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制伊尔-14M、最后下马的运-6运输机

文摘   2025-02-01 00:31   辽宁  

运-6是双发活塞式支线运输机,是以伊尔-14М为原准机进行设计的。1965年3月,三机部决定以320厂为主仿制苏联伊尔-14М飞机,即运-6飞机。

中国航空博物馆的伊尔-14型4202号飞机

1965年7月,国防工办和三机部决定,由320、172、122三厂合作试制运-6飞机,320厂负责制造机身、中翼、垂尾、方向舵及全机总装,122厂和172厂分别承担外翼、副翼、平尾、升降舵和起落架及部分液压附件的制造。1965年7月,320厂成立第一设计室,负责伊尔-14М的改进设计工作。1966年3~9月,先后完成了模线绘制、工装设计和制造。机体结构图采用明胶板按1∶1绘制,作为模线与图样结合的一个尝试。这种图样一般不标注尺寸,仅少数接头标注出装配尺寸。样板按二底图晒在钢板上的外形直接制造。机体结构图以外的图样仍按国家标准缩比绘制。发图后,进行了部分生产准备工作,因受“文化大革命”影响,工作进展缓慢。1967年3月,第58车间第四组电工在31车间零件库上方焊接照明灯,将焊火落入库房内起火,烧毁运-6零件成品156种733件,直接影响了运-6的研制。

运-6方案

运-6飞机机身为全金属半硬壳结构,比伊尔-14M机身加长1米,座位由2 4座增加到3 2座,座舱改为气密舱。机翼为悬臂式下单翼、双梁金属结构,襟翼为分裂式后缘襟翼,在中外翼对接处分开为两段。机翼的防冰是利用滑油散热器的热空气经导管通到机翼前缘。水平尾翼、单垂尾、安定面等均为全金属结构,舵面为金属骨架,表面为蒙皮覆盖。起落架为前三点可收放式,前轮向后收入机身,主轮向前收入发动机舱。该机的特种设备有无线电台、无线电罗盘、信标接收机和盲目着陆设备等。该机可载机组人员5人、旅客3 2人。客舱备有行李间、食品间和卫生间,客舱除开有旅客门外,还备有货舱门和旅客应急出口。

1967年3月,有人在三机部机关内贴出大字报,主张仿制安-2 4飞机,反对仿制伊尔-14М飞机,三机部领导将大字报的意见上报国防工办,转报军委,经军委6月2 7日第7 7次会议批准,停止仿制伊尔-14М。经中央军委1976年6月27日批准,停止运-6飞机的研制工作。研制工作结束时一些零部件已制成,也订了不少成品,花掉试制费约1000万元。■


性能数据

类  型:双发活塞螺旋桨支线运输机

乘  员:机组5名,载员32名

尺  寸:翼展31.7米,机长23.3米,机高7.8米,机翼面积100米2

重  量:最大起飞重量18000千克,最大着陆重量17500千克,空机

重量12500千克,最大载重2500千克

动力装置:2台活塞8甲型发动机,单台功率1900马力,配两具四叶金

属螺旋桨,直径3.8米

性  能:最大速度416千米/小时(高度2400米),巡航速度268千米/

小时,升限7500米,最大航程2090千米,续航时间7小时40

分钟,起飞滑跑距离470米,着陆滑跑距离430米。

劲舞空天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