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边人出轨后,如何走出爱恨交织的牢笼?心理学给了一个“生命力”的答案!

文摘   2024-12-31 23:45   广东  


婚姻倾诉疗愈群

倾诉心声,找寻希望






01


“自由,就是打破规则的那一瞬间。”

 

然而,在枕边人出轨的阴影下,对方的这份自由却化作了束缚心灵的枷锁。

 

当背叛的利刃刺痛我们的心,我们许多人首先感受到的是一股从心底涌起的恨意。我们想要惩罚那个曾经承诺相伴一生的人,想要折磨那个破坏了我们家庭的第三者,甚至想要用一切手段来报复他们。

 

“我天天折磨他,给他洗脑,用离婚逼他,在他面前说小三的坏话,说着说着自己就哭了。”这字字句句,都透露出我们内心的痛苦和愤怒。我们试图用这种方式来让他明白,他的行为是多么地伤害了我们,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越感悲伤。

 

也有的人选择了更为直接的方式:“我是用我老公的号骂她,用他的信息注册账号骂小三,然后把她的名声搞臭。”在那一刻,我们找到了宣泄恨意的出口。

 

除了惩罚和报复的恨意之外,我们也会想到家的完整性,想到孩子,想到自己多年付出的不甘,离开的不舍等等,而这些则是我们对孩子的爱,对过去的爱。

 

“他已经忘记当初刚踏出校门的我,对他才是一无所图,憧憬未来走进婚姻,陪他吃苦,走过15载,内心有太多的不甘心。”这句话,道出了多少人的心声。我们曾经那么单纯地相信爱情,相信对方,但最终却换来了背叛和伤害。

 

“正在经历,奈何我的宝宝才10个月,身后又无人帮衬,我那羽翼未满的孩子成了我的软肋。”这句话,更是让人感同身受。在面对背叛的同时,我们还要承担起照顾孩子的责任,这种压力和无助,又有多少人能够体会呢?

 

从心理学的视角来看,这种爱恨交织的情感状态,其实并不罕见。奥地利精神分析学家梅兰妮·克莱茵认为,人类的道德感既来自于对惩罚和报复的恐惧(这是一种恨的表现),也来自于对他人利益的关怀和爱(这是一种爱的表现)。这种观点认为,道德不是简单地由理性决定,而是情感与理性交织的结果。

 

克莱因强调,爱是人类内心的一种积极力量,它源于对“好客体”的认同和依赖。在婴儿期,这种爱主要表现为对母亲的依恋和信任;随着成长,这种爱逐渐扩展到对其他人、事物以及社会规则的认同和尊重。而恨,作为爱的对立面,同样是人类内心的一种基本情感。它源于对“坏客体”的排斥和攻击。在婴儿期,这种恨可能表现为对不满足自己需求的母亲的愤怒和不满;随着成长,这种恨可能转化为对特定个体、群体或社会现象的敌意和攻击性。

 

在枕边人出轨的情境中,这种爱恨交织的情感状态表现得尤为明显。我们既恨对方的背叛和伤害,又爱曾经的美好和回忆;我们既想要报复和惩罚,又想要维护家庭的完整和孩子的幸福。这种复杂而多元的情感状态,使得我们在面对枕边人出轨这个道德问题时,显得极为分裂,痛苦和难受。

 

但无论如何,我们都应该明白,爱恨交织并不是我们的终点。我们需要学会在痛苦中成长,在困惑中寻找答案。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走出阴影,迎接属于自己的自由和幸福。


02


当然,有些人会说,我们真的就只能被困在爱恨交织的情感状态中,无法自拔吗?面对着内心的分裂、痛苦与难受,我们究竟该如何寻找出路,摆脱这无尽的困扰呢?或许,佛家的一则小对话《搬来搬去》能为我们带来一丝启示。

 

有一天,禅师吩咐慧寂:“把床搬过来。”


慧寂把床搬了过来,累得满头大汗。


禅师又说:“搬回原处去。”


慧寂又照办了。


禅师道:“慧寂!


