在自助餐厅里,他父母也不会多费一句口舌试图让他多少吃一点。比如,他想打游戏,他父母特意为他买了网络,还给ipad配了移动电池。大人们凑在一起聊天、布布和其他小伙伴玩桌游的时候,这个小朋友就一直在专注打游戏,他爸爸妈妈没有任何废话和抱怨,也没有鼓励他加入布布们的行列。还比如,他有一个时刻不离手的毛绒玩具安抚物,无论在哪里都会抱着,还要时不时贴在脸上蹭一蹭。一个快要一米5的大男孩了,吃饭时都抱着一个毛绒玩具,他的父母对此很坦然,从没试图让他放下。说真的,这些全是小事,但如果换成布布,我可能每一种情况都会忍不住念叨两句。
花了钱出去旅游,但任由孩子一整天看电视、玩游戏、不吃饭、不社交……不过看到我的德国邻居完全不以物喜,不以娃悲,全情关注自己度假的0内耗状态,“羡慕”这俩字像半透明水印一样打在我身上,从头到脚。我带二布去船上的儿童乐园,这个mini社牛很快就在幼儿区锁定了一个1岁半的德国+西班牙混血小姐姐,两小只以大人看不懂的方式玩在了一起。说是幼儿区,实际上是在一个混龄游乐园的中心位置,随处都有大孩子跑来跑去。二布和她的新朋友坐着用婴语聊天时,突然有一个目测十几岁的大男孩向她们冲来。我还没来得及反应,男孩像跨栏一样就从两个小娃头顶跨过去了。我身边的一个亚洲妈妈率先反应,赶紧抱起不远处的小儿子坐到了家长休息的长凳上。“哎呀,大孩子们跑得真快呀,再过几年你们也可以跑这么快呢?”“没关系,他们个子那么高、腿那么长,碰不到她们的。”“如果他们再跑过来,我提醒他们注意就好了,不用担心。”突然想起来yq最严重的头一年,布布放了幼儿园和同学在门口停车场玩雪。他的同学一边团雪球,一边挖着路边半化的雪往嘴里送。那时候疫苗还没开发出来,一天两三万新增,而且各种科普都在讲冰雪是最容易保存病毒的环境。人家不是不知道潜在危险,是真的可以接受孩子自己承担后果啊!我以为的松弛育儿,跟欧洲家长的松弛育儿完全不在一个维度上。亚洲家长再抓大放小,育儿内核依然是“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而欧洲家长大多追求顺其自然,主打一个儿孙自有儿孙福。跟我关系比较好的欧洲家长,在孩子3岁之前确实会在规矩方面教导很多,但对其他方面,操心很少。不光是生活小碎事儿他们是这样的态度,就连中国家长眼中可能影响孩子前途的大事,人家也一样不内耗。A是独立文理高中(就简单理解为学习氛围更浓吧),历年高考成绩都不错,还因为德国前总理默克尔在任期内拜访而上过新闻;B是综合学校的文理高中部(就简单理解为生源构成更复杂吧),高考成绩很一般,校园设施也很一般。最大的原因是A校离我们社区3公里远,而B就紧挨着我们社区,走路可到;第二个原因是:就算有孩子更喜欢A校,但是ta的好朋友都想上家门口的B校,最后ta也会选B,朋友比学校更重要。说实话,第一次听德国前辈妈妈跟我说这样的择校理由,我下巴都快掉了。说实话,我们最终决定把家安在现在这个地方,A校是一个重要诱惑因素。民族记忆里印着“孟母三迁”的中国老母亲,真是不太能理解这份随他去的洒脱。我们住的社区还不错,家长本身学历、收入都不低,欧洲妈妈友们同样不能理解过于操心孩子升学的思想。“反正ta成绩不差,上什么学校都不会太差,还是跟好朋友在一起更重要。““反正ta成绩也就那样,在B校如果文理中学读不动了,还能退到简单一级的学部去,去A校可就太辛苦啦!”我们这不是还有少数孩子“不远6里“选了A校吗,他们为啥不走寻常路呀?答案可简单了,这些娃基本都有一个亚洲或俄罗斯家长。如果说欧洲家长的松弛式育儿给我了8分震惊的话,那么这种松弛之下长大的孩子,带给我的是10分反思。开头我提到的邻居家俩娃,别看生活中随意自由,但遇到正式场合也可以谦和有礼,教养好得不得了,一点不拉跨。在度假中离不开屏幕的小儿子,平时上学反而并不太热衷于电视和游戏。饭菜无法把他的视线拉离ipad,但二布可以;那个被视若珍宝的毛绒玩具,也会在二布哭闹时被及时递过来。布布那些被糙养长大的小伙伴,身体很皮实,灵活又抗造,扔在什么脏乱差环境都不怕。至于给我科普了德国式择校的小朋友们,现在也成年了。不管是上了A校的玛丽,还是上了B校的约翰,或者是中途从文理中学转去了职业学校的乔治,他们现在都挺好。咱们的孩子使劲管也不见得好到哪里去,人家的孩子轻松管也没有差到哪里去。美国儿童学习研究大牛Alison Gopnik在《园丁和木匠》里面不是写了吗:它除了带给为人父母无穷的焦虑、自责和挫败感,带给孩子投射在父母期望之下的压抑感之外,别无益处。但反思归反思,等孩子在面前一出幺蛾子,我们还是集体条件反射地选择绳子一套,立地吼叫🫠。一般来说文章结尾应该要升华的,但是今天这篇文章,我憋到推送时间了也没想出来可以从啥角度强行升华。
为了不错过以后的文章,一定记得星标我哦,方法很简单🔽
微信又又又改版了,越改越狠,这次是干脆不让新文章出现在没有星标我的读者列表里了。
如果你很久没有看到我分享新资源的话,那就是被系统算计啦。
为了不走散,动动手指星标我吧:
🔽 家门口出了”杀妻案“,我理解了德国幼儿园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