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 | 楚篆“夏至”
夏至为仲夏月(午月)之月中。
夏至,五月中。《韵会》曰:夏,假也;至,极也;万物于此皆假大而至极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夏至为中者,至有三义,一以明阳气之至极,二以助阴气之始至,三以见日行之北至,故谓之至。——《三礼义宗》
王者能知,则知善恶,知善恶则夏气得,故哲者主夏。夏阳气始盛,万物兆长,王者不抢明,则道不退塞。而夏至之后,大暑隆,万物茂育怀任,王者恐明不知贤不肖,分明白黑。——《春秋繁露·五行五事》
《孝经纎》曰:“夏至阴气始动。冬至阳气始萌。”《易》曰:“先王以至日闭开,啇旅不行。”夏至阴始起。反大热何。阴气始起,阳气推而上。故大热也。冬至阳始起阴气推而上。故大寒也。——《白虎通德论·诛伐》
夏至日之星斗
(芒种)加十五日(斗)指午,则阳气极,故曰有四十六日而夏至,音比黄锺。——《淮南子·天文训》
《孝经说》曰:斗指午为夏至。——《太平御览·夏至》
《淮南子·天文训》中方位如下图所示。
黄帝元年夏至昏时,斗柄指南,即午位
鹑首 ...... 中井三十一度,夏至。——《汉书·律历志》
《汉书·律历志》中十二次如下图所示
《尧典》曰:申命羲叔,宅南交。申,重也。交,言夏与春交。平秩南讹。讹,化也。掌夏之官,平序南方化育之事。日永,星火,以正仲夏。永,长也,谓夏至之日也。苍龙之中星,举中则七星见可知也。厥民因,鸟兽稀革。因,谓老弱因就在田,夏时鸟兽毛羽稀少。——《太平御览·夏上》
帝尧时期古唐国附近夏至日昏时
心宿过南中天
西北海之外,赤水之北,有章尾山。有神,人面蛇身而赤,直目正乘,其瞑乃晦,其视乃明,不食,不寝,不息,风雨是谒。或与夏季祈雨相关。是烛九阴,是谓烛龙。——《山海经·大荒北经》
黄帝元年夏至昏时南天星象
黄帝元年夏至昏时,烛龙横贯南中天
仲夏月之律吕
帝张四维,运之以斗,月徙一辰,复反其所 ...... 指午,午者,忤也,律受蕤宾。蕤宾者,安而服也。——《淮南子·天文训》
西汉十二律图
蕤宾之数五十七,主五月,上生大吕。——《淮南子·天文训》
《淮南子·天文训》中十二律吕如下图所示
仲夏之月 ...... 其音徵,律中蕤宾。——《礼记·月令》
仲夏之月,招摇指午 ...... 其音徵,律中蕤宾。——《淮南子·时则训》
仲夏之月 ...... 其音徵。律中蕤宾。——《吕氏春秋·仲夏纪·五月纪》
《礼记·月令》中五音排布如下图所示
阴中阳故,太阳 ...... 壮盛于午,午物满长,律中蕤宾。——《白虎通德论·五行》
五月谓之蕤宾,蕤者,下也;宾者,敬也。言阳气上极,阴气始,宾敬之也。——《白虎通德论·五行》
蕤宾长五寸六分三分二。——《史记·律书》
蕤宾:蕤,继也,宾,导也,言阳始导阴气使继养物也。位于午,在五月。——《汉书·律历志》
《汉书·律历志》中方位如下图所示
(芒种)加十五日(斗)指午,则阳气极,故曰有四十六日而夏至,音比黄锺。——《淮南子·天文训》
《淮南子》十二律图
夏至日之日
冬至日行远道,周行四极,命曰玄明。夏至日行近道,乃参于上。当枢之下无昼夜。白民之南,建木之下,日中无影,呼而无响,盖天地之中也。——《吕氏春秋·有始》
