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神秘的香格里拉
今年三月,有幸再次走进这片净地。一路听着容中尔甲的《扎西德勒》,心情格外的激荡。坐在身边的老婆莫名其妙地看着我说:“悠着点,路还长着呢。”我趁着酒兴放声高歌,朋友们也被我的情绪感染了,激动起来,很狂妄地和我一起唱,渐渐唱累,也感觉到离天越来越近了。
透过车窗外,那巍峨的群山就在脚下,那五色的经幡在寒风中咧咧地向客人们招手,洁白的尼玛堆伫立在路边,像是净地的守护神。这时,我突然有一种还未进入就能感觉到却又说不清道不明的气息充满了整个灵魂,使我的神情变得庄重起来,不敢嬉戏与喧哗。朋友们都和我一样,静静地,只听到“卡擦”的照相声。
星落的藏家,炊烟袅袅,静卧辽阔的草原上。牦牛三五成群地散落在这如诗如画的绿茵上,那么的孤傲,那么的悠然自得。车辆的轰鸣声并没有打破这宁静的时空。远处的如黛群山嵌入碧蓝的天空里,与如茵的大地连成一片,色彩斑斓,错落有致,犹如一幅幅长卷。
车子穿过那片森林,豁然开朗,整个城市映入眼帘。车顺势而下,穿过现代建筑群驶入“独克宗”——香格里拉的古城。站在广场上,第一个映入我眼帘的是:矗立在龟山上的全世界最大的转经筒,从石阶攀登而上,再虔诚地转三圈转经筒,这时的我已经是气喘吁吁、汗流浃背。迎着凉风鸟瞰全城,新开发区洋溢香格里拉的崛起;古城沉淀着古老的文明,诉说着千年的沧桑,把我震慑了,再也不能用照相机记录我此刻的情怀,只是默默地祭拜着、祷告着。
龟山脚下,三股清流分别从三条石龙的口中流出,井水清澈透明,清澈得让许多游客躬身掬一捧来喝。这古井,是古城人们生活的依赖,也是祖先们一段惬意的悠闲时光,我似乎看到了“背水姑娘”的倩影。
“独克宗”古城以木头瓦片石头路闻名的,是保存较完整藏式建筑群,建筑的特点属于藏式碉楼和纳西族干栏式的风格。与丽江相比,少了垂柳流水,多了尘土。丽江的院墙开着花,这里的屋顶长着草。但这里比丽江古得更纯粹,更有神韵。丽江的浪漫可以透过眼睛和心灵,而香格里拉的浪漫则是只击灵魂深处的。丽江的时光柔软,有情调,您一进来就要做好被它抚摸的准备。而“独克宗”的沧桑、古朴,那是让人迷失的,置身其中,不知怎么就没有了方向,看见的,只是深深长长的岁月。沿着当年马帮走过的石头路漫步街头,身着彩色藏族服装的居民从身边慢慢走过,感觉又回到了千年以前。随便歇在一个临街的酒吧里,喝着“藏乡醇”,仿佛看到那彪悍的赶马汉子,听到铿锵的马蹄声。融入古老是一种生活的方式,一种生活的理念,是一种体验,非常的惬意!
