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习和其他学习一样,总要做作业的。有些作业很有用,有些作业则看似没有用,实则也没有用,这样的作业,如果可以不做,建议还是减少时间浪费,去做更有效的作业来提升能力。
1、《暑假生活》《寒假生活》。听说有不少学校已经不发这个作业了,挺好的。也有不少学校还是会发给孩子们要求孩子们去做。如果老师不强求一定要做,我个人觉得完全可以忽略。
2、语文错题集。其他科错题集对复习都有很大的帮助,但是语文的错题集,如果是背诵错的诗句、文言实词之类的,看看倒也有用。不过,阅读理解之类的,那种错题集,其实没有必要去做错题集,你看了这个题目,下次也不会考察原文原题,如果是想要更扎实的掌握同类题型,还不如找几篇新的题目来强化巩固一下,看错题集是没有用的。至于作文,更用不到错题集了……那也不是对错的问题,就是分数高低的问题,再进一步说,那就是书面表达能力的问题。看错题集对这个问题有什么帮助呢,还是多练练写作能力更有用啊。
3、语文的整本书提前预习。课前预习是必要的,花上一点时间,读一读课文,扫除一下生字词障碍,不明白的词语查查字典,想一想本文的主旨,划划课文里的好句子,品味品味这些都很不错。
但是整本书提前预习吧,其实没什么必要。真想做预习,就可以让孩子把新学期的语文课本当平时阅读一样,通读一遍,对那些课文有个印象就可以了。没必要把每一课都先给他讲一遍学一遍。有这个时间,还不如读几本优秀的文学作品。
4、平时语文学习只围绕字词默写开展(的现象)。这个大约只是一小部分小学生会有。因为字词基础不过关,所以花费大把精力(甚至是语文学习时间的全部)去搞字词默写,但是发现总是默了忘,忘了只能再默,家长恼火,孩子最后失去语文学习自信,觉得自己很笨,连字都记不住。一般而言,这都是孩子识字量太少,且没有同步开展阅读去巩固乃至不断拓展生字词所致,要想彻底扭转只围绕字词转的情况,必须有规律的有步骤的,有一定量保证的,比如每天30页或者50页课外书去读,只有阅读量上去了,孩子能记住的字,能认识的字越来越多了,才能改变上述那个让人无力的循环。
5、读课外书的配套作业。读书就要制作小报、写读后感、做读书笔记、作批注……这种配套作业,看似有用,实则适得其反。老师的初衷肯定都是为了保证孩子没有骗我,真的去读一读这本书,且好像有了这些作业的保证,就可以思考的比较深入。但是到了孩子眼中,好像读这本书是为了完成这些作业,那么如果我完成了这些作业,我读不读书反而不重要了。
而完成作业的方法有很多,有网络可以用,有父母可以帮忙,有同学可以借鉴……反正,不用自己动脑筋,不用看完整本书,也可以完成作业。
其实,要想检查孩子们是否真的认真读了书,我觉得只要给孩子们规定一个时间,可能是一个月,或者两个月,到时间,出一些简答题来让孩子们当场写一写,或者搞个读书会,大家当场分享,设置一些互相问答环节啥的,就可以了。这样不仅可以降低孩子无效作业的时间,也真能检查孩子到底读得怎么样。
6、背成语词典、现代汉语词典等。这个可以有,但收效和时间付出相比,我觉得这种投入可能比较浪费时间。干背词汇肯定也有些用,但是没有语境,很难活学活用。有这些个时间,为啥不多读书呢,书里啥都有啊,成语也好,好词好句也好,修辞也好,各种标点符号的用法等,你读书的过程中,什么看不到啊,那不就基础知识大全吗?为啥非要把它们肢解成各自独立的、毫不相干的、没有生命力的、死板的知识点去记呢?好像学了好多知识点,但是又很难记住,也不会用。比如我讲给孩子们讲破折号的作用中,有一个语意的转化,鲁迅先生的《风波》中有一句:“好香啊——听说了吗?”这个就是典型的语意的转换,如果孩子们读过这篇文章,他们会对这个句子很有兴趣,对这个知识点一下子就可以记住,但是没有读过,就只能心里无波不澜地把它当成一个纯知识点去记,且很容易忘记。
7、什么都要孩子背下来。背三百千弟、背唐诗宋词、背小古文、甚至背古文观止……如果孩子记忆力非常好,背诵东西不那么费力,多备一些经典的东西自然是好的,如果要花很多时间去背东西,建议还是应有所选择,唐诗宋词元曲(那也尽量选择一流诗人、词人、曲作者的代表作,不需要每一首都背的)、经典的古文背诵还是很好的,可以增加文采,不论是说话还是写文章,都可以展现自己的锦心绣口,但是有些东西,明显不太值得花时间去背,又何必非要强迫孩子呢。他读过、学过,印象比较深刻就可以了。
到底哪些作业和做法是对语文学习有用的呢?下回分解~~
新学期即将开始,收敛心神,开始向新的起点聚焦。梅子老师的秋季课程上线了,欢迎小朋友们来找梅子老师学语文哦~~
关注梅子老师,可以了解更多关于语文学习的咨询和好课。咨询、加群都可以扫码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