《孝经说》曰:夏至之日在内衡。——《太平御览·夏至》
姚信《昕天论》曰:冬至极低,天运近南,故日去人远,斗去人近。北气至,故冰寒也。夏至极起,天运近北,故斗去人远,日去人近。南天气至,故蒸热也。极之高时,日所行地中浅,故夜短;天去地高,故昼长。极之低时,日所行地中深,故夜长;天去地下,故昼短。然则天行寒依于浑,夏依于盖也。——《太平御览·天部下》
《历疏》曰:夏至之日,其日行天至于艮维东北角,言曰极于北,故曰夏至。——《太平御览·夏至》
七衡图
中道者,黄道,一曰光道。光道北至东井,去北极近;南至牵牛,去北极远;东至角,西至娄,去极中。夏至至于东井,北近极,故晷短;立八尺之表,而晷景长尺五寸八分。——《汉书·天文志》
《周礼地官》曰:夏至日影尺有五寸。郑氏云:土圭之长也,尺有五寸。夏至日立八尺表,其影适与土圭等,谓之地中。今颍川阳城地为然。——《太平御览·夏至》
夏至(晷长)一尺六寸。——《周髀算经》
冬至、夏至为损益之始。——《周髀算经》
《古今历术》曰:夏至之日,昼六十五刻,夜三十刻。——《太平御览·夏至》
修正七衡图
红色为夏至日日道
日月失度而寒暑相奸。——《周髀算经》
至若南北失度。晷进而长则为寒。退而短则为暑。人君急则日晷进而疾。舒则日晷退而缓。故曰急恒寒若。豫恒燠若。一曰晷长为潦若。晷短为旱若。——《前汉纪·高后纪》
《考灵曜》所谓观玉仪之游,昏明主时,乃命中星者也 ...... 琁玑中而星中为调,调则风雨时,庶草蕃芜,而五谷登,万事康也。 所言琁玑者,谓浑天仪也。——《隋书·天文志》
西周时期周地廿四节气午初三刻太阳位置
夏至日之月相
月有九行者:黑道二,出黄道北;赤道二,出黄道南;白道二,出黄道西;青道二,出黄道东 ...... 立夏、夏至,南从赤道。然用之,一决房中道。青赤出阳道,白黑出阴道。若月失节度而妄行,出阳道则旱风,出阴道则阴雨。——《汉书·天文志》
重绘月行九道图
夏至日之风
太一移日,天必应之以风雨,以其日风雨则吉,岁美民安少病矣。先之则多雨,后之则多旱 ...... 太一在夏至之日有变,占在百姓。所谓有变者,太一居五宫之日,病风折树木,扬沙石,各以其所主,占贵贱。因视风所从来而占之,风从其所居之乡来为实风,主生,长养万物;从其冲后来为虚风,伤人者也,主杀,主害者。谨候虚风而避之,故圣人日避虚邪之道,如避矢石然,邪弗能害,此之谓也。
是故太一入徙立于中宫,乃朝八风,以占吉凶也 ...... 风从北方来,名曰大刚风,夏至日伤人之风为从其冲后来者。即北方之风。其伤人也,内舍于肾,外在于骨与肩背之膂筋,其气主为寒也。...... 此八风皆从其虚之乡来,乃能病人。三虚相搏,则为暴病卒死。两实一虚,病则为淋露寒热。犯其两湿之地,则为痿。故圣人避风,如避矢石焉。其有三虚而偏中于邪风,则为仆偏枯矣。
——《黄帝内经灵枢·九宫八风》
《淮南子》曰:景风至,则施爵位,赏有功。夏至,阴气在下,阳胜于上,象阳布施。故赏有功,封建诸侯。——《太平御览·夏下》
《易通卦验》曰:夏至景风至,辩大将,封有功 ...... 八风以时,则阴阳变化道成,万物得以育生。王当顺八风,行八政,当八卦也。——《太平御览·风》
《易纬》曰:八节之风,谓之八风 ...... 夏至景风至。南方风。又《吕氏春秋》:南方曰巨风。——《太平御览·风》
