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本科时学得最好的一门课可能是《系统动力学》,大三时我就用系统动力学软件Dynamo帮助一位生物系老师做了一个太湖污染预测模型,因为这个研究,我获得了从上海去北京交流学术成果的机会,这是我人生第一次出差。直到今天,我服务的某家全球顶级管理咨询公司还在运用系统动力学软件,帮助某家制造企业开发产品规划的预测模型,参见《商业仿真| 最理科生的企业管理软件》。
这门学科是1989年1月从上海机械学院转到复旦大学管理科学系任教的王其藩老师在国内创立的,到2006年,王其藩老师还出任了国际系统动力学协会的主席。王其藩老师195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电机系,其后留校任教,1981年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担任访问学者,师从系统动力学创始人Jay W. Forrester,回国后,积极推动系统动力学在国内外的发展。
杰伊·赖特·福雷斯特(Jay Wright Forrester,1918年7月14日 – 2016年11月16日)是一位美国计算机工程师、管理理论家和系统科学家。他的整个职业生涯都在MIT度过,1939年以研究生身份加入,最终在1989年退休。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福雷斯特作为伺服系统(Servomechanisms)发明者、MIT教授戈登·S·布朗的研究助理,从事伺服机构的研究。战后,他领导了麻省理工学院受美国空军委托研发的旋风(Whirlwind)数字计算机项目,这个项目是美国最早的电子计算机之一,从这个项目中衍生出了众多的现代计算机科研成果,包括分时处理、操作系统(Unix的前身)等,而福雷斯特直接领导的发明是磁芯存储器,后来这个技术被IBM首次量产(参见《ERP 前传 | 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怎么来的——《计算史》第三章》),发展到今天就是硬盘,是计算机发展史上最重要的发明。
旋风计算机最初的意图是用来做飞行模拟,为此,福雷斯特在1948年创造了计算机图形史上的第一个动画——一个示波器上的“跳跃球”。
1956年,福雷斯特从电子工程师转行成为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的一位教授。·1961年,他出版了开创性的著作《工业动力学》,以及后来成为的“系统动力学”。这门学科最初来源于对制造业的运筹学研究,最初的应用是供应链模型,证明了库存的起伏是由于需求波动,而波动传导是连续性的,这个供应链模型称为“福雷斯特效应”,而大家更熟悉的叫法,可能是“牛鞭效应”,或者MIT教授们根据这个原理开发出来的“啤酒游戏”:
系统动力学用来仿真在真实世界的一个动态体系中对象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进行结果预测,支持决策。它不仅可以预测制造、物流、供应链,还能够用来模拟世界上的城市动态,社会动态(例如人口、住房和税收的关系)和环境动态。
70年代初成立的环境和世界变化研究组织罗马俱乐部就是基于这个模型,该模型通过罗马俱乐部的《增长的极限》被广泛普及,我当年的研究思路也是来自于此。
《模拟城市2000》游戏也是源自系统动力学。
福雷斯特的系统动力学理论可能还有些深奥,并不广为中国管理学所知,不过他在MIT斯隆管理学院带的学生中,有一位被中国企业管理界所家喻户晓,就是提出《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和实践》的彼得·圣吉。
彼得·圣吉的理论直接继承了老师福雷斯特的自动控制理论,内容极其深奥,坦白说,我自己都看得似懂非懂、云里雾里,不过这本书书名中文翻译成“学习型组织”,很容易让读者联想到“看书学习”的“学习”,早些年很多国企和咨询公司推动“学习型组织建设”,其行动就是组织领导干部们看书,其实其英文原意,此“学习”非彼“学习”,我在《中国式管理咨询 | 从解决具体问题到发展组织心智》文中聊过,在此不再赘述了。
福雷斯特的另一位学生,纳伦德拉·库马尔·帕特尼(Narendra Kumar Patni,1942年3月9日 – 2014年6月3日)是印度IT外包行业的缔造者,也是印度排名前列的富人。
帕特尼出生于印度德里的一个耆那教商人家庭,印度的耆那教可能是全世界最崇德尚武和善于经商的民族之一,和犹太人相似。他于1964年从印度理工学院(IIT)卢尔基分院获得电气工程学士学位后,获得了奖学金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攻读电气工程硕士学位(SM 1966),其后就师从福雷斯特获得了管理学硕士学位(SM 1969)。
毕业后,帕特尼加入了福雷斯特开的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咨询公司,推广系统动力学理论的应用,几年后,帕特尼开始担任“福雷斯特咨询集团”的总裁。正是在这个时候,帕特尼和他的妻子普纳姆开始构思和测试“离岸”技术服务的理念。
帕特尼夫妇在自己家里开始尝试将纸质文件上的数据转换为计算机数据库,而不依赖任何口头交流。帕特尼确信这种商业模式可能带来的经济影响,并在1972年10月成立了数据转换公司(Data Conversion, Inc.)。
普纳姆·帕特尼在印度浦那建立了一个团队,该团队由大约20名编程员组成,他们使用电动打字机Flexowriter为客户输入数据,客户包括Lexis Nexis、美国电影学会和美国数学学会。然后将纸带转换为磁带,运回美国输入计算机,为美国东北部这些机构的出版物排版。这个数据转换业务开启了印度离岸外包行业。
1976年,DCI公司转变成“帕特尼计算机系统”公司,从离岸数据转换服务向软件开发服务的演变。最初的客户包括Data General、Raheja Constructions和ACC,还成为Data General计算机的分销商和授权制造商。
1977年,帕特尼任命了在印度的NR Narayana Murthy负责软件开发部门,Murthy在1980年与六名同事一起离职创业了Infosys,今天是印度第二大软件公司。帕特尼还帮助印度最大的软件公司TCS在美国开展业务。
2011年,一家美国软件公司iGate以12亿美元收购了“帕特尼计算机系统”公司,这时它是印度第六大软件国际外包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