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7FS/F验证机

文摘   2025-01-02 00:02   福建  

上世纪末,中国航空人又看中改装歼七飞机的市场定位,于1996年8月由成飞公司、黎阳发动机公司、某航空附件研究所、某航空复合材料特种结构研究所、成都清江仪表厂、陕西凌云电器总公司、西北光学仪器厂、陕西千山电子仪器厂等9个单位自筹数千万元,分担风险进行研制的预研验证机,型号总师陆英育。目前歼-7FS共造了2架,一架用于试飞,另一架用于静力试验。

歼-7各种改型由于受到米格-21先天设计上的限制,均未能有飞跃性的提高。成都飞机制造公司推出的歼-7FS,就是为了打破了这一“宿命”的大胆尝试。但是,由于该机定位过低,这一尝试最终以失败告终。
分担风险进行研制的预研验证机,型号总师为陆英育。首机用成飞训练用的139号歼7II机改造。1997年2月提出总工艺方案,1997年6月发图。
1998年6月8日下午,在空军第三试飞大队大队长钱学林的驾驶下,以发动机最大状态起飞,经过22分钟飞行后正常着陆。飞机和发动机各系统及仪表工作正常,成功地实现了首飞。2001年完成首飞试验。
歼-7FS共造了2架,一架用于试飞,另一架用于静力试验。FS型最突出的改进,在于更换了新的带下颌进气道的机身前段,装推力更大的涡喷-13IIS型发动机,加装雷达冷却系统(有效增加雷达工作性能和开机时间)和交流电系统,加装视频记录系统、飞行参数记录系统、武器管理系统和GPS。

歼-7FS”的改进尝试
从外形上看,歼-7FS与原有歼-7系列战斗机最大的区别是:放弃原机头进气方式,改变为下颌式进气,这种进气方式与美国的A-7“海盗”攻击机类似。
这种改进有两个优点:首先增加了机鼻的容积,便于安装大功率的机载雷达,目前的FS原型机使用以色列EL/M2032型雷达,可使用国产雷达制导中距空空导弹。也可装直径约600到700mm的美国APG-68、俄罗斯“甲虫”雷达等。

其次,下颌式进气的设计使得无需大幅改动机身结构,只需改动座舱前一段的机身,这使得FS型的这种改进设计非常适合于改进歼-7和米格-21的早期型号。
但歼-7FS的技术水平仍显落后,预计在国际市场的作为有限,倒是解放军很可能有兴趣。FS型没有国家投资,也不是主管部门下达的任务,完全由成飞公司联合8家军工企业,自投资金数千万元进行研制,是我国军工企业自立项目、自筹资金、自主联合、自担风险研制的第一个军品项目。
2003年初,FS型完成全部试飞科目。经过仅仅22个月的共同努力,8家军工企业为FS型共完成工时5万个,新制专用零件2100项,新制专用工装432项,新研及改进成品27项,地面试验34项。
但是,经过这一改进的歼-7仅仅是解决了容纳雷达的问题,歼-7的其他问题并未得到改善。而且,歼-7除了最新的歼-7E/G尚有一定生命力之外,其余型号基本处于维持现状、等待三代机顶班的状态,军方并不打算投入资金进行大幅度的改进。简而言之,按成飞公司的文章所说,歼-7FS“由于市场定位的失败,最后导致项目的流产,公司迅速停止了该项产品的生产。”

劲舞空天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