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平说 | 腹胀不用慌,中医穴位来帮忙

健康   健康   2024-12-09 22:05   广东  

“北平说”开栏语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故内伤脾胃,百病由生。脾胃在维持身体健康中起着重要作用。
广东省中医院脾胃病科张北平主任医师及消化道早癌中西医结合防治团队将通过本专栏定期推送消化疾病的养生保健及中西医防治知识,为您的消化健康保驾护航!欢迎持续关注。

第230期 


68岁的李阿姨长期受腹胀问题困扰。每当夜深人静时,腹部的顶胀不适让她难以入眠,严重影响了她的生活质量。尽管她做了很多检查,尝试了多种治疗,但效果并不明显,症状反反复复,让她倍感困扰。在朋友的介绍下,李阿姨来到广东省中医院脾胃病科门诊。

医生详细询问了李阿姨的症状,并进行了细致的脉诊和舌诊。医生认为李阿姨的腹胀主要是由于脾胃虚弱、气机郁滞所致,为她开了中药汤剂,并建议辅以穴位按摩治疗。李阿姨严格按照医嘱服药,同时,她还按照医生的指导,每天在家中进行穴位按摩。穴位按摩主要集中在足三里、中脘和气海等穴位,这些穴位对于调理脾胃、促进气血运行效果显著。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李阿姨的腹胀症状明显减轻,睡眠质量也有了显著提高。更让她感到欣慰的是,她的精神状态也变得越来越好,整个人看起来更加有活力,生活质量大大提高。


【北平说】

中医认为腹部胀满不舒多由脏腑气机运行不畅引起。腹胀病位在脾,与肝、胃、肠等脏腑关系密切。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来调节气机,缓解腹胀。以下是一些常用穴位及其按摩方法的详细介绍:



足三里

定位:在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嵴外一横指处,犊鼻与解溪连线上。

简单取穴:需屈膝,四指并拢,拇指按于髌骨上缘,四指沿髌骨外缘直指向下取即可。

使用对侧手的拇指指腹垂直按压足三里穴,并以顺时针方向旋转揉动,力度应适中,以感到酸麻胀痛为宜。这个穴位有助于改善排便、腹泻、消化不良和胀气,还能强化肠胃功能。

足三里穴位于足阳明胃经上,是该经络的合穴,对于胃肠疾病有很好的疗效。它可以调节胃肠蠕动,改善消化功能,对于腹胀、消化不良等症状有很好的缓解作用。足三里穴还能够促进气血运行,对于气血虚弱引起的腹胀有很好的改善效果。


中脘穴

定位:中脘穴在上腹部,脐中上4寸,前正中线上。

简单取穴:即仰卧位,剑突尖与脐中连线中点即为中脘。

中脘穴是肠胃中相当重要的穴位,一旦发生胀气状况,利用食指按压中脘穴,持续约2到3分钟,能有效消除胃胀气,胃痛时按按也能缓解,具有通降胃气、健脾和胃的效果。

中脘穴是胃的募穴,即胃的精气反应到胸腹部的特殊部位,具有健脾和胃、补中益气、降逆利水之功,主治各种胃腑疾患,如腹痛、腹胀、腹鸣、腹泻、呕吐、吞酸、黄疸、便秘等。


气海穴

定位:位于下腹部,脐中下1.5寸处,前正中线上。

简单取穴:为脐下并拢四指,因四指为三寸,取一寸半在中间。

将中指指端放于气海穴,顺时针方向按揉约2分钟,直至穴位处感到温热,此时疗效更佳。

气海穴具有温阳益气的作用,对于阳气不足、生气乏源所导致的虚寒性腹胀,按摩或针灸气海穴往往具有温阳益气、扶正固本、培元补虚之功效。刺激气海穴能够促进肠胃蠕动,改善消化功能,对于消化不良引起的腹胀有很好的缓解作用。气海穴还能调理冲任,对于因冲任不调引起的腹胀、腹痛等症状有缓解作用。气海穴能稳定情绪、改善呼吸,对于因情绪波动或呼吸不畅引起的腹胀也有缓解作用。


内关穴

定位:在前臂前区,腕掌侧远端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简单取穴:从手腕横纹向上,手三指并排的距离,正好在中间。

当胃胀气和胃酸逆流时,用大拇指指端稍加用力按压,能持续3到5分钟更好,并搭配深呼吸,有助于消胀气、调畅气机、安心神以改善睡眠。

在消化系统方面,内关穴可以刺激胃肠道的运动,促进消化功能,对胃痛、呕吐、呃逆、腹胀、腹痛等都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合谷穴

定位:手背部,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简单取穴:即拇指、食指合拢,虎口上肌肉的最高处。

当胃痛和胃胀致恶心、想吐时,用大拇指施压力于虎口能有效缓解,也有调节肠胃、通络镇痛之效,并帮助肠胃顺利消化、促进新陈代谢。

合谷穴属于手阳明大肠经,具有镇静止痛、通经活络的作用。合谷穴能够调节肠胃功能,刺激合谷穴能调经气,对于治疗胃痛、呕吐、便秘、呃逆、腹泻等症状有很好的效果。合谷穴的刺激可以增加肠蠕动。


