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思雪:舥艚漫记

文摘   2024-08-05 07:01   浙江  
 提示请点击上方"舥艚公社"关注我们


夏至初至,梅雨乍歇,日朗天青。漫步舥艚驳岸码头,沐浴自由的海风,呼吸着带有咸腥味的空气,领略独具特色的渔港小镇风情,感受舥艚悠远的人文历史,思绪穿梭于渔船林立的桅杆间,寻梦着儿时关于大海、诗和远方朦胧的记忆,心底莫名流淌着一种熟悉而陌生的亲切。


熟悉舥艚,是儿时常到东魁桥畔的倪处村小姑婆家玩,也到北岭村草衣山上的祖坟扫过墓,跟表叔们逛过码头,下过海,玩过滩涂,看过阴均陡门,眺过海屿。而今,倪处村已并入七一村了,码头、渔船和陡门也不是当年的样子了,只有海涂依稀有点昔日的模样,给予我一点陌生的怅惘。


薛思雪 提供


“舥艚” 原称“琶槽”,北宋时人们在阴均山下到琵琶门一线海涂上开挖了一条水槽引水入海,名曰“琶槽”。后按方言谐音写为“舥艚”。北宋《元丰九域志》作琶槽镇,明弘治《温州府志》把舥槽镇称为舥艚镇,如今已有千年历史。其实舥艚的历史应该追溯到三国时期,东吴赤乌二年(239年),孙权于仙口(今平阳万全)一带建横屿船屯,委典船校尉监督罪徒造船。当时的阴均山麓舥艚岙口一带驻扎监督造船的军队和造船的劳工,这是最早居住在舥艚的民。张纂毋《船屯渔唱》有云:横阳两屿夹晴川,故老相传泊万船不信蓬莱有清浅,眼观沧海变桑田。”在诗里仿佛可以看到当年舥艚至横屿船屯一带门泊万船的的繁华景象


唐朝华贵,宋朝繁荣。唐的华贵靠北,宋的绮丽南移。北宋时期,江南垟地广人稀,发展空间广阔,移民的理想乐土。宋室南渡后,人口随之大量南徙。舥艚方城底始迁祖方碧佑,南宋高宗绍兴十五年 1145年)由塘头移居东魁里(今方城底)方碧佑是历史上著名渔业捕捞作业发明家,方城寨城就是其率众建设,至今方城还留有寨城的东门及东门外那个冬暖夏凉的古井,在无言地述说着舥艚遗落于时光中的那段辉煌岁月舥艚渔业还跟一个名叫吴廷昌的九刀连渔民有关,有感于当时捕鱼工具和技术的落后,1816年间他只身历经艰辛赴闽学艺,遭遇山寇抢劫,行乞而归。次年再次去福建霞浦借以帮工为由暗中学艺,千方百计打听捕鱼要领,返家后大胆革新捕鱼设备,慷慨传授捕鱼技术,迎来舥艚渔业迎来蓬勃生机,展现了耕海牧渔汉子“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勇气和智慧。这种海洋文化的基因和血脉,代代相传,庚续延绵,造就了舥艚今天独特的海洋渔业山海流观。


薛思雪 提供

在东塘,车行堤旁,一路颠簸,一路向着琵琶山驶去。长长的大堤胶片一般,温暖场景缓缓移过。放眼远眺,一览无尽的海涂好似一张巨型银幕,翩跹的白鹭,搁浅的小渔船,摇曳的互花米草,往来采摘文蛤、捉拿蓝鰗等赶海作业的渔民,一如一幕幕电影场景,流进我的眼,也跑进儿时的记忆,别有一般景境。张纂毋《船屯渔唱》有云:“朝夕洪涛出海门,石犀那复记潮痕。”大概讲述的是当地先民们,筚路蓝缕,筑堤建塘,开荒垦殖的场景。车中望去,最吸引我的当是渔民们下海涂捕捞时,用的一种独特的交通工具----泥橇(俗称泥遢)。此物等身来长,头部尖而翘,尾部呈长方形,中档有把手一如古代战车前的轼。用时一脚跪在橇内,脚在涂上用力蹬送,滑行起来快步如飞。看着渔民灵动的姿身,在海涂上快乐的溜挞,仿佛不是在劳作,而是吹着海风在闲庭信步。


