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边人出轨后,如何才能走出痛不欲生的绝望?心理学给你一个“拨见光”的答案!

文摘   2024-12-24 23:45   广东  


婚姻倾诉疗愈群

倾诉心声,找寻希望






01


“习惯于绝望,比绝望本身更糟糕。”

 

当枕边人出轨后,我们往往会陷入一种深深的绝望之中,这种绝望不仅仅是源于背叛的痛苦,更是多种因素交织的结果。

 

“我也经历过,每天呼吸都是痛的……,孩子才八个月,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走了对孩子不好,不走内心不服。”对于那些还要背负孩子和内心不甘的人来说,这种背负如同巨石压胸,让我们难以看到前方的希望。我们不仅要面对背叛带来的伤痛,还要承担起照顾孩子的责任,同时还要忍受内心的挣扎和不甘。这种种压力交织在一起,使我们陷入了绝望的深渊。

 

“我遇到了一个妈宝男,他在外面乱搞,我为了孩子原谅了他无数次,但他却从未改变。”对于那些原谅了对方却换来更糟糕结果的人来说,我们不仅要面对背叛的痛苦,还要承受对方不改和拖着不离婚的窒息感。这种绝望如同无形的枷锁,让我们无法挣脱,只能在痛苦中徘徊。

 

“我没有朋友,没有闺蜜,心里难过的时候,连个诉苦的人都没有。”对于那些曾经把枕边人当作唯一的人来说,当枕边人背叛自己后,我们突然发现自己变得孤立无援。除了亲密关系外,我们似乎与这个世界的其他人失去了联系。这种孤岛的绝望让我们感到无助和迷茫,不知道该如何走出困境。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存在主义之父、现代人本心理学的先驱,索伦.克尔凯郭尔写了一本著作《致死的疾病》在书里他提出:人的一生有三大绝望:不知道有自我的绝望,不愿意有自我的绝望,不能够有自我的绝望。这些绝望在我们面对枕边人出轨时,或许都有所体现。

 

不知道有自我的人,在面对背叛时可能会感到迷茫和无助,缺乏自己的思考和判断,总是依赖他人的意见和安排。我们可能不知道自己的价值所在,也不知道如何走出困境。

 

不愿意有自我的人,则可能是因为害怕承担责任和后果而选择逃避。我们可能害怕离婚后的生活、害怕与枕边人的冲突、害怕做出决定后的未知。因此,我们选择维持现状,即使这意味着要忍受背叛和痛苦。

 

不能够有自我的人,则可能是因为外部因素的限制而无法实现自己的目标和愿望。我们可能有着自己的想法和追求,但由于种种原因无法实现,从而感到绝望。

 

这三种绝望有时候单独出现,有时候交叉出现,有时候一起出现。它们就像一道道枷锁,将我们牢牢困在绝望的深渊中。最后,就像霍尼在《我们内心的冲突》中所描述的那样,“一个人可能完全沉浸在末日感中,或者,在对生活的总的态度上,他表现出无可奈何的自暴自弃。”我们中的一些人,或许正经历着这样的绝望和挣扎。




02


那么,当我们深陷于“不知道有自我,不愿意有自我,不能够有自我”的绝望深渊,终日沉浸在末日感中,自暴自弃,无法自拔时,我们究竟该如何自救呢?或许,禅宗公案《炉中有火》能为我们点亮一盏明灯。

 

唐代沩山灵佑禅师,俗姓赵,他很小的时候就出家,曾师从寒山、拾得禅师,他与其弟子仰山共创“沩仰宗”。


沩山禅师最初在百丈怀海禅师门下学禅时,百丈禅师对他说:“灵佑,你拨一拨炉中,看看有火没有?”


沩山灵佑拨了拨,回答说:“师父,炉中无火。”


百丈禅师于是站起来,走到炉边往下深深地一拨,拨出一点火星,对沩山说:“你说没有火,这是什么?”


沩山由此而受到启发,随即施礼谢过师父。


第二天,沩山随师父百丈上山打柴。百丈禅师问沩山:“灵佑,你带火来了吗?”


沩山回答说:“师父,我带来了。”


百丈怀海又问:“在什么地方呢?”沩山随即拿起一根木柴吹了两下,递给师父。


百丈怀海禅师十分高兴,不仅赞叹他已开悟。


这个故事看似偶然,其实蕴含着深意。百丈怀海并没有预先计划要通过这种方式让徒弟开悟,而是沩山灵佑在拨火的瞬间,心中的悟境被触发了。他已经用功很久,但心中一直缺少一个着力点,直到这一刻,他才发现原来自己一直在追求的东西,其实一直都在那里。


同时,这个故事,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了我们在枕边人背叛后的心境。在枕边人背叛后,我们就像沩山灵佑一样思虑万千,甚至晚上失眠都在极为勤奋地在思虑各种问题的答案,不断地在“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这三个问题上轮回。


