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敏】一个承诺

文摘   2024-09-10 09:31   云南  



教师节的敬意

09/10










“在你们读高三之前,我一定要再来看你们。”

2016年3月11日,我的高中语文老师李镇西在快要结束他的课时,这样对他的学生的学生——我的388、394两个班的孩子们说。    


这话是李老师在给孩子们上课上得尽兴时脱口而出的。

我并没有在意。尽管在上完课后,李老师因为要匆匆赶去机场回成都,我们在学校外面的一个小饭馆快速简单地解决午饭时,他又认真地给我说了一遍。我想着只怕是李老师上课上得意犹未尽,刚好这帮小屁孩又招他喜欢,又或许再加上他对丽江的情有独钟——李老师说之前他都已经来过丽江六七次了也不厌倦,以及他无条件对学生的偏爱之心,让他不自禁地随性而说,即便他有这个心,只怕也不一定有时间真能为着这两个班的孩子们专程跑一趟,他那么忙,有那么多更重要的事要做。

因为这个时候,跟李老师重新联系上加了微信、关注了他的公众号“镇西茶馆”后,我已实实在在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李老师的“名”与“忙”是怎么一回事,更打心底里心疼他“老人家”奔波辛苦——虽然实际上李老师看起来比他的学生我要精神百倍,一点也不“老人家”——实在不想再麻烦他,再占用他宝贵的时间了,甚至都为自己之前在没有搞清楚状况就贸然地请他来丽江讲学,而他又如此毫不犹豫地爽快答应,没有让他的学生感到一丝丝的难堪而感动感恩又歉疚后悔,又怎能在搞清楚了状况还麻烦李老师呢?






教师节快乐!

所以,当2017年11月24日李老师打电话说他已经到丽江机场,今天是专门为了兑现他对我的学生许下的诺言而来时,我着实吃了一惊,因为此时我留级教高二的两个班,已经没有教388、394两个班的孩子了,也完全忘记了李老师对这两个班孩子的承诺。我赶紧联系388的班主任周青老师和394的班主任杨丽和老师帮忙协调安排李老师与孩子们见面上课的教室。

李老师下了飞机,不休息地直接来学校跟孩子们见面。

去年,他用我的高中同学宁玮和杨嵩的故事,告诉两个班的孩子们要一生记住的两句话:

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

发掘一个卓越的自己。

今年,他用自己的故事告诉孩子们——用一生的时间去寻找那个让自己吃惊的“我”。


HAPPY TEACHERS' DAY

李老师展示他做校长时给学生搞的“任性而特别”的毕业典礼的照片,有他在舞台上的表演照,他告诉孩子们如果他们只知道四大天王,那就太out了,因为早就有第五大天王了,那就是他。在孩子们的强烈要求和热烈掌声中,李老师现场表演了第五天王是如何上场的,赢得了孩子们更热烈的掌声和笑声。

在欢快的笑声中,时间似乎比平常飞逝得更迅疾,约定好的时间很快就到了,课也已讲完了,大家却都还沉浸其中,舍不得离开,于是李老师在孩子们的盛情下,又给孩子们唱了音乐家谷建芬老师为他的未来班谱曲的班歌,388、394两个班的孩子们特意给李老师唱《成都,成都》这首歌。李老师非常感动,说孩子们的和声太好听了,歌中所唱的玉林街是他住过很久的地方,是他非常熟悉的街道。

李老师与388、394的孩子们短暂的两次见面,仅4节课180分钟,放在孩子们一天在校学习生活的16个小时960分钟(6:40—22:40)里来看,也已经是微不足道的了,更不用说放在他们整个12年的基础教育学习时间里来看了,这么一点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时间,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是不能理解的:这对孩子们的成长能有多大价值和意义呢?更是无法确知这对孩子们是否能足以构成对他们一生的影响。但我想,李老师是确信的。为此,他因为一个90分钟,而郑重承诺了另一个90分钟,并且甘愿为了这一个90分钟,牺牲一天的时间,不顾奔波的辛苦,专程从成都到丽江,只为用他自己的故事,告诉孩子们:用一生的时间去寻找那个让自己吃惊的“我”。再加上第一次的思想传播——发掘一个卓越的自己,做一个“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的人,构成了他的一个完整的对孩子们的教育思想的传播与影响。

今天,当我再次回顾李老师的所作所为,以及他到现在也一直坚持做的,我不仅感受到了他承诺的重若千金,更是感受到了他如同当年那个周游列国去传播他的思想的圣人一样,驾着他的新教育的大船,高举“人是最高的价值”的大旗,以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为引擎,从成都不断驶向全国各地,甚至驶向国外,带着老师,带着学生,驶向他的教育理想,回归本真教育,回归人的教育。

他所告诉我的孩子们的,也正是他所践行的,所以他许诺了,就一定践行;践行了,就确信一定会有好影响。所以,而今退休的他,依然驾着他的教育理想的大船驶向他对自己的一个个承诺,影响着一个个与他接触的人,汇入到他教育思想的洪流里。

“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在第40个教师节之际,以此表达我对李老师的敬意。







说  明


因为行文的需要,文中“自己之前在没有搞清楚状况就贸然地请他来丽江讲学”这句话,表述简单,无法把“请李老师来丽江讲学”的真实情况说清楚,有必要做一个简要的说明:
严格来说,“李老师来丽江讲学”这件事的成全,全得益于习培萱老师的协调和周到安排。
2016年,因高中同学搞同学会而与李老师联系上后,刚好当时我们家小朋友作为福慧学校初中毕业典礼的主持人,发出了一项对家长和同学的号召,“为母校的发展尽点力所能及的力,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我头脑一热,想着如果能请到李老师来为丽江的老师讲学,不是响应支持了我们家小朋友的号召,不是也为丽江的教育作了一小点好事情了吗?于是就把这个事跟我们家小朋友的班主任习培萱老师讲了,习老师是语文老师,也是福慧学校教科室主任,她对李老师非常熟悉,比我了解的还多,她说能请到教育界“北魏南李”的李镇西老师,那太好了。我当时头脑简单,压根儿不知道事情的为难处与复杂性。幸而,请李老师这件事,因为李老师对自己学生的无条件偏爱,我的请求非常顺利,李老师非常爽快地就答应了。除此以外,接下来的所有具体的事情,比如联系谁承办,怎么接待李老师,怎么安排讲学,等等,全是习老师一个人张罗的,后来听她讲起,才知道有很多的不易,真是我所完全不知道的。最后,因为习老师的努力,李老师于2016年3月在丽江福慧学校为老师们做的新教育实验的培训非常顺利与成功。



【作者简介】汪敏,丽江市一中退休教师。


执行主编  和志菊
责任编辑  汪   敏
投稿邮箱  704210558@qq.com

                            

第3370期

免责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立场,与本号无关。

版权声明: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编辑不易,转载请注明文章公众号来源。

关注我们,有纳方大

纳西话賨
努力建设一个融汇不同区域、文化和观念的交流平台,提倡和合共荣,共创共享,唯有团结和合,广纳博取,方可成大致远。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