《春秋考异邮》曰:八风杀生以节翱翔 ...... (距立夏)四十五日景风至,景风强也,强以成之。夏至之候也。强言万物强盛。...... 风之为言萌也。其立字,虫动于几中者为风。虫动于几,言阳气无不周也。明昆虫之属得阳乃生,遇阴则死,故风为阴中之阳者也。——《太平御览·风》
蔡邕《独断》曰:夏至之日,风从离来为顺,此处“离”为后天八卦之方位。其年大熟。夏至前六日,夏至后十日,十六日为穷日。——《太平御览·夏至》
后天八卦图
夏至日之云
《易通卦验》曰:夏至少阴,云如水波。——《艺文类聚·云》
《易通卦验》:夏至少阴,云出如水波。——《太平御览·云》
蔡邕《独断》曰:夏至之日,离卦用事。此处“离”为后天八卦之方位。日中时,南方有赤云如马者,离气至也,宜黍。离气不至,日月无光,五谷不成,人病目疼,冬中无冰,应在十一月内。——《太平御览·夏至》
后天八卦图
赤云
夏至日之物候
夏至之日,鹿角解 ...... 鹿角不解,兵革不息。——《逸周书·时训解》
蔡邕《独断》曰:夏至阴气始起,鹿角解,故寝兵鼓,身欲宁,志欲静,不听事送迎五日。——《太平御览·夏至》
鹿(左)与麋(右)
少昊挚之立也,凤鸟适至,故鸟纪,为鸟师而鸟名 ...... 伯赵氏,司至也。伯赵,伯劳也。以夏至鸣,至冬至止。——《通典·历代官制总序》
《易通卦验》曰:夏至、小暑,伯劳鸣。——《太平御览·伯劳》
虎纹伯劳
夏至阴气动为残杀。葢贼害之候。故恶鸟鸣于人家。则有死亡之徵。又云:“鸱枭食母眼精,乃能飞。”郭璞云:“伏土为枭。汉书郊祀志云。古昔天子,尝以春祠黄帝,用一枭破镜。”出曹植《恶鸟论》——《太平广记·鸣枭》
鸱枭
详见 端午
百舌春啭,夏至唯食蚯蚓。正月后冻开,蚓出而来。十月后,蚓藏而往。盖物之相感也。出《朝野佥载》——《太平广记·百舌》
反舌无声。诸书以为百舌鸟,以其能反复其舌故名,特注疏以为虾蟆,盖蛙属之舌尖向内,故名之。今辨其非者,以其此时正鸣,不知失者也,《易通卦验》亦名为虾蟆无声,若以五月正鸣,殊不知初旬见形后,形亦藏矣。陈氏曰:螳螂、鵙皆阴类,感微阴而或生或鸣,反舌感阳而发,遇微阴而无声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杂说》曰:百舌鸟一名反舌,春始啭,夏至则止。按《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百舌鸟夏至正鸣。“夏至则止”应为误传。唯食蚯蚓。正月以后冻开则来,蚯蚓出故也;十月以后则藏,蚯蚓蛰故也。物之相感,不知所由。
——《太平御览·夏至》
百舌鸟
《易通卦验》曰:夏至小暑,虾蟆无声。——《太平御览·虾蟆》
虾蟆
《酉阳杂俎》曰:猫目睛旦暮圆,及午竖敛如綖,其鼻端常冷,唯夏至一日暖。——《太平御览·夏至》
狸猫
以春日至始,数九十二日,谓之夏至,而麦熟,天子祀于太宗,其盛以麦;麦者,谷之始也。——《管子》
夏至麦熟
《春秋说题辞》曰:麻之为言微也,阴精寝密,女作纤微也。麻生于夏。夏,衣物成礼仪,故麻可以为衣。阳成于三,物以化,故麻三变,缕布加也。宋均注曰:麻须阴以成。夏,枝叶成,谓之衣麻。亦夏至可作衣也。三变,谓麻生成形,一变也;沤取皮,二变也;织成为缕,三变也。——《太平御览·麻》
亚麻
夏至之雨,名为黄梅雨。时江南梅子黄熟。——周处《风土记》
梅子