太冲穴

定位:在足背,第1、2跖骨间,跖骨底结合部前方凹陷中,或触及动脉搏动即为太冲穴。

简单取穴:即拇趾、次趾夹缝向脚背方向二横指后,即是太冲穴。

特别因压力大而造成胃痛的情况,可按压太冲穴缓解,用指尖大力按压可以疏肝理气、和胃止痛,有助于胃胀气和消化不良。

太冲穴是肝经的原穴,对于因肝气郁结导致的腹胀有很好的治疗效果。通过按摩太冲穴可以疏泄肝气,缓解因情绪压抑、生闷气后产生的腹胀等症状。调节消化系统,可用于治疗腹痛腹胀、纳差、大便困难或溏泻等消化系统疾病。


脾俞穴

定位:在脊柱区,第11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简单取穴:即确定肚脐水平线与后背脊柱相交的椎体位置,然后往上数3个椎体,在此处正中线旁开2横指的地方就是脾俞穴。

按脾俞穴的好处有缓解腹胀、胃出血、胃胀痛、消化不良、恶心呕吐,改善肠胃相关毛病,搭配足三里穴位可舒缓排便不畅、腹泻等状况。

脾俞穴具有健脾和胃、益气养血、化湿通络的作用,在临床中主要用于治疗腹胀、呕吐、泄泻、水肿、黄疸,以及多食善饥等情况。脾俞穴可以促进脾胃功能,帮助消化吸收,从而缓解腹胀、呕吐、泄泻等症状。


在进行穴位按摩时,要注意保持心情放松,避免在情绪激动或紧张时进行按摩。按摩力度应适中,按摩时间不宜过长。建议每日按摩1-2次,长期坚持将获得更佳效果。通过以上穴位的按摩,可以有效缓解腹胀,调畅气机,增强脾胃功能。同时,腹胀时还需结合良好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若腹胀症状持续不减或加重,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治疗。







中重度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

招募

我们正在开展一项调肠消炎片联合参苓白术散胶囊对中重度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UC)复发的临床疗效评价研究。调肠消炎片是我院院内制剂,治疗UC安全、有效;参苓白术散为健脾祛湿名方,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本项目已经广东省中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基本招募条件

①西医诊断符合中重度活动期UC, 中医诊断符合“湿证”辨证

②年龄在18-75岁之间

③未参加其它药物临床试验者或4周内未参加过其它临床试验

④未在2周内使用中药或中成药,且处于常用生物制剂半衰期之外


如入选您将获得

①全程免费的研究用祛湿方药治疗,1程免费的生物制剂治疗

②研究关键时点免费的胸片、心电图、血常规、尿常规、粪便常规、肝肾功能、输血四项及肠镜检查

③研究关键时点接受随访的交通补贴

④专业且个性化的健康指导建议


如果您或您的朋友符合上述条件, 可以来广东省中医院大德路总院脾胃病科门诊咨询, 进一步了解本研究的详细情况。如果您需要获得进一步的相关研究信息,您可以联系以下负责人。


张海燕主任门诊时间每周四上午(大德路总院研修楼IBD慢病门诊)

王师英副研究员门诊时间:每周二上午(大德路总院研修楼8楼慢病门诊),周三下午、周六上午(大德路总院西区3楼内科门诊)

韩露住院医师门诊时间:每周二上午、周五下午(大德路总院西区3楼内科门诊)


联系电话:广东省中医院大德路总院脾胃病科 020-81887233,分机号34129

联系时间:周一到周五上午09:00—12:00  下午14:00—17:00


【专家简介】
张北平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广东省中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脾胃病科大科主任,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吉良晨教授学术继承人,日本北里大学病院研修医,第六批国家千百十人才高校培养对象,广东省首批杰出青年医学人才,广东省第二批优秀中医人才,入选第8批第9批岭南名医录,2017首批胡润平安中国好医生。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内镜学专业委员会大肠早癌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消化道肿瘤防治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保健协会脾胃健康分会主任委员。
擅长:胃肠、食管早期肿瘤及癌前病变、胆胰疾病的内镜下诊断与中西医结合治疗;各种消化道梗阻的内镜下治疗;炎症性肠病(溃疡性结肠炎及克罗恩病)的中西医结合诊治。
广东省中医院脾胃病科介绍
广东省中医院脾胃病科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中医重点专科,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国家结直肠息肉管理项目分中心、国家胶囊内镜研究中心临床培训基地、国家幽门螺杆菌分子诊断中心广州分中心。牵头成立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内镜学专业委员会大肠早癌专家委员会、广东省中医药学会消化病专业委员会、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内镜专业委员会、广东省中医药学会消化道肿瘤防治专业委员会、岭南中医消化内镜医疗联盟及岭南(华南)中西医结合诊治幽门螺杆菌相关胃病学术联盟
在学术带头人余绍源、罗云坚及黄穗平三位教授指导下,在学科带头人、脾胃病暨消化内镜中心大科主任张北平引领下,大德路总院脾胃病科主任张海燕、二沙岛医院脾胃病科主任叶振昊、芳村医院脾胃病科主任陈延、大学城医院脾胃病科主任刘添文及珠海医院脾胃病科主任赵小青带领团队,继往开来,携团队锐意进取,始终坚持一手中医,一手内镜,医镜融合,致力于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防治消化道早癌以及炎癌转化疾病如慢性萎缩性胃炎、结直肠腺瘤、炎症性肠病,胆胰疾病等,尤擅长消化内镜下3E技术(ESD、ERCP、EUS)等各种手术治疗及术后中医药促进康复,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深受患者欢迎。

供稿:广东省中医院脾胃病科 

执行编辑:王军飞

审核校对:张靓雯

责任编辑:陈佳佳

广东省中医院
致力于传播中医药文化,普及健康知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