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在当今社会,我们时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其中有些人的行为和性格特征可能会让我们感到不适或困扰。近期,随着一档热门综艺节目的播出,自恋型人格障碍(NPD)这一概念再次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那到底自恋型人格障碍(NPD)是什么样?如何可以辨别是不是自恋型人格障碍(NPD)呢?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
作者丨ACC心理科普
审核丨樊春雷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副研究员
1
综艺节目曝光:
自恋型人格障碍(NPD)引热议
近日,随着某档热门综艺节目的播出,自恋型人格障碍(Narcissistic Personality Disorder,NPD)再度引起网友的热议。
原因是网友们对该档综艺节目中某嘉宾的行为表现进行举证和分析,挖出了其隐藏在人设包装之下的“假松弛” “假体面” “假聪明”,即很多看似是在为他人着想的言行,却会给人一种实际上是“以自我为主导”的感觉,例如:
· 到了新环境中,喜欢以自己为中心建立小团体;
· 喜欢慷他人之慨,自己不动手,却指挥别人去帮另一个人的忙;
· 事情发展顺利时喜欢邀功,而不顺利的时候就喜欢说“我早就说了”;
· 看似在安抚别人的情绪,却给人一种刻意表现自己,打压别人的感觉......
实际上,这种人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好像也很常见,他们往往喜欢时刻表现出自己的成就和优点,却忽略他人的感受和需求,让人感到很不舒服,但又说不出哪里不对劲,甚至想要远离他们。
2
什么是 NPD ?
在心理学中,对于各种心理障碍有一个比较普遍而核心的定义标准,即一个人的想法和行为是否超过了其文化环境中的正常范围,并且影响了正常的生活。
例如,当我们遭遇挫折时,可能会有一段时间感到情绪很低落,但是当这种低落蔓延到自己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导致自己对大部分事情都感到无趣,失去了正常生活和工作的能力,并且持续了至少两周以上的时间,就可能会被诊断为抑郁症。
在 NPD 上也是如此。我们每个人对于自己的某些方面的优点可能都会存在一定程度的自信,这是合理且正常的,但是当这些方面的自信开始变得盲目和过度泛化,旁人很容易就能感到当事人的不正常,人际关系也因此变差,在大众文化中这可能会被认为是一种“自恋”或“自我中心”的表现。
而在心理学和精神病学中,这些表现就可能构成了 NPD 的定义标准,变成一种人格障碍,即表现出一系列稳定持久的“自恋行为模式”,例如过度夸大自我、对赞美的需求以及缺乏共情等,并且偏离了正常的范围,导致他们在生活、工作和社交等领域的功能表现受损,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人际关系会受到极大的影响。
心理学研究表明,由于 NPD 的诊断标准尚未达到统一,所以其患病率在不同研究中有较大的差别(0~5.3%),也有综述文献表明其患病率中位数约为 1.6%。而在全球范围内,任何人格障碍的汇总患病率约为 7.8%,我们最为熟悉的强迫性人格障碍(强迫症)则为 3.2%,相比之下,NPD 在普通人群中的患病率其实是比较低的。
3
遇到有这些特征的人
要小心!
患有自恋型人格障碍的人不仅自身的心理功能受损,也会给周围的人带来很多不良的影响。但麻烦的地方就在于,有时候我们可能只是觉得和对方相处起来很不舒服,可是却很难发现对方这种过度自恋的倾向。
那么,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如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区分什么是正常的自信,什么是不正常的“自恋障碍”呢?
接下来我们就根据《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SM-5)中对于 NPD 的临床症状描述,总结出以下 6 种 NPD 的典型表现,以及如何有效辨别出这些典型表现的小 tips。
01 夸大自我重要性,渴望认可
NPD 的最为典型的特征就是喜欢夸大自己的成就和能力,他们可能会在日常对话中反复强调自己取得的成就,哪怕是一点微小的成功,也总是要挂在嘴边。
同时,NPD 也很渴望别人对他们的重要性表示认同,会通过各种方式吸引别人的注意力,希望对外界获取正面反馈。一旦外部的赞美减少,甚至受到否定和批评时,他们的情绪就会迅速崩溃,表现出焦虑、抑郁甚至愤怒等情绪。
尽管自信的人也会表现出自己的能力,也需要别人的认可,但他们往往会保持在一个适当的范围,并且他们的自信也不完全依赖于外界评价,而是一种由内而外展现出来的能量。
辨别小 tips:如果有一个人常常见缝插针地强调自己所取得的成就,从不承认自己的不足,还会通过各种方式吸引别人的注意力,那就很可能是 NPD 的一种表现。
02 过度沉溺于幻想
NPD 通常会痴迷于对权力、成功、完美爱情或外貌的幻想,他们可能会不切实际地想象自己未来能取得非凡的成就,成为行业领袖、社会名流,甚至世界知名人物。
虽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和目标,有时候可能也会幻想自己中百万大奖而一夜暴富,但自恋者的这种幻想却是与现实严重脱节的,只是为了摆脱自己在现实中的不足和失意。
辨别小 tips:发现一个人经常把不切实际的未来计划挂在嘴边,却不愿面对现实中的挑战或责任,这可能是 NPD 的典型表现。
03 自认为“独特”和“优越”
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我们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这是符合现实的个人独特性。
而 NPD 所坚信的“自我独特性”则远非如此,他们坚信自己的与众不同是具有优越感的,应该受到特殊待遇,并且只有其他地位更高的人才能理解他们。