“在!


“床那边是什么东西?


“枕头。”


“床这边是什么?


“什么也没有。”


禅师又叫道:“慧寂!


“在!


“是什么?


慧寂无言以对。


禅师挥挥手:“去吧!


离开禅房时,慧寂大悟:床这边是我啊!


把这个故事放到枕边人出轨的情境中,我们是不是也常常像慧寂一样,把自己的心搬来搬去?一开始,我们可能会因为愤怒和仇恨,把自己的心搬到“恨”的一边,满脑子都是如何惩罚背叛者,如何报复小三。然而,当看到孩子无辜的眼神,想起过去的回忆,我们又会把心搬到“爱”的一边,为了家庭的完整,为了孩子的需要,选择默默承受,甚至生出为孩子牺牲也要保住婚姻的念头。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心就像慧寂搬床一样,来回折腾,疲惫不堪。不可否认,仇恨滋生的愤怒可以让我们在面对伤害时,来维护我们正当权益,来捍卫我们的合法权利,让对方感到恐惧,学会尊重我们;而爱也在一瞬间,让我们承担起那份属于父母的责任与担当。


但如果我们已经成功地捍卫了自己的权利,讨回了公道,也承担起了照顾孩子的责任,却依旧放不下仇恨,时不时翻旧账,对枕边人恨之入骨,看见对方就倍感恶心,甚至慢慢觉得自己为孩子做出牺牲而时时感到委屈且悲伤,情绪逐渐易激惹与易低落徘徊,那我们可能就已经滑进了爱恨纠缠所滋生的不良情绪中。


此时此刻的我们,就像慧寂一样,能够看见外面的世界,能够看见床那边的枕头,能够看见这世界上的其他人,但唯独看不见床这边的“我”自己。我们的思绪越来越疲惫,心境如同蒙上了一层白色与黑色相交而成的灰色。


那么,我们该如何摆脱这种困境呢?首当其冲,我们自然是要先想办法瓦解爱恨内核中的在震颤在不安的情绪,只有这些负面情绪逐渐分崩离析,爱恨的浑浊才会逐渐恢复清澈。


在这个过程中,有的群友开始聚焦于深呼吸,通过冥想与引导语来放松身心。我们想象着氧气从鼻子进入身体,沿着鼻腔、喉咙、肺部,渗透到血液里,再输送到全身每一个部位、每一颗细胞。每一次的深呼吸,都在抚平情绪,接纳情绪,最后,我们的身体进入更深沉、更放松、更舒服的状态,情绪也逐渐会安详与淡定。


有的群友则开始学习情绪ABC疗法,A是发生的事情,B是对这个事的看法,C是产生的结果。我们恍然大悟,原来并不是出轨这件事本身让我们如此痛苦,而是我们对这件事的看法导致了这些情绪的产生。


我们开始反思自己的观念,试图找到那些扭曲我们情感的根源。我们质问自己:“枕边人出轨这件事,真的毁了我的人生吗?”当我们深入思考时,我们发现,人生的幸福与否其实掌握在自己手中。我们有权选择如何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难,而不是让别人来决定我们的命运。


我们进一步反思:“我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选择牺牲自己,这真的是正确的选择吗?”我们意识到,牺牲并不意味着就能给孩子带来幸福。相反,如果我们每天闷闷不乐、抑郁寡欢,这种状态反而可能对孩子造成更大的伤害。由此,我们对看法的调整,也让情绪逐渐找到希望,让情绪在理性之光的照耀下,恢复久违的喜悦。


当然,也有人选择了更为直接的方式,去医院寻求专业的帮助。他们明白,有时候,内心的伤痛并非自己一人之力所能治愈,需要借助外界的力量,才能走出这片阴霾。于是,他们勇敢地面对自己的问题,积极地接受治疗,最终在医生的帮助下,重新找回了内心的平静与力量。


