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边人出轨,我们却不离婚,是不够独立吗?心理学给你一个“温暖”的答案!

文摘   2024-12-19 00:02   广东  


婚姻倾诉疗愈营

倾诉心声,找寻希望






01


“生命的意义在于人与人的相互照亮。”

 

面对出轨的伴侣,我们或许会抛出“你经济独立了嘛?能独立生活嘛?不依赖老公的收入嘛?”这样的问题,试图从对方的经济依赖性上寻找答案。

 

又或者,我们会认为,只有经济和精神都独立的人,才有勇气主动离婚,比如有些人会说:

 

“中年女人敢主动离婚的,一般都是经济和精神独立,不需要依靠男人。”

 

这些看似有理的论断,其实都过于简化了问题的本质。

 

不可否认,经济独立确实为人们在面对婚姻困境时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权。然而,它并非决定我们能否离开的唯一因素。很多时候,我们难以割舍一段关系,并非仅仅因为经济上的依赖,更多的是因为情感上的纠葛与不舍。

 

如群友所说,“其实很多男的出轨女的不离婚,很大原因不是因为孩子也不是因为经济,而是自己情感不独立,潜意识里对男的有依赖,恐惧彻底没这男人了。”

 

从心理学的视角深入剖析,我们会发现,“独立”这个词远非表面那么简单。我们的分离焦虑,往往源自儿时未能妥善处理的依恋关系。那些早年未能得到足够安全感的人们,成年后在面对亲密关系中的分离时,会显得格外脆弱与不安。他们害怕失去,害怕面对分离后的孤独与恐惧,这种情绪深深植根于他们的内心深处,影响着他们的每一个选择。

 

当我们面对伴侣的出轨,那种深深的无力感与不舍,或许正是分离焦虑在作祟。我们担心离开后无法独自面对生活的挑战,担心自己无法再找到那份曾经的安全感与依赖。于是,我们选择了留下,哪怕这留下充满了痛苦与挣扎。

 

但请记住,这并不是因为我们不够独立。相反,这是我们内心深处对爱与被爱的渴望在呼喊。我们渴望那份稳定与安全感,渴望那份能够相互照亮的亲密关系。然而,真正的独立,并非仅仅指经济或思想上的独立,更重要的是情感上的自主与自由。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或许会轻视自己,担心失去他人的尊重,呈现出自卑的状态。但请记住,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这是人类的天性。而追求卓越、克服自卑感,正是我们人生的主导动机。

 


02



在面对枕边人出轨这一情感风暴时,我们往往被两边的力量撕扯着,左边拽着我们的是分离的不安,包括着我们对枕边人的爱恨情仇;右边拽着我们的则是独立的呼唤,我们会特别羡慕那些带有独立女性标签的女王,我们究竟能否找到一个微妙的平衡点呢?或许,禅宗中那则寓意深远的故事《岂曾混淆》能为我们提供一些启示。

 

有一位云水僧在参访时,路过一位老太太所管理的庵前休息,他问老妇人道:“师姑!这座庵堂除你之外,还有其它的眷属吗?”

 

老婆婆:“有!”

 

云水僧:“怎么没有看到呢?”

 

老婆婆:“喏!山河大地若草若木都是我的眷属呀!”

 

云水僧:“无情不是有情,那些山河草木何曾是师姑的样子?”

 

老婆婆:“那你看我是甚么样子?”

 

云水僧:“俗人!”

 

老婆婆:“你也不是出家人!”

 

云水僧:“师姑!你可不能混淆佛法。”

 

老婆婆:“我并没有混淆佛法呀!”

 

云水僧:“俗人主持庵堂,草木皆成道友,你这样不是在混淆佛法是什么?”

 

老婆婆:“法师!你不可那么说,要知道你是男人,我是女人,何曾混淆?”

 

宇宙万有本是一体的,心、佛、众生是无差别的,吾人却硬是要将此一体的、无差别的,分割开来并以分别心看待之,故世间上是非善恶,情与无情,甚至男女异类,世出世间诸法,就对待不已了,若以一真法界而言,如老婆婆者何曾混淆?

 

那位云水僧与老婆婆的对话,不仅仅是关于佛法的探讨,更是对人生智慧的深刻诠释。老婆婆将庵前的山河大地、草木花卉都视为自己的眷属,这份豁达与包容,正是她佛性深厚的体现。而云水僧,则因执念太重,难以领悟这其中的真谛。这正如我们在面对情感困境时,常常因心中的执念与偏见,而无法看到事情的全貌。

 

独立,并非意味着我们要孤军奋战,去抗下生活中的所有重担。真正的独立,是勇于与周遭的一切搭建关系,形成互补与共生。

 

正如复旦大学教授沈亦斐所言,“独立女性并不是说不依赖于其他人,就叫独立女性,人类是群居动物,你想要发展,你就一定会有很多的依赖,你是不能够完全靠你自己一个人的力量生存的很好的,你在工作里面就要依赖于你的同事,依赖于你的领导,这个依赖其实不是说完全都是那个,但至少你要合作吧,你要跟别人有关系吧,然后你在家庭里会依赖你的父母啊,依赖于你的子女,依赖你的配偶,你出门在外,你可能就依赖朋友,甚至的话,你可能在很多别的场合里面,我们还要依赖于专业人士,所谓的独立女性就是我,依赖的来源是多样化的,我不是只是依赖一个。”

 

所以,当我们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面对枕边人的出轨,我们是否曾想过,即便选择离婚,对方难道就真的与孩子无关了吗?我们与枕边人的关系,难道就只能变成仇人吗?彼此的亲人难道都不愿意帮忙照顾孩子吗?难道我们不能以一种更加成熟与理智的方式,将彼此转化为养娃的合伙人,共同为孩子的成长保驾护航吗?在与他人的关系中,我们是否懂得通过示弱来寻求帮助,让对方成为我们实现目标的助力?