竺法真《罗山疏》曰:荔枝以冬青,夏至日子始赤,六七日可食。——《太平御览·夏至》
荔枝
夏至日,浚井改水。冬至日,钻燧改火。——《后汉书·礼仪中》
夏至井水跃。——《春秋考异邮》
《抱朴子》曰:见潮来去或有早晚,辄言有参差,非也。水从天边来,一月之中,天再东再西,故潮再大再小也。夏至天高,故夏潮大也。冬时天卑,故潮水小也。——《太平御览·夏至》
《五经通义》曰:冬至阳动于下,推阴而上之,故寒于上,夏至阴动于下,推阳而之上,故大热于上。——《艺文类聚·热》
《阳气为火》:阴气为水,水胜故夏至温,火胜故冬至𤍜(𤍜同燥),八尺之表,景修尺五寸,景修则阴气胜,短则阳气胜,阴气胜则为水,阳气胜则为旱。——《艺文类聚·夏》
夏至日之音
凡阳生阴曰下,阴生阳曰上。候锺律,权土炭 ...... 夏至阴气应,蕤宾通,土炭重而衡低。进退先后,五日之中。——《东观汉记·补遗》
《易说》曰:夏至之乐,补以箫。箫长四寸。郑玄曰:箫亦管,形似鸟翼。鸟,火禽也。火数七。夏时火用事,二七十四,箫之长由此也。——《太平御览·箫》
《春秋说》曰:夏至作乐,闻以箫笙。——《太平御览·箫》
箫《韶》九成,凤皇来仪。——《尚书·虞书·益稷》
箫,排箫。有无底、封底两种,管数三管至二十四管。
箫:参差管乐。象凤之翼。从竹肃声。——《说文解字》
大箫谓之䇾,小者谓之筊。郭璞注曰:䇾二十二管,长尺四寸。筊十六管,长尺二寸。箫,一名籁也。——《尔雅·释乐》
——《太平御览·箫》
《说文》曰:舜祠之下,得笙白玉管,笙十三簧,象凤之身。——《太平御览·笙》
曾侯乙文物——笙
夏至日之礼
以春日至始,数九十二日,谓之夏至,而麦熟,天子祀于太宗,其盛以麦;麦者,谷之始也。——《管子》
夏至之时,祭昆仑之神于泽之中,配以后土。——《三礼义宗》
夏至祭地祇于北郊方泽,乐用神祚,奏大武之舞。——《通典·历代沿革下》
武舞表位图
出自《礼记图》吴继仕编 明万历时期刊本
《三辅黄图》曰:宰衡王莽奏曰:冬至,使有司祭天神于南郊,高祖配而望群阳。夏至,使有司祭地祇于北郊,高后配而望群阴。——《太平御览·四望》
是故昔者先王之制礼也。因其财物而致其义焉。故作大事必顺天时,大事,祭祀也。为朝夕必放于日月,日出东方,月生西方也。为高必因丘陵,谓冬至祭天于圜丘之上。为下必因川泽。谓夏至祭地于方泽之中。——《群书治要·礼器》
北京地坛公园方泽坛模型
汉法,三岁一祭于云阳宫甘泉坛,以冬至日祭天,天神下,三岁一祭地于河东汾阴后土宫,以夏至日祭地,地神出,祭五帝于雍畤。——《汉旧仪》
冬至日,成天文;夏日至,成地理。——《春秋感精符》
清朝先农坛图(局部) 北京故宫博物院
日冬至、夏至,阴阳晷景长短之极,微气之所生也。故使八能之士八人,或吹黄锺之律闲竽;或撞黄锺之锺;或度晷景,权水轻重,水一升,冬重十三两;或击黄锺之磬;或鼓黄锺之瑟,轸闲九尺,二十五弦,宫处于中,左右为商、徵、角、羽;或击黄锺之鼓。先之三日,太史谒之。至日,夏时四孟,冬则四仲,其气至焉。——《后汉书·礼仪中》
京房《易占》曰:夏至离王,去声。景风用事,人君当爵有德,封有功。——《太平御览·夏至》
有司奏,以为夏至则微阴起,靡草死,可以决小事。——《后汉书·孝和孝殇帝纪》
《五经通义》曰:夏至阴始动,未达,故寝兵鼓,不设政事,所以助养阴气也。易曰:先王以至日闭关,后不省方,以此助之。——《艺文类聚·夏》
