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107
在1958年席卷全国的“大跃进”浪潮、追求高指标的风气影响下,自行设计飞机的性能指标一路攀升,1958年3月,成立不久的112厂设计室在苏联专家马尔多文帮助下提出了设计一种轻型歼击机的方案,最大速度为M1.4左右,同年五、六月间,112厂和410厂的设计室商量过设计速度更高的歼击机。1958年8月,航空工业局根据空军的要求,在112厂召开了技术会议,会上提出了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设计规划,决定将飞机设计室提出的东风104歼击机的M数提高到1.8,升限提高到20000米,装两台410厂设计研制的“红旗二号”发动机。并将飞机改名为东风107。东风107总体布局上参考了美国海军的沃特F8U舰载战斗机,采用上单翼,机翼攻角可变。东风107虽经试制,但中途停止,没有成功。
1958年9月末至10月初,在北京召开了东风113歼击机方案审查会。在军委审查会议上112厂的代表提出同时研制一个M数1.8的歼击机(即东风107),会上虽然引起激烈争论,但最后黄克诚作的结论是两个飞机都研制拨款6000万元。会后,陈赓反对两个飞机同时时研制,他认为两个同时搞,一个也搞不成,只能搞一个先进的,不能搞落后的。这个意见被彭德怀采纳,取消了黄克诚所作的结论,所以中央军委给中央的的报告中只提到研制一种新式歼击机(即东风113),未提到研制M1.8的歼击机(即东风107)。
后来赵尔陆部长带队到哈军工参观学习,在东风113高指标的影响下,又将东风107飞机的最大M数提高到2。1958年11月,沈阳飞机厂制成东风107木质全机模型送北京审查。审查会上虽然有争论,但刘亚楼所作的结论是同意东风107进行试制,并以国家航空试制小组的名义予以批准。当月,国家航空产品试制小组正式批准进行研制。12月,沈阳飞机厂基本完成东风107生产图设计。
112厂对试制东风107早有准备,所以上级批准后试制工作全面铺开。1958年9~10月工艺装备已经开始制造。1959年1月,东风107的试制图纸全部发出。1959年2月,东风107飞机设计图纸送苏联咨询,并在苏联做了气动力试验。同时,将东风107的模型也送往苏联吹风。5月,苏联有关部门正式提出咨询意见,认为飞机采用的变攻角活动机翼布局和发动机的选择不尽合理,主要是攻角可变机翼不安定,阻力估算小了,性能达不到预定的要求,飞行速度将达不到M2的指标,只能达到M1.8,还可能出现不稳定现象,建议采用大后掠角的固定三角翼。技术咨询进行大约8次,到同年9月结束。这一情况于6月份报告四局之后,8月,经赵尔陆部长批准,四局决定停止试制东风107,但设计修改工作仍继续进行。发动机的试制工作也继续进行。到四局决定停止试制飞机时,试制费218.6万元。
在1959年1月发完试制图纸以后,2月~5月,第一设计室又对图纸审查修改,M数1.8,升限20000米,同年5月,发出了经修改过的图纸东风107A,于1959年10月完成初步设计。在8月停止试制后,由于期望使用的“红旗二号”发动机难以按计划完成,第一设计室还改型设计过东风107S(装РД-9Б的试验机)。同年9月,根据厂党委的决定又设计了东风107Z战术侦察机,同时作为107A的试验机。后来又设计过东风107J(教练机)等过渡方案,都未投入试制。
1959年12月,为了集中力量加快东风113的试制工作,四局召集112、410厂两厂和设计室的负责人开会,要求停止东风107的试制。一机部副部长刘寅指示集中力量搞东风113,坚决把东风107停下来。于是东风107的研制工作全面停了下来。
类型:单座双发超声速歼击机(东风107设计值)
尺寸:翼展9.0米,机长16.4米,机高4.4米,机翼面积未知
重量:正常起飞重量11500千克,燃油重量(机内)3500千克
动力装置:装2台红旗二号发动机,单台最大推力4200千克,加力推力5480千克
性能:最大平飞M数2;实用升限20000米;爬升率200米/秒;航程1280千米
武器装备:固定武器为2门30-1型航炮,备弹80发;可挂载2~4枚K-5M型空空导弹;
类型:单座双发超声速歼击机(东风107A设计值)
尺寸:翼展8.48米,机长19.0米,机高5.3米,机翼面积34.98平方米
重量:正常起飞重量13242千克,燃油重量(机内)3000千克
动力装置:装2台红旗二号发动机,单台最大推力4200千克,加力推力6460千克
性能:最大平飞M数2.4;实用升限20800米;爬升率200米/秒;航程1280千米
武器装备:固定武器为2门30-1型航炮,备弹120发;可挂载2~4枚K-5M型空空导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