 

再者,我们是否曾认真思考过与父母的关系?我们平常是否处理好和父母的关系?如果有的话,在人生的低谷与困境中,他们难道不是我们最坚实的后盾吗?即便他们为我们提供微薄的支持和帮助,也将让我们少一些压力,感到些许轻松。

 

在情感上,我们平常有没有积累一些知心的朋友与闺蜜?在婚姻遭遇变故时,她们是否能成为我们倾诉心声、寻求慰藉的港湾?如果我们缺乏这样的支持系统,是否有积极主动去寻找那些婚姻互助的群体,与那些有着相似经历的人共同前行,彼此共情、互相抚慰?

 

有群友看到章泽天面对枕边人出轨,选择不离婚,但依旧夸她非常独立。这是为什么?因为她善于处理关系。她在面对丈夫出轨的风波时,没有选择逃避或崩溃,而是选择了坚守与忍耐。她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成功抵挡了外界的恶意攻击,保护了家庭与事业的稳定。这种坚韧与担当的精神,也是独立女性的典范。她并没有因为丈夫的出轨而将他视为仇人,而是选择了与之形成优势互补,共同面对生活的挑战。

 

这,或许就是独立的真谛所在。它并非让我们变成孤家寡人,去力扛一切;而是让我们学会如何与周遭的一切建立联系,如何利用身边的各种资源,来实现自己的目的与渴望。就像那位老婆婆一样,将身边的天时地利都视为自己的亲属;就像章泽天一样,即便面对人生的低谷与困境,也能以一种从容与豁达的心态,去迎接每一个挑战与机遇。

 

所以,当我们再次面对枕边人的出轨时,不妨放下心中的执念与偏见,以一种更加成熟与理智的态度去审视这段关系。或许,在左右之间找到那个微妙的平衡点,并不是一件难事。只要我们愿意用心去感受、去领悟、去实践那些人生的智慧与真谛。




03


当然,肯定还有部分人会说,我现在就是把对方当成仇人,而且我身边没有人可以帮助我,我也没有真心的朋友,婆家对我也不好,父母也不支持我离婚,更不会为我离婚后提供帮助,那这个时候,我该怎么办呢?

面对枕边人出轨,而身边却无所依靠的困境,这无疑是对我们心灵的一次重大考验。在这样的时刻,我们往往会感到孤独、无助,甚至对未来失去信心。但请记住,自救的道路虽然漫长且艰难,却也是我们走向内心强大和人格独立的必经之路。

首先,我们需要正视自己的过去和内心的痛苦。那些曾经的伤害和背叛,如同沉重的枷锁,束缚着我们的心灵。但逃避并不能解决问题,唯有勇敢地面对,才能真正地释放自己。我们可以通过写日记、绘画或是与信任的人倾诉,将内心的积压和痛苦释放出来,让心灵得到一丝慰藉。

接着,我们要尝试重新建立与他人的情感联系。在遭遇背叛后,我们可能会对人际关系产生怀疑和恐惧。但请记住,世界上仍有温暖和善良存在。我们可以从一些安全的关系开始,如与心理咨询师交流,或是参加一些支持性的小组活动。在这些环境中,我们逐渐学会信任他人,表达自己的情感,接受他人的关心和支持,让心灵得到滋养和修复。

正如《走出孤独:阿德勒孤独十五讲》所言:所谓走出孤独,不是让你硬逼着自己去进行无意义的社交,而是要学会择良友、择良师,从人格独立的人,那里获取内心成长的营养。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需要调整认知,学会接受自己的不完美,以及接纳别人的不完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脆弱和不足,这是人性的一部分。我们不应该对自己和他人有着过高的要求,而是要学会包容和理解。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放下过去,走向未来。

最后,让我们练习慈爱,为自己和他人祈祷。当我们为自己或他人请求或祈祷时,我们积极地发出爱和善意的祝福。这种慈爱不仅能帮助我们走出孤独和痛苦,还能让我们更加珍惜和感恩身边的一切。

正如丰子恺在《豁然开朗》中所言:“你若爱,则世间皆有爱;你若恨,则世间皆可恨;你若感恩,则处处可感恩;你若成长,则事事可成长。”

我们在才能在枕边人出轨的这场变故中,化婚姻危机为自己人格成长的重要转机,让自己在关系疗愈之后,找到自己与他人建立关系的可能,找到能带自己走出的出轨阴影的真正好友,纪伯伦所写:生命的意义,在于人与人的相互照亮。如此,我们也才能洞见真正的人格独立,并找到自己幸福的道路。





灰常心理
心理/情感咨询师灰常,左撇子右脑型咨询师,著有《懂人心的婚姻情商课》、《亲密关系中的情感挽回术》、《亲密关系中的情绪管理术》,自绘《中科院心理咨询师基础培训项目思维导图》,咨询取向主要主要以认知行为和精神分析为主,咨询小时100+。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