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倾诉疗愈小组
倾诉心声,找寻希望
枕边人的爱曾是我们心灵的避风港,他对我们呵护有加,宠爱无限,让我们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温暖。然而,那出轨的背叛,却像海浪打翻了小船,让我们在温暖中猛然落水,清醒了,却也感受到了冰冷的海水与迷茫的未来。
“拿我老公来说吧,”有人这样口诉着,“我老公对我的好,真的是没话说。但有时候,我总觉得他对我的好,似乎带着一种想要抵消原生家庭差距,填补内心自卑的情绪。他在外面,只要遇到那些稍微对他表示好感,愿意捧着他、舔着他玩的女人,他就好像找到了自我价值,瞬间觉得自己行了。”
还有的人这样回忆:“你说他爱我吗?我真的能感觉到爱。他什么都迁就我,什么都给我,买什么用什么都很大方。那时候,我真的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女人。可谁能想到,最后这么一个男人,还是在外面找了别人。”
更有的人说起自己的老公:“我老公就是这样,对我几乎没有任何要求,只要我开心,他就开心。有时候我真的不知道他心里在想什么,主动问他,他也总是笑着说:‘你开心我就开心。’可就是这样一个人,最后还是走向了出轨的道路。”
那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这些枕边人看起来好像很爱伴侣,但最后还是走向了出轨呢?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或许这些枕边人倾向于讨好型人格。他们在原生家庭中没有得到足够的肯定和认可,所以发展出了讨好他人来获得关注和喜爱的行为。他们常常将他人的需求置于自己的需求之上,害怕冲突和批评,不敢表达自己的意见和需求。他们对他人的反应和意见非常敏感,容易过度关注他人的反应,却忽略了自己的内心声音。
讨好型人格的人往往比较自卑,缺乏对自己的自信和自我价值感。他们对自己的能力和价值持怀疑态度,因此更需要他人的认可和接纳来弥补内心的不安全感。在婚姻中,他们可能会不断地讨好伴侣,为伴侣提供情绪价值。然而,长期的讨好会让他们感到内耗和疲惫。
如果我们没办法疗愈他们的人格问题,他们一旦在外面遇到某个能够理解他们讨好背后的自卑、能反过来为他们提供情绪价值、不断肯定赞美他们的人时,他们就会觉得终于有个人懂他们了。就像有个人终于看见他们表面一直微笑、灵魂却一直在哭泣一样,于是他们便毫不犹豫地投入了那个人的怀抱。
肯定会有人问,当那个具有讨好型人格的枕边人在婚姻中背叛了我们时,我们究竟该如何是好?是毅然决然地选择离婚,还是尝试与他复合,继续携手前行?如果选择复合,我们还能找到幸福的可能吗?这样的人,真的值得我们重新接纳吗?
毕竟,讨好型人格绝不能成为出轨的挡箭牌和借口。面对这一连串的问题,我们不禁陷入深深的思考,而答案,或许可以从《盲人点灯》的故事中找到一丝启示。
有一个僧人走在漆黑的路上,因为路太黑,僧人被行人撞了好几下。
他继续向前走,看见有人提着灯笼向他走过来,这时候旁边有人说:“这个瞎子真奇怪,明明看不见,却每天晚上打着灯笼!”
僧人被那个人的话吸引了,等那个打灯笼的人走过来的时候,他便上前问道:“你真的是盲人吗?”
那个人说:“是的我从生下来就没有见到过一丝光亮,对我来说白天和黑夜是样的,我甚至不知道灯光是什么样的!”
僧人更迷惑了,问道:“既然这样你为什么还要打灯笼呢?是为了迷惑别人,不让别人说你是盲人吗?”
盲人说:“不是的,我听别人说,每到晚上,人们都变成了和我一样的盲人,因为夜晚没有灯光,所以我就在晚上打着灯笼出来。”
僧人感叹道:“你的心地多好呀!原来你是为了别人!”
盲人回答说:“不是,我为的是自己!”
僧人更迷惑了,问道:“为什么呢?”
盲人答道:“你刚才过来有没有被人碰撞过?”
