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倾诉疗愈群
倾诉心声,找寻希望
“苦乐深沉,光明黑暗都从一念而起,要从一念深处净化自心。”
当枕边人出轨,我们的内心往往会掀起滔天巨浪,愤怒、失望、不解……诸多情绪交织在一起,让我们难以释怀。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特别想知道对方的下场结局,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我们不禁要问,对方出轨了,会有什么下场?会遭到什么报应?仿佛只有看到他们受到应有的惩罚,我们的内心才能得到一丝慰藉。这种念头,是否源于我们对公正的渴望,对背叛的无法容忍?
我们常常会看到或听到这样的故事:“真的会遭报应,前夫出车祸了,真的不想他出这样的事,听到了心惊肉跳,希望所有男人善待自己的妻子。”有的姐妹如是说。这样的话语,让我们似乎看到了背叛自己的人也遭遇了不幸,我们不禁把自己身边的背叛者投射到了这些故事之中。
还有的姐妹会说:“我前夫也就这样,外面好多人都讲他病殃殃的一样,讲是不是生了什么病。”而其他姐妹则会纷纷附和,表示那些喜欢出去偷腥的人,最终可能会吃到有病的鱼。这样的言论,是否反映了我们内心深处对出轨者的谴责和诅咒。
更有甚者,会提到一些具体的例子:“28的婚姻最后还是离了,她上位不到半年得了乳腺癌晚期转移到肝脏。”这样的消息,让一些人拍手称快,仿佛看到了天道轮回,苍天不饶恶人。而这样的故事,有些人表示听完后,感觉乳腺增生感觉瞬间就好了。
即便有些出轨者看似并没有立即遭受到报应,但我们很多人还是坚信“不是不报,时候未到,举头三尺有神明”。
正如曾仕强教授所言:“外遇对个人,对家庭,对社会都是害处多多,为了这种短暂的那种很奇怪的,你认为是快乐的,而导致无穷的,长期的苦恼,值得吗?不值得!你伤害任何人,最后一定伤害自己,一切都是回头的箭,你好像在射伤别人,其实那个箭会回头的,最后一定会射向你自己。”
这种信念,是否源于我们对因果报应的深信不疑。
我们之所以会不断寻找这些观点,不断寻找支持这些观点的细节,并不断地给这些视频和评论点赞,从心理学的角度,或许与正例谬误效应有关。
正例谬误效应是指人们在处理信息时,更倾向于寻找、解释和记住那些支持自己预先设定的观点或假设的信息,而忽略或解释那些与之矛盾的信息。换句话说,我们更容易被那些符合我们期望的信息所吸引,而忽略那些不符合我们期望的信息。
当枕边人出轨,我们的内心充满了愤怒和失望,我们渴望看到对方受到应有的惩罚,这种期望驱使我们去寻找那些能够证明对方终将遭报应的信息。
有些人也许会说,正例谬误效应,会让我们在处理信息时变得片面和狭隘,只关注那些符合我们期望的信息,而忽略了那些可能对我们更有价值的信息。这种片面的信息处理方式,不仅会影响我们的判断力和决策能力,还会让我们陷入一种自我设限的思维模式,无法真正从内心深处释怀和放下。
那难道是我们不明白这个道理吗?要不然的话,我们为什么宁可选择知觉错误,也不愿意选择释怀呢?
佛家的一则《智慧救鱼》的故事给出了答案。
一位武士手里握着一条鱼来到一休禅师的房间。
他说道:“我们打个赌,禅师说我手中的这条鱼是死是活?”
一休知道如果他说是死的,武士肯定会松开手;而如果他说是活的,那武士一定会暗中使劲把鱼捏死。
于是,一休说:“是死的。”
武士马上把手松开,笑道:“哈哈,禅师你输了,你看这鱼是活的。”
一休淡淡一笑,说道:“是的,我输了。”
一休输了,但是他却赢得了一条实实在在的鱼。
武士胜了智慧超群的一休禅师,这只是一种表象;禅师以其智慧取得救鱼的胜利,才是事实。
武士赢了,却输了;禅师输了,却实实在在地赢了!
