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的10月1日,北京天安门广场上红旗招展,群情激昂,新中国的开国大典在明艳的秋日中隆重举行。下午3时,毛泽东主席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正式成立。朱德总司令乘车检阅人民解放军 三军部队后,参加分列式阅兵的各方队以严整的队形通过天安门前。当坦克方队隆隆驶来时,天空中也传来飞机的轰鸣声,将阅兵式的气氛带上了高潮。
初创时期的人民空军使用的都是在战争中缴获的日本和国民党空军装备,以及起义人员带回的飞机。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我们现在只能从留存下来的影像和图片资料中看到受阅飞机的一些模糊身影。所幸的是,参加过开国大典的5种飞机在中国航空博物馆都有收藏,大家如今才有机会近距离一窥究竟。它们分别是:
1、P-51D/K“野马”战斗机
二战初期,面临入侵威胁的英国 迫切要求美国提供援助。北美飞机公 司提出要设计一种比P-40 更好的战斗机,仅用4个月就于1940年10月26 日让P-51 的样机顺利升空。生产型 “野马”次年交付使用。经测试,其中 低空的机动性和操控性都优于现有机型,只是高空性能稍差。1942年8月, P-51首创战绩,是当时唯一能为深入德国境内的轰炸机全程护航的战斗 机。实战证明,速度快、航程远、火力强的P-51是二战中盟军最优秀的 活塞战斗机,仅在欧洲就击落敌机4950架,还有德国的V-1 火箭和喷气 飞机,并击毁过大量地面目标。美国共生产了15000多架P-51, 有些国家 一直使用到上世纪80年代。
装有气泡座舱的P-51D是“野 马”家族中数量最多、用途最广的型 号,产量达9602架,P-51K在螺旋 桨和座舱上略有改动,均是中美空军在中国战场上痛击日军的利器。1949 年中共中央迁入北平后,军委航空局在南苑机场成立了以接收到的P-51为主的飞行中队,从9月5日起担负首 都防空任务,这也是人民解放军的第 一支空军部队。到50年代初才由苏式战机接替P-51 的历史使命。
性能参数:全长9.82米,高4.17 米,翼展11.3米,起飞重量4580千 克,最高时速703千米,升限12800米 航程1860千米。
动力系统:一台1490hp 的帕卡德 V-1650-7 发动机
武器装备:6挺12.7毫米机枪。
2、DH98FB.26“蚊”战斗机
英国的“蚊”式飞机创造了一个 “木头奇迹”。出于节省金属材料的考 虑,这种双座双发飞机采用特殊的全木结构,不仅造价低廉,而且速度不逊于一般战斗机,载弹量也比得上中型轰炸机。原型机于1940年11月25日试飞成功,表现出极强的适应性, 首先被改成侦察机、轰炸机和夜间战 斗机三种型号。根据战事的需要, “蚊”式又发展出对地攻击、联络、反 潜、教练和运输等38种改型,活跃在从北海到地中海的广大战线上,堪称 “万能飞机”。
除了改型众多,“蚊”式的生存能力也令人惊叹。整个二战期间,“蚊” 式执行过近4万架次的轰炸任务,仅被击落254架,创造了皇家空军轰炸机作战生存率的最佳纪录。各种型号 的“蚊”式共生产7781架。国民党政府曾购买过一批“蚊”式飞机,后被人民解放军缴获5架。
性能参数:全长12.44米,高4. 65米,翼展16.52米,起飞重量8860 千克,最高时速582千米,升限10000 米航程2650千米。
动力系统:两台1290马力的默林 225发动机
武器装备:4门20毫米机炮,4挺 7.7毫米机枪,载弹907千克
3、C - 4 6 A 运 输 机