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夏至阴气起,君道衰,故不贺。鼓以动众,钟以止众。夜漏尽,鼓鸣则起。昼漏尽,钟鸣则息也。——《独断》
凡君行急则日行疾,君行缓则日行迟。不可指而知也,故以二至二分之星为候。——《汉书·天文志》
《汉杂事》曰: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夏至阴气生,君道衰,故不贺。——《太平御览·贺》
仲夏之月,万物方盛。日夏至,阴气萌作,恐物不楙。其礼:以朱索连荤菜,弥牟蛊锺。荤菜,浓烈气味的植物,如艾草、菖蒲。弥牟,细布条。以桃印长六寸,方三寸,五色书文如法,以施门户。钱大昕曰:桃印,《宋书·礼志》作‘桃卯’,注称‘桃印’。代以所尚为饰。夏后氏金行,作苇茭,言气交也。殷人水德,以螺首,慎其闭塞,使如螺也。周人木德,以桃为更,言气相更也。汉兼用之,故以五月五日,朱索五色印为门户饰,以难止恶气。日夏至,禁举大火,止炭鼓铸,消石冶皆绝止。至立秋,如故事。是日浚井改水,日冬至,钻燧改火云。——《后汉书·礼仪中》
《风俗通》曰:夏至著五彩,辟兵,题曰游光厉鬼,知其名者无温疾,五彩辟五兵也。按人取新断织系户,亦此类也。谨按织取始断二三寸帛,缀著衣衿,以已织纴告成于诸姑也,后世弥久,易以五彩。又永建中,京师大疫,云厉鬼字野重游光,亦但流言,无指见之者。其后岁岁有病,人情愁怖,后增题之,冀以脱祸。今家人织新缣,皆取著后缣绢二寸许,系户上,此其验也。——《太平御览·夏至》
《续汉书·礼仪志》曰:夏至阴气萌作,恐物不成,以朱索连以桃,印文以施门户,代世所以尚为饰也。故汉以五月五日,朱索五色印为门户饰,以止恶气。——《太平御览·夏至》
元嘉四年......壬寅,断夏至日五丝命缕之属。——《宋书·本纪》
详见 端午
《荆楚岁时记》曰:夏至节日食粽,周豦谓为角黍。人并以新竹为筒棕。练叶插五丝,系臂,谓为长命缕。——《太平御览·竹上》
筒棕
详见 端午
夏至日之医
黄帝曰:愿闻身形,应九野,奈何?歧伯曰:请言身形之应九野也 ...... 膺喉首头应夏至,其日丙午 ......凡此九者,善候八正所在之处。所主左右上下身体有痈肿者,欲治之,无以其所直之日溃治之,是谓天忌日也。——《黄帝内经灵枢·九针论》
十五日得一气,于四时之中,一时有六气,四六名为二十四气也。然气候亦有应至而不至,或有未应至而至者,或有至而太过者,皆成病气也。但天地动静,阴阳鼓击者,各正一气耳 ...... 夏至之后,一阳气下,一阴气上也。斯则冬夏二至,阴阳合也。——《伤寒论·伤寒例》
又有取伏丹法云,天下诸水,有名丹者,有南阳之丹水之属也,其中皆有丹鱼,当先夏至十日夜伺之,丹鱼必浮于水侧,赤光上照,赫然如火也,网而取之可得之,得之虽多,勿尽取也,割其血,涂足下,则可步行水上,长居渊中矣。——《抱朴子·金丹》
北方荒中有石湖,方千里,岸深五丈余,恒冰,惟夏至左右五六十日解耳。有横公鱼,长七八尺,形如鲤而目赤,昼在湖中,夜化为人,刺之不入,煮之不死。以乌梅二枚煮之则熟,食之可止邪病。其湖无凸凹,平满无高下。——《神异经》
《续汉书·礼仪志》曰:夏至日浚井改水,冬至钻燧改火,可去温病也。——《太平御览·夏至》
夏至日之史
