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

文摘   历史   2024-07-21 07:12   山西  

图  |  楚篆“大暑”


大暑为季夏月(未月)之月中。


大暑为中者,自十一月一阳爻王,从地下而出,至此之时,方始上彻,阳气并出地上,大暑既极,故大暑为中。——《三礼义宗》


月有中气以著时应 ...... 夏三月中气,小满、夏至、大暑——《逸周书·周月解》


《天文录》曰:大暑在夏至后,二气积暑而未歇也。——《太平御览·夏至》


《说文》曰: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大暑日之星斗


(小暑)加十五日(斗)指未,则大暑,音比太蔟。——《淮南子·天文训》


《淮南子·天文训》中方位如下图所示。


黄帝元年大暑昏时,斗柄指西南,即未位

仰以观天文,故东西向相反。


鹑火 ...... 中张三度,大暑。——《汉书·律历志》


《汉书·律历志》中十二次如下图所示

        详见 据《汉书》还原西汉历法


东汉时期大暑日午时(平太阳时)
子午线在张三度




季夏月之律吕


帝张四维,运之以斗,月徙一辰,复反其所 ...... 指未,未,昧也,律受林锺。林锺者,引而止也。——《淮南子·天文训》

西汉十二律图


林锺之数五十四,主六月,上生太蔟。——《淮南子·天文训》


大圣至理之世,天地之气,合而生风,日至则月钟其风,以生十二律 ...... 季夏生林钟 ...... 天地之风气正,则十二律定矣。——《吕氏春秋·季夏纪·音律》


《淮南子·天文训》中十二律吕如下图所示


季夏之月 ...... 其音徵,律中林钟 ...... 中央土 ...... 其音宫,律中黄钟之宫。——《礼记·月令》


季夏之月 ...... 其音徵。律中林钟 ...... 中央土 ...... 其音宫。律中黄钟之宫。——《吕氏春秋·季夏纪·六月纪》


季夏之月,招摇指未 ...... 其音宫,律中百锺。——《淮南子·时则训》


《礼记·月令》中五音排布如下图所示


阴中阳故,太阳 ..... 衰于未,未味也,律中林钟。——《白虎通德论·五行》


六月谓之林钟何?林者,众也,万物成熟,种类众多。——《白虎通德论·五行》


林钟:林,君也,言阴气受任,助蕤宾君主种物使长大楙盛也。位于未,在六月。——《汉书·天文志》


六月,坤之初六,阴气受任于太阳,继养化柔,万物生长,楙之于未,令种刚强大,故林钟为地统,律长六寸。六者,所以含阳之施,楙之于六合之内,令刚柔有体也。——《汉书·天文志》


