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盘911事件前所未闻的劫机手法

文摘   2024-09-11 19:39   湖北  
又是一年9月11日,我第一次系统地学习历史资料,对本·拉登策划的劫机手法感到颤栗。他麾下的同伙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使用了与以往劫机完全不同的方式,利用当时民航的安全漏洞、对劫机事件的常规应对策略,使得伤亡效应最大化。
巴基斯坦国际航空公司在1979年开通美国航线时发布的商业广告。目前没有证据表明本·拉登是否受到了广告启发
在911事件之前,劫机通常是为了个人利益,用飞机作为谈判筹码,要求赎金或命令机长降落指定的地点。劫机者往往只威胁飞机上的人质,政府和航空公司为了减少伤亡,通常会与劫机者谈判,最终达成某种妥协。
然而,911事件的劫机者将这种“谈判模式”颠覆。他们不想谈判或索取任何东西,也不指使飞机降落某地,而是直接控制飞机,将其变成了“一次性”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他们的目标是制造尽可能大的破坏和恐怖,彻底改变了以往劫机的定义。
19名劫机者大多来自富裕家庭,拥有较高的文化素质,事先接受过飞行训练,能够操控飞机复杂的飞行系统,到最终撞上世贸中心双塔和五角大楼。这与过去劫机者依赖飞行员驾驶飞机完全不同。
过去人们被教育在劫机时保持冷静、不对抗劫机者,以免激化冲突。911事件的劫机者正是利用了这种顺从心理,让机组人员和乘客在早期未能反抗,从而成功实施了攻击。

纽约世界贸易中心是当时全球最高建筑物,具有极强的象征意义。同时,这两座摩天大楼设计非常紧凑,楼内汇聚了近六万名金融从业者,使得事件伤亡空前。世贸双塔在设计之初考虑过“受到飞机撞击”的风险,因此并未被客机直接撞倒,但最终因燃油爆炸产生的热量导致钢结构熔化,于一瞬间坍塌。
并且,911这一日期的选择都是意有所指。9月11日作为事件发生日期,和美国报警电话911重合,为美国人带来长久的震颤事件之后,每当他们拨打911电话,也就会回想起2001年这场空前的惨剧
这种劫机手法像是一种“恶魔的智慧”,利用了人们对传统劫机事件的心理预期,设计出一场以最大杀伤力为目标的惊天袭击。911震惊了全世界,也使得全球的安全观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911事件后,各国民航机场安检大幅升级,引入了更为严格的安检程序,包括全身扫描、液体限制、脱鞋检查等。飞机机体方面,驾驶舱的安全设计成为重点。驾驶舱门被加固,并实施了更严格的封闭措施,以防止外来人员进入。只有机组人员可以在特定情况下打开驾驶舱门。
我有读推理小说的爱好。911事件前所未有的劫机手法,就像是一部构思精巧的小说,“诡计”前人未曾用过,具有绝对的独创性。然而,它的手法也只能使用一次,正如没有作家会再去写一部和阿加莎·克里斯蒂《东方快车谋杀案》类似的作品。
然而,911事件毕竟不是小说的纸上谈兵,而真真切切地夺走了近3000人的生命。听过一些遇难者在最后时刻给家人的留言,他们掩饰不住内心的恐慌,但表明自己会永远爱着家人;事发时身处世贸中心南塔99层的凯文·柯兹葛洛夫与911接线员的对话,随着一声惨叫戛然而止。他没有主动挂断,是大楼自上而下的坍塌压碎了电话,以及楼体内的一切。
希望类似的惨剧永不再发生

安德烈的环球旅行
6年海外留学工作、30+国旅游经历,分享国内外旅行感受与当地文化,以资启迪。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