故事中,一休禅师面对武士手中的鱼,选择了说“是死的”。这一选择,看似简单,实则蕴含了无尽的智慧与慈悲。一休禅师知道,如果他说是活的,武士一定会暗中使劲把鱼捏死。而他选择说“是死的”,则既能救下鱼,又能让武士在无意中松开了手。这一行为,既体现了禅师的慈悲之心,又展现了他的智慧与谋略。
同样的,当我们在枕边人出轨后,选择去寻找背叛者的恶报时,我们其实也是在用一种特殊的方式“救自己”。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释放内心的痛苦和愤怒,来找到一种平衡和安慰。我们之所以会说“他会有恶报”,并不是因为我们真的希望看到他遭受痛苦,而是因为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告诉自己:他的行为是错误的,他终将会受到应有的惩罚。而这样的信念,就像是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让我们在黑暗中找到了方向。
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明白,这种寻找恶报的行为,其实也是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在遭到背叛后,我们的内心充满了痛苦和愤怒。这些情绪如果得不到及时的释放和疏导,就会像洪水一样泛滥成灾,甚至还有可能直接做出伤害他人,甚至违法的事情。而相信因果报应、看到天道轮回,就像是一道堤坝,将这些汹涌的情绪挡在了外面,也将我们保护自己。它让我们相信,恶有恶报、善有善终,这个世界是公平的。这样的信念,既是对背叛者的惩罚,也是对我们自己的救赎。
在这个过程中,“武士”和“一休”这两个角色也恰好象征了我们内心的两种状态。武士代表了我们心中的恶——那种想要通过伤害他人来确认自己价值的冲动;而一休则代表了我们心中的善——那种愿意放下执念、寻求内心平和的智慧。当我们陷入背叛的痛苦中时,我们的内心就像是被武士所掌控一样,充满了愤怒和不满。但当我们学会释怀和放下时,我们的内心就像是被一休所点化一样,变得宁静而宽广。
那么,我们为何要通过正例谬误效应去寻找背叛者的恶报呢?或许,这正是因为我们需要一种方式来释放内心的痛苦和愤怒,需要一种力量来支撑我们走过这段艰难的旅程。正是这样一种方式,一种看似不合理却又合情合理的选择。
而这种方式,虽然看似片面和狭隘,却能在短期内给予我们足够的勇气和力量。它让我们相信,天道轮回、苍天不饶恶人。这种信念,既是对背叛者的惩罚,也是对我们自己的救赎和安慰。
随着时间的流逝,当我们有一天,发现背叛我们的枕边人其实大部分并不会过得惨,也不再有诅咒他们的强烈情绪,这时,我们也开始思考如何放下,如何释怀?
我们明白,真正的解脱不是来自对他人的诅咒与怨恨,而是源于内心的觉醒与成长;我们明白,一念地狱,一念天堂:我们明白,深渊可以凝视,但是不要驻足。
我们明白,要想走出过去的阴影,就必须学会课题分离,正如阿德勒所教诲的那样。我们将自己的情感与他人的行为分离开来,不再让他们的过错继续折磨我们的内心。我们开始关注自己的感受,倾听内心的声音,明白自己的真正需求。我们学会自爱,懂得如何滋养自己的心灵,让它变得更加坚强与柔软。
我们不再将目光聚焦在背叛者的身上,不再思考他们的下场如何。因为我们知道,只有我们自己的幸福才是最重要的。我们开始追求那些真正属于我们的美好,那些能够让我们心灵得到慰藉与喜悦的事物。我们向往着美好的生活,期待着每一个新的日出,因为那都意味着新的开始,新的希望。
正如罗素所言:“三种简单却又极其强烈的情感主宰着我的一生:对爱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我们学会了将对爱的渴望转化为对自己的关爱,对知识的追求让我们不断成长,而对人类苦难的同情则让我们更加宽容与理解。在这样的过程中,我们找到了解脱之道,走出了过去的阴霾,迎来了属于自己的光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