美国在1940年研制出36座的 CW-20 型民航机,美国军方对其运 载能力很感兴趣,订购了一批军用改 型即C-46,1942 年7月开始服役,成为陆军航空队中最大的双发运输机。 C-46A是最主要的改型,可安装40个座位,货舱载重量为4.63吨,比常见 的 C-47更有效。C-46A 安装高空增 压器后,最大飞行高度达到7620米, 是“驼峰航线”的运输主力,为支援中国抗战出力不少。美军在太平洋逐岛作战中经常使用C-46A运送兵员和装备,而在欧洲战场,C-46A可牵引滑翔机执行空降或空投任务。
在3000多架该型机中,不少经历 过朝鲜战争,甚至到越战初期还在使 用,在中南美洲也能长期见到它的身 影。抗日战争后期,美国向国民党政 府移交了一批C-46A, 后来有10多 架被解放军缴获或参加了起义。
性能参数:全长23.3米,机高6. 63米,翼展32.9米,起飞重量20412 千克,最高时速430千米,升限7500 米,航程2900千米。
动力系统:两台2000马力的普 · 惠R-2800-51 发动机
4、PT-19A“康奈尔”初级教练机
在1940年之前,美国陆军航空队使用的双翼教练机如波音PT-13/17的翼载偏小,飞行过于稳定,即使是新手也很容易掌握,不适合培养将要驾驶高性能战斗机的飞行员。对此,费尔柴尔德公司设计出翼载更大、操纵技术要求更高的PT-19 单翼教练机,采用敞开式串列座舱,在获得军方订单后又进一步换装功率更大的发动机成为PT-19A, 共生产了3700多架。
1942年,美国根据“租界法案”向中国提供了127架PT-19A,用来训练驻扎印度的国民党空军学员。抗战胜利后,这批飞机返回国内继续使用,后来也有一些成为解放军的战利品。1949年11月11日人民解放军空军正式成立时,尚有6架状态良好的PT-19A 。 这种通常采用蓝机身黄翅膀涂装的教练机还培养出新中国的第一代女飞行员,1953年后停止使用。
性能参数:全长8.45米,机高2. 97米,翼展10.97米,起飞重量1240 千克,最高时速196千米,升限4000 米航程640千米。
动力系统:一台200马力的兰吉尔 L-440发动机
5:L-5B“哨兵”联络机
现代战争要求指挥官能够对战局 明察秋毫,小巧灵活的前线观察机就应运而生了。美国陆军航空队在1941 年购买史汀生公司的米odel105 轻型 飞机进行测试,并让厂家按军方要求 改成观察机,到1942年又改成L-5 型 联络机。这种双座飞机具有在临时跑 道上短距起降的能力,可承担侦察、 校射、通讯、牵引滑翔机等多种任务。 经过加固的L-5B 还能运送补给和伤员,深受美军大兵的喜爱,被亲切地称为“飞行吉普”和“丛林天使”。
L-5 的产量将近3600架,不仅在二战中被各军种广泛使用,也曾活跃在朝鲜战场上。而在国民党军队溃败大陆前后,就有3架L-5 随起义人员回到人民的怀抱。
性能参数:全长7.32米,机高2. 4米,翼展10.36米,起飞重量900千 克,最高时速209千米,升限4800米, 航程580千米。
动力系统: 一台185马力的莱康明0-435- 1发动机
以上飞机共有17架编成6个分队 参加开国大典,按受阅顺序,分别是 三队9架P-51 、2 架“蚊”式、3架 C-46, 最后为1 架L-5 和 2 架PT-19混编。除“蚊”式排成一字形外,其他分队都为品字形。飞行员包括首开国民党空军起义先河的刘善本、后任空军副司令员的林虎、先后击落过日本和美国飞机的王延洲等人。由于速度快,9架P-51率先通过天安门后马上回转,及时衔接在第6分队之后再次接受检阅。这一精心安排让地面上的人们看到了26架飞机,也令外国记者惊呼人民空军的实力已不可小视。
值得一提的是,为防范敌机来袭, 受阅飞机中两架P-51和两架“蚊”式 飞机处于带弹警戒状态,这在世界阅兵史上可谓罕见。尽管整个空中阅兵 过程仅持续了7分半钟,但喷涂着鲜艳军徽的“八一”雏鹰以勃勃英姿圆 满完成任务,写下了人民空军历史上 光辉的一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