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和IBM,中间差了一个伟大

文摘   2024-10-07 11:59   中国  

前段时间,中国工程院院士孙凝晖批评华为在芯片、人工智能等领域内,不开放、搞垄断,有碍技术创新,遭到了不少华为支持者的攻击,甚至是网暴。

华为是一家受尊敬的中国企业,不仅有着不凡的科技投入决心,在面对美国的无理打压下,顽强生存,值得每个中国人的支持。

不过,我认为华为的确面临着从“卓越”到“伟大”的转型,“卓越”是你自己比别人都牛,“伟大”是你改变了世界。

昨天视频谈了我一个观点:IBM塑造了当代企业信息技术产业,这个产业虽然涵盖了网络、硬件(计算机)、软件、应用软件和咨询服务等若干领域,然而其内核是“数据处理”。

在企业信息技术的产业链里,咨询服务不是IBM首创的,是由埃森哲、EDS开创的,数字化的电子计算机也不是IBM发明的,最早的标准化计算机是Univac,然而,围绕数据处理的这个主线:

数据处理的鼻祖——制表机,是IBM成立之前的前身;数据处理的革命性技术,硬件方面是可以随机访问数据的硬盘(RAMAC),软件方面是文件管理系统(IMS)和数据库(Codd论文),这二者则是当之无愧由IBM首创的。尽管IBM在硬盘和数据库软件这两个领域并未建立垄断优势,无论是西部数据,还是甲骨文,都在90年代就后来居上超过了IBM,然而在行业贡献上,可以说没有IBM,就没有企业信息技术的世界。

然而IBM曾经面临过长达13年的反垄断诉讼。

1969年初,美国司法部指控IBM垄断了通用电子数字计算机系统市场,并试图将其拆分成可以相互竞争的较小公司。随后的十余年里,IBM采取了一系列的主动改革措施。包括放弃了之前捆绑销售软件和服务的模式,改为单独计价销售,IBM甚至出售了IT服务部门,这样才产生了SAP、Oracle这些独立企业软件公司,诞生了现代软件行业。70年代初,IBM的个人电脑产品占据了市场主流,然而开放了商业生态,从英特尔采购CPU,让微软编写操作系统,并开放软硬件技术标准,允许其他企业制造IBM/PC兼容机,这样促成了英特尔和微软这两家IT巨人。

对IBM的垄断指控在1982年以司法部撤诉告终,IBM的主动改革和开放策略被认为是反垄断诉讼得以和解的关键因素。不过整个诉讼过程对IBM造成了巨大的财务和运营压力,1993年郭士纳率领的“IBM起死回生”,包括进入服务、软件等领域,其实根源就在于这场差点把IBM推入绝境的反垄断诉讼中。

与IBM同时期受到类似反垄断诉讼的还有AT&T,这直接促成了设备制造商和电信运营商的分拆,某种程度上说,华为都是这个几十年前的反垄断诉讼的受益者。另一个受到反垄断打击的IT行业巨人是微软,90年代末期,微软迫于反垄断诉讼压力,开放了微软操作系统的程序接口和浏览器市场,才使得互联网快速发展。

华为当前的经营行为是否构成垄断,这需要专业法律人士的评估,并不能由技术专家的一家之言而断论。

当我们将华为对比IBM,看下华为在全球和中国的信息技术产业、或者任何科技领域的进步上,发挥了什么作用?

华为确实很牛,当阿里、腾讯、小米、联想、浪潮、金蝶、用友都来一起说华为牛时,那不仅叫牛,而叫伟大!

我个人认为,华为过去二十年学习IBM,从研发管理、供应链管理,到全球化财务管理,学会了卓越,尽管今天IBM已经今非昔比,在未来二十年里,华为还是值得继续跟过去的IBM学习,学会怎样变伟大,怎样改变世界,推动技术进步。

就说下面这本书吧,绝大多数是从IBM的信息管理原理中借鉴来的,未来的信息管理究竟是什么——是不是能让下面这张AI图片看起来不那么抽象:

陈果George
企业知识开源计划首席布道师。二十五年管理咨询经验,前波士顿咨询Platinion董事总经理、前IBM咨询全球合伙人、前怡安翰威特咨询全球合伙人、汉普咨询联合创始人、惠普咨询供应链首席顾问,还曾在国企工作过八年,担任过主板上市公司总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