还有的群友,则选择了敲击疗法,用简单而有力的动作,敲打着身体的穴位,仿佛在敲打着自己内心的枷锁。他们一边敲击自己的手刀部位,一边默念着:“他离开的这件事情,让我成长,让我重新关注自己,找回自我,好好爱自己。”这句话,将大大鼓舞我们内在精神的士气,让我们情绪在回望当下的自己,爱当下自己的拥抱之下,逐渐消融并化作一股温暖胸膛的暖流。


此外,还有人选择倾诉、选择写作、选择音乐与艺术的慰藉。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将内心的情感与思绪化为文字、音符或色彩,让那份曾经被压抑的痛苦得以释放,让那份被遗忘的快乐与美好得以重现。


无论我们选择哪种方式,最重要的是要记住:命是我们自己的,我们一定要主动掌控自己人生的幸福方向。只有当我们真正看见当下自己、找回当下自己时,我们才能摆脱爱恨交织的困境,重拾生活的色彩与希望。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或许会发现,原来床这边的“我”,才是我们最需要关注与呵护的存在。




03


最后,如果我们已经试过了各种方法,还是觉得难以从爱恨交织的囚牢中解脱出来,还是难以自拔。但你知道吗?其实,解脱的钥匙,就藏在我们自己的生命力里。

 

何为生命力?它是地上那些忙碌搬家的小蚂蚁,春天枝头欢快鸣唱的鸟儿,也是高原雪山脚下自由奔跑的羚羊,或是大海中悠然戏水的鲸鱼。生命力,它是这一切美好事物的总和,它丰富了生命世界的底蕴。而只有我们拥有对于生命的敬畏之心时,世界才会在我们面前呈现出它的无限生机,我们才会时时处处感受到生命的高贵与美丽。才能感受到“鸢飞鱼跃,道无不在”的生命的顿悟与喜悦。

 

然而,当我们的心被爱恨所困,我们是否还能看见自己的生命力呢?似乎还如同敬畏神明一般,敬畏我们的生命,或许,我们早已忘记了那份源自内心的力量,那份让我们能够超越爱与恨的束缚,成为自己主宰者的力量。

 

刘媛媛在《我不惧怕成为这样“强硬”的姑娘》中说过:“去做那种十分有生命力的女孩子,不优雅也不温柔,不漂亮也不高冷,匍匐在地,斗志昂扬,如野草,如大风,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句话,不正是对我们生命力的最好诠释吗?

 

当我们把自己的视角从爱恨交织的情感囚牢中抽离出来,转而看向自己的生命力时,我们会发现,原来我们拥有如此强大的力量。这份力量,让我们不再畏惧任何困境,不再被任何情感所束缚。我们可以像飞鸟一样自由翱翔,像游鱼一样悠然自得,穿越一切困难,抵达心中的彼岸,此时此刻因生命力而带来的自由,就是打破束缚我们规则的那一瞬间,那一束光。

 

正如群友所说:“我的一生,要热烈地生活。”这不仅仅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对生命力的追求和践行。当我们真正看见并拥抱自己的生命力时,我们就会明白,无论遭遇何种困境,我们都能以一颗坚韧不拔的心,去迎接生活中的每一个挑战。

 

所以,当你再次陷入爱恨交织的情感囚牢中时,请记得把视角指向自己的生命力。仰天长啸,大喝一声。让那份源自内心的力量,引领我们走出困境,成为自己真正的主宰者。





灰常心理
心理/情感咨询师灰常,左撇子右脑型咨询师,著有《懂人心的婚姻情商课》、《亲密关系中的情感挽回术》、《亲密关系中的情绪管理术》,自绘《中科院心理咨询师基础培训项目思维导图》,咨询取向主要主要以认知行为和精神分析为主,咨询小时100+。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