车到大堤尽头,便得一山,这便是富有传说色彩的琵琶山。琵琶山,其实是一座离舥艚港五公里的小岛。其东首低而窄,极似琵琶的头颈;其西部高而宽,恰如琵琶身;整座山体犹如一把平放的巨型琵琶,静静地横卧在碧波荡漾的东海之滨。其岩礁多有裂缝,海浪涌入,砰然作响,声如钟磬,变幻无穷,娓娓动听。琵琶山边上的水道叫琵琶门,是航船出入舥艚港的必经门户。据传,月白风清之夜,经此门户的船上渔民和近岛居民,都能听到岛上传来的琵琶声,时而清越悠扬如天风激荡,波涛汹涌,浑厚深沉;时而幽咽低沉,如秋虫咽露,春蚕啮叶,温润飘忽。这琵琶以一曲水深海阔万千磅礴,在拨弦千年万年,弹奏无数春秋,只为告诉世人:天籁,是世间最深情最永恒的绝唱。


登上琵琶山顶,平坦如坪,四周尽是芦苇,极目远眺,舥艚港和新城尽收眼底。天风浩浩,海波澹澹,岛屿隐隐,海天一色,天蓝似水,水碧如天,让人有一种说不出的快悦。想来,在这仿若与世隔绝的小岛,坐观潮起潮落,鸥飞鱼翔,人世间的烦恼顿然浮云消散。琵琶山顶最撩人诗意的当是苍苍蒹葭了,夏日流阳似火,芦苇正次第成熟。芊芊芦苇,葱葱郁郁,蓬蓬勃勃,随风摇曳,倩影婆娑;飘飘芦花,白白的,软软的,像一簇簇轻盈的羽毛,摇荡在风中,在夕阳的映衬下,朦胧而神秘,美得不可方物,让人恍若梦中。风过芦苇,美人如风。看着同行的女作家们纷纷跃入芦苇从中,凌波,微步,转身,回眸,让同行的摄影师们定格其美丽瞬间,我不自禁神思千载,也想化身为两千多年前的蒹葭伊人,手执芦苇,对苍茫的时空回眸一笑。


薛思雪 提供


“美丽乾头,渔夫传奇。”徜徉东魁河畔,行在乾头古村,一切是那么鲜亮,触目是美丽渔村风光,江南水乡神韵。这里稻田满陂,山环海抱,舟楫往来,石桥卧波,竹林柳岸,一派桃源风光,让人魂牵梦系。这里仿佛一个海洋童话世界,海豚畅游红色公园,古船在这里抛锚,鱼儿蟹儿游进鹅卵石,写满了渔夫传奇的故事。这里老屋鳞次,民宿栉比,粉墙黛瓦,又见七间,看书品茗,听雨弈棋,慢了时光,淡了生活。


千年古埠舥艚,美丽渔港乾头;琵琶山上观海,又见七间雅集。是夜,海风拂乾头,明月映七间,长长的笔会,长长的寻思,让舥艚长出更茁壮长远的根,浸满了道不尽的故事和魅力。这里有山有海有故事,有潮有月有传奇。这里,青山灼灼,月光皎皎,海风徐徐,碧波滚滚,沿途有风景,背后有阳光,慢慢行走其间,无比温凉。想来,山若有眠,海若有情,枕的是月,盖的是漫天星辰,何必远方


此刻,静坐庭院观月听潮,心的海,在一点点退潮,月的眼,在一点点朦胧。尝一口海味鲜甜十足的鱼虾蟹贝,呷一口滋味醇厚的老白干,仿佛感觉自己正逆着时光而行,陷入了深深的醉眠。




该文原载2021年9月7日《今日龙港》副刊

作者薛思雪浙江省作协、温州市作协会员,温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曾荣获温州市园丁奖,温州市新闻奖教金优秀教师奖,浙江省春蚕奖,2019年度中国散文年会十佳散文奖。作品散见于《新民晚报》《散文选刊》《海外文摘》等,著有散文集《因为爱》《母亲的小院》。



版权说明:“舥艚公社”原创文章欢迎转载,请标明作者及出处。本公众号转载的其他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法律顾问:曾伟律师,浙江瓯南律师事务所。

舥艚公社
“在这里读书,在这里记事,也在这里交友”。本号创始人叶俊青,著有《门前雪》《活在金乡》《时光简记》等个人散文集,曾任《今日苍南》《今日龙港》等县域党报总编,编著《“今日苍南”获奖作品集》《同行•见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