比如:为什么他都快五十岁还出轨?为什么他要抛弃我?为什么他现在会变成这种没良心的人?还是说他本来就是这种人,我当初怎么会眼瞎选择这种人,太绝望了……


他是什么时候出轨的?他和外面女人是认识多久了?他是真心爱外面的那个女人吗?多半是吧!要不然也不会整天冷暴力我,估计还想逼我离婚,太绝望了……


该离婚吗?孩子还小怎么办?孩子还小的话,离婚肯定会给孩子带来影响,毕竟这年头新闻上都说离异的孩子都有各种心理问题,唉,那只能等到孩子考完大学再说了,为了孩子,我只能先苦了自己,只能憋屈地过下去,实在是太惨了,太绝望了……


我们看似很用功地在思考,没日没夜,废寝忘食,殚精竭虑地在思考,试图从枕边人、情人、孩子身上这些他者身上寻找答案,却往往只得到更多的绝望。我们就像是在拨弄炉中的灰烬,却忘记了火星其实一直隐藏在灰烬之下,等待着我们去发现。


而之所以只见灰烬,不见火星,正是因为我们在思考问题时,总是将落脚点放在外部,放在了他者,唯独忘记了自我的存在。正如现代人本心理学的先驱索伦·克尔凯郭尔所言:“要取消绝望,就要设法联系真正的自我,同时使自己得以立足于信仰之上。”


如果我们想要走出绝望,就必须将落脚点由“他心”转向“我心”,包括我的感受,我的信念,我的期待,我的渴望,我的生命——


先考虑我的感受。愤怒推动我们捍卫自己的权益;恐惧保护我们免受伤害;厌恶让我们远离有害的事物;焦虑促使我们更为谨慎;失望则教会我们接受失败、调整目标。


先考虑我的信念。面对枕边人的背叛,我们可能会坚守“一生一世一双人”的信念。然而,当这个信念被现实击碎时,我们是否应该反思,这个信念是否真的正确?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东西,人生也不该追逐完美。我们应该学会在不完美的人生中,找到好玩、有趣的事情,并感到快乐和幸福。


先考虑我的期待。我们期待来自枕边人的温柔与关怀,但当这份期待落空时,我们是否应该学会将期待寄托到别人身上?比如朋友、兴趣好友或者群友,他们或许能给我们带来不一样的温暖和关怀。毕竟,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找到自己的同类人,互相满足期待,其实也是一种幸福。


先考虑我的渴望。我们渴望安全感,但安全感并非来自他人,而是来自内心。如果留不住对方,那就让对方付出应有的代价,让对方割让财产房产,支付孩子抚养费等等,同时我们也要逐渐支棱起来,重建自己的安全感。记住,安全感不是不会受伤,而是不怕受伤。


先考虑我的生命。毕竟,只有我们身体健康、吃得好、活得好、活得开心幸福,才能让孩子也过得开心幸福。这才是真正的为孩子考虑。我们的心理健康程度,比完整的家庭更重要。


就像群友所说,“我想为孩子周全忍下去,但我往深想了想,如果我的女儿以后遇到我同样的事情,会不会学我也忍,我是希望她低声下气地忍吗?大概不会,我肯定会告诉我女儿,不要怕,争取利益后,对方要是还不改过,该离就离,千万不要委屈自己。”这一刻,我们就像沩山禅师一样,拿起一根木柴,吹亮心中的火星,将这份希望传承给下一代,甚至下下代,让我们的子孙们也能在未来的成长道路上,在绝望中寻得光明。


如此,我们将所有问题,都全力聚焦于“我心”,才能生出“我知”,“我愿”,“我能”,才能联系真正的自我,同时得以立足于自己生命的信仰之上,拨见火光,看见希望。




03


当我们走出绝望的那一刻,耳畔也随之响起一段朴素的歌声:“我曾经跨过山和大海,也穿过人山人海,我曾经拥有着的一切,转眼都飘散如烟,我曾经失落失望,失掉所有方向,直到看见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

 

朴树的歌声,如同一位智者,用他那呢喃碎语般的嗓音,让我们热泪盈眶后明白:人生最低的境界是平凡,其次是超凡脱俗,而最高则是返璞归真的平凡。这不仅仅是对人生的深刻理解,更是对自我的一种找寻和回归。

 

也明白了我们看见自我,遵从内心生命力方向的前进,其实不是自私,而是自爱,是为了更好地爱自己,爱孩子,爱这个世界。正如朴树在《乐队的夏天》唱了一首《not fear in my heat》,点燃了整个现场后,他突然站起来说:“那个...我岁数大了,该回家睡觉了...”这是一种对生活的淡然和洒脱,更是一种对自我的深刻理解和珍视。

 

总之,一切的一切,时过境迁,我们从“生如夏花”到“平凡之路”,最后,我们不再浪费自己去讨好任何人,也不再为取悦他人而虚度光阴,我们在岁月里疗伤,就是善待自己,和愿意接纳我们的人共处,和相处舒服的人一起取暖;最后的最后,无论这个世界怎么对待我们,我们都将一如既往爱自己,努力,勇敢,充满热情和希望,这是年龄的成长在蝶变,更是我们人生的感知在成长!




灰常心理
心理/情感咨询师灰常,左撇子右脑型咨询师,著有《懂人心的婚姻情商课》、《亲密关系中的情感挽回术》、《亲密关系中的情绪管理术》,自绘《中科院心理咨询师基础培训项目思维导图》,咨询取向主要主要以认知行为和精神分析为主,咨询小时100+。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