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快餐店“御三家”吉野家、食其家、松屋,日本最多的餐馆是拉面店。日式拉面这种食物起源于中国,是面条经过拉伸制作而成,因其制作手法而得名。
拉面从中国传入日本的具体时间并不确定,但一般认为是在江户时代,随着中国商人和移民的到来,拉面开始出现在日本人的餐桌。明治维新后,随着中日交流更加密切、日本国家实力提升,拉面逐渐在日本取得流行。
然而,拉面真正大规模普及,甚至成为日本国民料理,却与二战后美国对日本的大量面粉援助有密切关联。当时,战后日本经济萧条,粮食短缺,面粉这种廉价而易储存的食材成为了维持国民基本营养的重要来源。这不仅满足了当时的温饱需求,也彻底改变了日本的饮食结构。老美援助日本自然不是因为乐善好施。美国希望通过经济援助,巩固在亚洲的政治经济影响力,拉动商品输出,扩大势力范围。而这场援助的副产物——面粉,也间接推动了拉面的普及。如今,日本的拉面已经深深融入了日常生活,不同地区甚至都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拉面风格。号称崇尚清淡饮食的日本人,却在每一个地区都树立起“XX拉面”的名号,仿佛这种油荤十足的舶来品是他们几百年来“匠人精神”的传承。很多到日本旅游的国人吃完拉面后大呼:是谁说日本人饮食清淡的?属地繁多的拉面分盐味、酱油、味噌、豚骨四个流派,其中以餐厅自带猪腥味的博多豚骨拉面最为著名。豚骨拉面的汤底用猪骨长时间熬制,形成白浊而浓厚的口感。在日本街头,拉面店是最容易“店里开花店外香”的,那股味道也并非所有人都能接受。从福冈起家的一兰拉面不仅在日本国内受欢迎,还在多个国家开设了分店,甚至成为了外国游客的“必打卡”美食之一,想必也是因为它餐厅里味没那么大。拉面汤咸,许多日本人会加一碗米饭就着吃。若是还不满足,可以再加一份饺子,形成经典的三重碳水组合。这是因为在日本人心目中,只有米饭是主食,其他所有食物都是配菜。日本饺子也几乎只有猪肉白菜馅,这是他们默认的规矩,祖宗之法不可变,其他馅料都不正宗。不仅如此,吃拉面时发出“哧溜”的吸面声也成了一种特有的礼仪。日本人认为吃拉面时发出吸面的声音,是一种对拉面美味的赞赏和对厨师的尊重。这种风俗也许让初次体验的外国游客感到有些尴尬,但对日本人而言,这是一种表达礼貌的方式。拉面这种原本是外来文化的产物,如今却被日本人赋予了新的意义,似乎已经成为了他们饮食文化的一部分。而这种影响力确实在世界范围内传播开,欧美国家超市里的速食区,总会有“ramen”。虽然“ramen”这个词明显是从中文的“拉面”转写而来,但大部分不了解背景的西方人会认为它是日本原装。好在当今华人超市的影响力也在扩大,我就曾经给老外推荐过中国的泡面。可惜到后来,突然出了老坛酸菜面的负面新闻,我默默把囤的酸菜面放到储藏室深处。随着时间的推移,拉面从最初的量大管饱渐渐褪去原生态。在商业化的浪潮下,越来越多的拉面店采用了标准化的制作工艺;而像一兰、一风堂等连锁店,追求规模化乃至海外拓展。现在在国内的商场里,最常出现的味千拉面,也是中国网红餐饮的鼻祖之一。在一些拉面店里,有已经预制装袋的拉面出售。回到家几分钟就能把事先经过调制的面饼煮开,倒入内置的汤包,味道和店里吃的别无二致。这些商业行为固然提高了餐饮服务效率和利润率,却让“传承百年”“拉面仙人”之类的名号显得啼笑皆非,拉面的“灵魂”和“温度”似乎也在逐渐流失。像味千拉面这种老牌餐饮,近几年大量关店,可见食客也对预制汤底不买账。日式拉面的发展历程,其实也值得“原版”中国拉面借鉴。如何在保持拉面传统魅力的同时,适应现代消费者的需求,是日新月异的餐饮业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点击下方标签和目录可阅读往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