到香格里拉不去看一看康藏名寺葛丹·松赞林寺,定会让您遗憾终生。从城里向北望去,就能看到雄伟的寺庙建筑群。奇怪的是,那天天气阴冷,还飘着小雪花,可葛丹·松赞林寺上空却有一方蓝天,总有一缕阳光如舞台上的追光灯,直射庙宇的金顶。我好奇地问身边的一位老者,他虔诚地说:“那是佛光普照,不管风霜雪雨都是这样的”。
从县城出发不到5公里就来到葛丹·松赞林寺。您绝对不会想到它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云南省最大的藏传佛教寺院。您一定会认为那是一个村落,一个少有的美丽而又气派的村落。白墙红顶的碉楼建筑之间,炊烟袅袅,身着各色服装的男女老少漫步其间,悠然自得。当法号声、诵经声和着沉闷的鼓声传到您的耳中时,感觉就完全不同了。就算您是一块石头,也会被感染,也会被打动。
走进寺院,浑身有一种震慑的感觉,总能不经意地回想起自己过去的一切不是,让您有一种莫名的负罪感。在寺院顶端的一间小室里,我有幸见到了葛丹·松赞林寺的大活佛。那是一位慈祥的长者,当他睿智的目光落在我的身上,仿佛有一阵光亮照进我的心灵深处,是温暖,是智慧……面对他我顶礼膜拜,仿佛那是我久违的祖先。一阵温馨的佛音从他的嘴中流出,当他为我挂上一尊放在锦囊中的佛像,我坦然感觉到我已与这片土地结下了早已注定的缘。
走出大殿,站在大香炉旁,亲吻着松柏燃烧的香味,凝望对面的云雾迷茫的天葬坛,午后的阳光从云缝中泻下来,慈祥地照在我的身上,在雪域无孔不入的凉风中,我渐渐地迷失了自己;在藏香的袅袅烟气中,在酥油灯的闪烁中,我渐渐地失去了时间的概念,仿佛游走在未来与过去之间,游走在梵唱和咒语的边缘,仿佛在洗涤身上的罪恶,与天上的神灵沟通,仿佛醍醐灌顶……
依着栏杆,迎着凉飕飕的风,俯瞰寺前的拉姆央措湖。倾听着导游的介绍,拉姆央措湖藏语意为“圣母灵魂湖”,因为它是著名的女神白登拉姆的寄魂湖,所以在神界非常的著名。拉姆央措湖面不大,但在藏区名声很大,景色秀美异常,湖中四季有各种水鸟生息,黑颈鹤、黄鸭等水鸟随处可见。站在扎仓大殿顶上观望拉姆央措湖,它是一个佛自然的投影。天气晴朗时,水清如镜,湖山相映。时而天空会乌云密布,无风起浪,湖水会发出奇特的声响,还会出现各种奇妙景象。据说信徒们同时观看湖景,所见景象却各异,有的还能从湖底影像中看到自己的前世今生。拉姆央措湖中的玛尼堆有它特殊的意义,藏语称之为“崩登”它与对面的山起着相辅相成的作用,对面山上的平台是专供寺院里的僧人圆寂后进行天葬的地方,在进行天葬时,僧人们便到此小岛上的玛尼堆边对死者进行诵经超渡仪式,因此一般情况下是不允许任何人上岛的。
拉姆央措湖西南方这座奇特的山叫做“岽取生”。山形酷似巨鳌“岽”,意为海螺,相传在此山脚下曾出现一对自然白螺,是松赞林寺的镇寺之宝之一,它也是一种佛教法器;“取生”意为巨鳌,传说中此山为白登拉姆门下的一位鳌头护法神的神山。此山腹中有一股常年不枯的小溪,出水清澈洁净,不受到任何污染,所以每到初一、十五或是有重大佛事活动的时候,僧侣和百姓都要到此取水用作煨桑时使用。我眼望着拉姆央措湖和远处的天葬台,似乎感悟到了生命的真谛和烙在灵魂深处的信仰。
转了几个小时,我觉得还在云里雾里,直到法螺响起,我才顿悟过来:佛教是无边的海洋,而我永远只是一名看海者。
在回来的路上,我的心情格外的平静,似乎我的心灵得到涤荡,灵魂得到升华,心灵却依然行走在路上。
作者简介
和世军,男,纳西族,中小学高级教师,任教于鸣音镇中心完小。乐于游览名山胜地,研究民族文化,从小酷爱音乐、美术,喜欢写作。
文章提供 和世军
执行主编 木丽嘉
责任编辑 王 佳
图片来源 网 络
投稿邮箱 704210558@qq.com
◇第3451期◇
免责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立场,与本号无关。
版权声明: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编辑不易,转载请注明文章公众号来源。
关注我们,有纳方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