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慢性压力如影随形,正逐渐成为影响人们身心健康的 “隐形杀手”。据最新数据显示,我国焦虑症患病率已达 4.98%,这一数据敲响了关注心理健康的警钟。
如果负面情绪持续累积,极易引发各类精神疾病,如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等。不仅如此,长期压力还与多种生理疾病密切相关,它会使抑郁症、阿尔茨海默病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显著升高,甚至可能加速癌细胞的发展与扩散。
慢性压力与线粒体功能障碍
来自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欧文医学中心的研究团队在 2024 年 7 月 2 日于《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发表的研究揭示了慢性压力对线粒体功能的深远影响。
研究人员深入分析了 450 名老年人大脑中的线粒体表型,并结合其心理状态进行综合考量。具体而言,情绪越积极、幸福感越强,大脑背外侧前额叶皮层的线粒体氧化磷酸化复合物含量越高;反之,负面情绪越高,线粒体代谢功能就越易受到负面影响。
线粒体作为细胞的 “能量工厂”,其功能受损意味着细胞能量供应不足,这无疑会对大脑和其他关键器官的正常运作产生严重干扰,进而改变人的社会行为和压力反应模式。这一研究成果深刻强调了保持心理健康对于维护线粒体健康、预防慢性疾病以及促进长期健康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慢性压力与癌症转移的关系
美国冷泉港实验室的研究团队在 2024 年 3 月 11 日于《癌细胞》杂志发表的研究则聚焦于慢性压力与癌症转移之间的紧密联系。他们以经典的慢性束缚应激模型为基础,通过对小鼠的日常束缚模拟持续应激状态。
研究结果令人触目惊心:慢性应激束缚使小鼠肿瘤体积增大近一倍,转移率增加 2 - 4 倍。同时,原发性肿瘤的免疫微环境也发生了显著变化,T 细胞、B 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和活化巨噬细胞的浸润减少,而中性粒细胞的浸润增加,且中性粒细胞在协调应激诱导的转移过程中发挥着关键枢纽作用。
研究表明,慢性压力可通过糖皮质激素信号通路改变中性粒细胞的基因表达和昼夜节律,从而为肿瘤细胞的转移创造了有利的微环境。即使在没有癌症存在的情况下,慢性应激也会导致 NET 的形成并改变微环境,这无疑暗示着慢性应激可能为癌症的发生和发展埋下了隐患。因此,减轻压力应被视为癌症治疗和预防策略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慢性压力对先天性 T 细胞功能的削弱
早在 2021 年 4 月 13 日,加拿大韦仕敦大学的研究团队在《细胞报告》上发表的研究就已发现,长期压力可能对人体免疫细胞 —— 先天性 T 细胞的功能造成严重削弱。在压力状态下,糖皮质激素会对先天性 T 细胞产生损伤,使其抗癌功能大打折扣,从而导致癌细胞转移增强。尽管先天性 T 细胞在个体承受压力时仍可存活,但已无法有效地发挥其抗癌作用,这进一步揭示了慢性压力对人体免疫系统的潜在危害以及与癌症发展之间的复杂关联。
综上所述,多项研究共同揭示了慢性压力这一 “隐形杀手” 的多面性和危害性。它不仅能通过中性粒细胞介导的微环境变化为癌症转移 “推波助澜”,还会导致细胞内线粒体这一 “能量核心” 出现功能障碍,进而影响大脑健康相关的心理社会经历。
这些研究成果为我们深入理解慢性压力如何诱导癌症转移以及影响身心健康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科学依据,也提醒着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高度重视压力管理,积极寻求有效的减压方法,以维护自身的身心健康和生命质量。
结语:减缓压力与细胞健康,双向奔赴
在这场与压力的斗争中,我们并非孤军奋战。科学研究为我们提供了减缓压力、保护细胞健康的有效策略。让我们学会与压力和谐共处,同时不忘关注细胞的健康。我们可以在减缓压力与维护细胞健康之间找到平衡点。这不仅是一场个人的战斗,也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让我们携手前行,在这场双向奔赴的旅程中,不断探索、不断进步,为了一个更健康、更快乐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