《南史》曰:沈林子父穆夫,为沈预所陷死,林子与兄田子还东报仇。五月夏至节日至预家,正大集会,子弟盈堂,林子兄弟挺身直入,斩预首,男女无论老幼,悉屠之,以预首祭祖父墓。——《太平御览·夏至》
予之祖父郴为汲令,以夏至日诣见主簿杜宣,赐酒。时北壁上有悬赤弩,照于柸,形如虵。虵,俗蛇字。宣畏恶之,然不敢不饮,其日,便得胸腹痛切,妨损饮食,大用羸露,攻治万端,不为愈。后郴因事过至宣家,闚视,问其变故,云:“畏此蛇,虵入腹中。”郴还听事,思惟良久,顾见悬弩,必是也。则使门下史将铃下侍徐扶辇载宣,于故处设酒,杯中故复有虵,因谓宣:“此壁上弩影耳,非有他怪。”宣遂解,甚夷怿,由是瘳平,官至尚书,历四郡,有威名焉。——《风俗通义·世间多有见怪惊怖以自伤者》
《拾遗录》曰:周昭王时,涂修国献青凤、丹鹄各一雌一雄。夏至取鹄翅为扇,一名施风,一名条翮,一名反影。时有南瓯献二美女,更摇此扇,待于王侧。——《太平御览·扇》
羽扇
原文赏析
日冬至则斗北中绳,阴气极,阳气萌,故曰冬至为德。日夏至则斗南中绳,阳气极,阴气萌,故曰夏至为刑。阴气极,则北至北极,下至黄泉,故不可以凿地穿井,万物闭藏,蛰虫首穴,故曰德在室。阳气极,则南至南极,上至朱天,故不可以夷丘上屋,万物蕃息,五谷兆长,故曰德在野。日冬至则水从之,日夏至则火从之,故五月火正而水漏,十一月水正而阴胜。阳气为火,阴气为水。水胜,故夏至湿;火胜,故冬至燥;燥故炭轻,湿故炭重。日冬至,井水盛,盆水溢,羊脱毛,麋角解,鹊始巢,八尺之修,日中而景丈三尺。日夏至而流黄泽,石精出,蝉始鸣,半夏生,蚊虻不食驹犊,鸷鸟不搏黄口,八尺之景,修径尺五寸。景修则阴气胜,景短则阳气胜。阴气胜则为水,阳气胜则为旱。——《淮南子·天文训》
夫五音生于阴阳,分为十二律,转生六十,皆所以纪斗气,效物类也。天效以景,地效以响,即律也。阴阳和则景至,律气应则灰除。是故天子常以日冬夏至御前殿,合八能之士,陈八音,听乐均,度晷景,候锺律,权土灰,放阴阳。冬至阳气应,则乐均清,景长极,黄锺通,土灰轻而衡仰。夏至阴气应,则乐均浊,景短极,蕤宾通,土灰重而衡低。进退于先后五日之中,八能各以候状闻,太史封上。效则和,否则占。候气之法,为室三重,户闭,涂衅必周,密布缇缦。室中以木为案,每律各一,内庳外高,从其方位,加律其上,以葭莩灰抑其内端,案历而候之。气至者灰去。其为气所动者其灰散,人及风所动者其灰聚。殿中候,用玉律十二。惟二至乃候灵台,用竹律六十。候日如其历。——《后汉书·律历上》
汉律室图
《淮南子》曰:夏至则斗南中绳,阳气极,阴气萌,故曰,夏至为刑。刑,始杀也。
又曰:夏至则火从之,故五月火正而水漏。火正,火王也。故漏水,二说,火星正中也,漏,湿也。阳气为火,阴气为水,水胜,故夏至湿。
又曰:夏至而流黄泽,石精出,流黄,土之精也。阴气作于下,故流泽而出也。石精,五色之精也。蝉始鸣,半夏生,蚊虻不食驹犊,鸷鸟不搏黄口。五月微阴在下,未成驹犊黄口,肌血脆弱未成,故鸷鸟应阴,不食不搏也。
又曰:毛羽者,飞行之类也,故属于阳。故曰,夏至日,鹿角解。
又曰:夏至加十五日指丁,则小暑,音比大吕;加十五日指未,则大暑,音比太簇;加十五日指庚,背阳之维,则夏节尽。
——《太平御览·夏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