所以 NPD 往往会不自觉地表现出高高在上的态度,经常把自己放在一个较高的位置上,以一种傲慢和轻蔑的态度拒绝与“凡人”交往,只与“精英”组队。
▲图源:《黑暗荣耀》电视剧
辨别小 tips:在聊天时很喜欢通过贬低他人来抬高自己,对普通人表现出不屑的态度,这可能是 NPD 的一种表现。
04 容易嫉妒他人
自恋者不仅认为自己应该获得特殊待遇,还会对他人的成功或幸福产生强烈的嫉妒心理。
他们常常认为别人不配拥有某些成就或优势,甚至会贬低他人以掩盖自己的不满。例如,当别人获得成就或夸赞时,他们会表现出酸涩的态度,甚至会背后散布流言蜚语来降低对方的成就感。
辨别小 tips:注意那些对他人的成就显得冷漠或表现出酸涩态度的人。如果有人在面对别人的成功时,总是试图贬低对方或散布负面言论,这往往是他们掩盖自身不满和嫉妒心理的方式。
05 缺乏同理心
NPD 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就是缺乏同理心,他们无法真正理解或感受到他人的情感,或者会因为它们对自己无益而表现出忽略的态度,这使得他们在处理人际关系时显得冷漠且自私。
例如,当朋友或家人处于困境中时,他们可能不会表现出关心,或者假借“关心”的样子,迅速将话题转回到自己身上。
辨别小 tips:当你向他们倾诉烦恼时,他们可能不会表现出关心,或者假借“关心”的样子,迅速将话题转回到自己身上,不停地说自己的成功应对经历。
06 利用和剥削他人
在人际关系中,NPD 常常利用他人来达成自己的目的,而对他人的情感和需求置若罔闻。他们会表现得非常善于操控,能够精准地判断出别人对自己有利的地方,并加以利用。
例如在友谊或恋爱关系中,他们可能会通过一时的魅力赢得他人的喜爱和信任,但一旦他们从中获取了所需,这种关系就会迅速走向终结。这种剥削性的利用行为往往会让人感到疲惫和被压榨。
辨别小 tips:如果一个人在关系中表现得非常有魅力,很快赢得别人的喜爱和信任,但却只在需要时靠近他人,并在利用完对方后迅速疏远,表现判若两人,这种剥削行为可能就是 NPD 的表现。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的几种典型表现只能用来帮助我们找到一些超出正常范围的、可能是病态的“自恋障碍”,我们不能因为别人符合其中一两条标准,就断定 ta 是 NPD。
实际上,在 DSM-5 中,NPD 的临床诊断标准一共有 9 条,患者需要符合其中至少 5 条标准才可能会被诊断为自恋型人格障碍。同时,因为NPD 的行为表现可能是非常多变的,并不是很容易明确地识别出来,并且常常与其他精神障碍有共病的情况,所以直到今日,其诊断标准和过程仍然存在一定的争议。
4
如何与身边过于自恋的人相处?
达到临床诊断标准的 NPD 在日常生活中可能是比较少见的,但相信很多人都有碰到过一些过于自恋,甚至经常引起心理不适的人,当我们在他们身上吃过苦头后,往往会本能地与他们保持一定的距离。
然而,现实往往不如我们所愿,有些时候可能因为一些不可抗因素,我们很难做到彻底的远离,甚至还要一起共事或合作。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如何在保护自己的情感和心理健康的前提下,也能处理好与过度自恋者的人际关系呢?结合 NPD 的典型表现,以下几种方法值得大家试试。
01 不要试图改变他们
过度自恋往往是在一个人长久的成长经历中逐渐形成的,可能也与遗传因素有关,所以这一般是一种较为根深蒂固的性格特质,试图说服他们去改变自己的行为或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可能只会是徒劳的。
因此,我们首先应该接受他们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并不是我们能够轻易改变的,并把重心放在如何维护自身心理健康上。
02 设定明确的界线
自恋者常常会在无意识中侵犯他人的情感和心理空间,试图操控局面以满足自己的需求。
因此,与他们相处时,设定清晰的界限非常重要。例如,如果他们总是试图将对话的焦点转向自己,或要求不合理的特殊待遇,我们可以用一种礼貌而坚定的方式拒绝,并表达你对此的感受和期望,明确告诉他们“这就是我的底线”。
03 避免过度迎合他们
自恋者经常需要外界的赞美和肯定来维持自己夸大的自我认知,但过度迎合他们的需求可能会加剧他们的自恋行为。
所以,我们可以适度地表示肯定来缓和冲突,但更重要的是保持诚实和忠于自我的表达,该否定的时候就要直接表示不赞同,避免陷入一味顺从或被利用的局面。
04 保持自我价值感
自恋者有时会通过贬低他人来提升自我优越感,这可能会让我们感到被轻视或否定。我们首先要意识到这些贬低行为是对方内心不安全感的一种反映,而不是真实客观的我们。
真正的自我价值感主要来源于我们内心对自己的认知和肯定,而不是被别人的拉踩行为所摆布。我们也可以通过与其他能真正欣赏和理解你的人保持联系,或者从信赖的亲友处获得情感支持,分享自己的感受,缓解自恋者给我们带来的否定感。■
参考文献
[1] Caligor, E., Levy, K. N., & Yeomans, F. E. (2015). Narcissistic personality disorder: Diagnostic and clinical challenges. 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iatry, 172(5), 415-422.
[2] Pincus, A. L., & Lukowitsky, M. R. (2010). Pathological narcissism and narcissistic personality disorder. Annual review of clinical psychology, 6(1), 421-446.
[3] Ronningstam, E. (2009). Narcissistic personality disorder: Facing DSM-V. Psychiatric annals, 39(3), 111-121.
本文来源:科普中国(ID:Science_China)
本文编辑:小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