三统相通,故黄钟、林钟、太族律长皆全寸而亡馀分也。——《汉书·天文志》


司马迁《史记》中,林钟律长与《汉书》不符。林钟律长应为全寸,不应有余分。

律数:林钟长五寸七分四,角。——《史记·律书》


土为中宫。其日戊己,戊者,茂也;己抑屈起。其音,宫者,中也。——《白虎通德论·五行》


《汉书·律历志》中方位如下图所示


(小暑)加十五日(斗)指未,则大暑,音比太蔟。——《淮南子·天文训》


《淮南子》十二律图




大暑日之日


大暑(晷长)二尺五寸八分——《周髀算经》


修正七衡图

红色为大暑日日道


日月失度而寒暑相奸。——《周髀算经》


至若南北失度。晷进而长则为寒。退而短则为暑。人君急则日晷进而疾。舒则日晷退而缓。故曰急恒寒若。豫恒燠若。一曰晷长为潦若。晷短为旱若。——《前汉纪·高后纪


《考灵曜》所谓观玉仪之游,昏明主时,乃命中星者也。琁玑中而星未中为急,急则日过其度 ...... 所言琁玑者,谓浑天仪也。——《隋书·天文志》


西周时期周地廿四节气午初三刻太阳位置

日急,故寒暑相争。




大暑日之


《易通卦验》曰:大暑阴,云出南赤北苍。——《太平御览·云》





大暑日之物候


大暑之日,腐草为蠲 ...... 腐草不为蠲,谷实鲜落。——《逸周书·时训解》


腐草为萤。曰丹良,曰丹鸟,曰夜光,曰宵烛,皆萤之别名。离明之极,则幽阴至微之物亦化而为明也。《毛诗》曰:熠耀宵行。另一种也,形如米虫,尾亦有火,不言化者 言化者若鹰化为鸠、田鼠化为鴽,不言化者若腐草为萤、鴙为蜃、爵为蛤,不复原形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蠲:马蠲也。从虫、目,益声。纽,象形。《明堂月令》曰:“腐草为蠲。”——《本草纲目》


时珍曰︰萤有三种︰一种小而宵飞,腹下光明,乃茅根所化也,吕氏《月令》所谓“腐草蛆”,《明堂月令》所谓“腐草化为蠲”者是也,其名宵行,茅竹之气,遂变化成形尔。一种水萤,居水中,唐‧李子卿《水萤赋》何为而居泉是也。入药用飞萤。——《本草纲目·虫之三·萤火》


萤火虫


黍:禾属而黏者也。以大暑而穜,故谓之黍。从禾,雨省声。孔子曰:“黍可为酒,禾入水也。”凡黍之属皆从黍。——《说文解字》


大黄米


阳气始出东北而南行,就其位也;西转而北入,藏其休也。阴气始出东南而北行,亦就其位也;西转而南入,屏其伏也。是故阳以南方为位,以北方为休;阴以北方为位,以南方为伏。阳至其位而大暑热。阴至其位而大寒冻。阳至其休而入化于地,阴至其伏而避德于下。是故夏出长于上、冬入化于下者,阳也;夏入守虚地于下,冬出守虚位于上者,阴也。阳出实入实,阴出空入空,天之任阳不任阴,好德不好刑,如是也。故阴阳终岁各一出。——《春秋繁露·阴阳位》




季夏月之


季夏之月 ...... 中央土。——《礼记·月令》


季夏之月 ...... 盛德在土。——《淮南子·时则训》


季夏之月 ...... 中央土。——《吕氏春秋·季夏纪·六月纪》


季夏月恰为五运之中运(三运宫)之中

        详见 《管子》三十时节分析




大暑日之礼


后汉制,太史每岁上其年历。先立春、立夏、大暑、立秋、立冬,常读五时令皇帝所服,各随五时之色。帝升御座,尚书令以下就席位。尚书三公郎中以令置案上,奉以先入,就席伏读讫,赐酒一卮。

魏明帝景初元年,通事奏曰:“前后但见读四时令,至于服黄之时独阙。”太史令高堂崇以为:“黄属土也,土王四季各十八日。土生于火,故于火用事之末服黄,三季则否。其令则随四时,不以五行为令也,是以服黄无令。”斯则魏代不读大暑令也。

——《通典·礼·读时令》


中央土。其日戊己。其帝黄帝,其神后土。其虫裸,其音宫,律中黄钟之宫。其数五。其味甘,其臭香。其祠中溜,祭先心。

天子居大庙大室,乘大路,驾黄骝,载黄旗,衣黄衣,服黄玉,食稷与牛,其器圜以闳。

——《礼记·月令》


中央土:其日戊己。其帝黄帝。其神后土。其虫倮。其音宫。律中黄钟之宫。其数五。其味甘。其臭香。其祀中溜。祭先心。天子居太庙太室,乘大辂,驾黄驷,载黄旗,衣黄衣,服黄玉,食稷与牛。其器圜以揜。

——《吕氏春秋·季夏纪·六月纪》


黄帝轩辕氏

选自《三才图会》,明万历37年原刊本



大暑之史


桓谭《新论》称元帝被病,广求方士,汉中送道士王仲都。诏问所能,对曰:能忍寒暑。乃以隆冬盛寒日,令袒载驷马于上林昆明池上,环冰而驰,御者厚衣狐裘寒战,而仲都独无变色,卧于池台上,曛然自若。夏大暑日,使曝坐,环以十炉火,不言热,又身不汗。——《水经注·渭水》

天七阁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地二生火,天七成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