僧人说:“有呀,就在刚才,我被两个人不留心碰到了。
盲人说:“我是盲人,什么也看不见,但我从来没有被人碰到过。因为我的灯笼既为别人照了亮,也让别人看到了我,这样他们就不会因为看不见而碰我了。”
僧人顿悟,感叹道:“我辛苦奔波就是为了找佛,其实佛就在我的身边啊!”
在这个寓言故事中,“天黑”象征着婚姻中难以预料的变故和挑战,“盲人”则代表着我们在这些变故中的迷茫和无助。我们要明白,世界上总会有变故发生,就像婚姻中,即便有些人看似过得幸福美满,也并不意味着就能避免出轨和离婚的风险。
就像前几天,婚姻情感群里的一位群友分享说:“我以前参加过一个情感讲座,那位讲师生了三个孩子,老公对她疼爱有加,家庭和睦,可没想到,他们最终还是离婚了,老公抛弃了她们母子三人。”这样的故事,并非个例。
再比如那位活跃在抖音平台的情感导师周小鹏,她也曾经历过婚姻的波折和离异的痛苦。这些例子都在提醒我们,要对婚姻中的变故有所准备,学会向死而生,为自己点亮一盏应急的灯。
而这盏灯,就是自爱。真正的自爱,不是讨好型人格那种自卑的、依赖他人的爱,而是深刻理解和接纳自己的需求,拥有独立自主的意识和能力,勇于承担生活的责任与风险。
当面对伴侣的出轨时,如果我们觉得这种行为无法原谅,选择离婚是保护自己的一种方式;而如果我们愿意与对方沟通,对方也表达了真诚的歉意和回归的意愿,我们的内心仍然有所不舍,那么尝试修复感情,也未尝不可。
但无论如何,我们都要记住,自爱是我们最坚实的后盾。只有当我们真正学会爱自己,才能在婚姻的变故中保持冷静和理智,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
是否还有人要问,当那个在婚姻中背叛了我们的、拥有讨好型人格的枕边人选择回归时,如果我们决定不放手,继续这段关系,那么,他是否会再次踏上那条背叛之路呢?
这个问题,无疑像一块巨石,沉甸甸地压在我们的心头。它不仅仅关乎信任与原谅,更触及到了人格疗愈的深层议题。黄执中老师曾深刻地指出,亲密关系,其实是一场彼此间的疗愈之旅。但若回归后的他,依旧保持着那种讨好型的人格,而我们与他的相处模式也未曾有过任何实质性的改变,那他是否会再次因为那未得到满足的、对认可与赞美的渴望,而走上出轨的歧途呢?
试想,如果他回归后,我们依然没有给予他那份应有的鼓励、肯定与赞美,他是否还会像之前那样,用微笑去伪装自己的讨好,去迎合他人,以换取那份缺失的认可?而如果他的讨好型人格没有得到丝毫的改善,他多半还会再次陷入那种为了得到认可而不惜一切的漩涡之中。
这时,我们或许该深入地内观一下自己:我们自己的人格又是什么呢?是焦虑型,总是在担忧中度过,害怕失去,害怕被伤害?还是回避型,面对问题总是选择逃避,不愿去面对?是乐天型,总是乐观向上,却忽视了问题的本质?还是激进型,行事冲动,不顾后果?又或者是忧郁型,总是沉浸在悲伤之中,无法自拔?还是冷静型,虽然理智,却缺乏情感的交流?是指责型吗?总是贬低,批评对方,甚至,我们是否也和他一样,是讨好型人格,总是在寻求他人的认可,却忽略了自己的价值?
我们的人格,是否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在未来的婚姻中,我们是否还有能力去疗愈对方,同时也疗愈自己?如果我们连自己都无法疗愈,那又如何去疗愈他人呢?
因此,当务之急,或许是先学会如何疗愈自己,先学会爱自己。只有当我们真正懂得了如何爱自己,才能拥有去爱别人的能力。只有这样,当那个拥有讨好型人格的枕边人再次回归时,我们才能有足够的勇气和智慧,去面对那些可能再次出现的问题,才能懂得用真爱抚慰自己的同时,也抚慰枕边人那颗自卑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