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些工作/生活装修的案例,让我越发感到沟通的重要性。
可能有些是我以前工作中多少踩过的坑,现在看到了就能够很敏锐地注意到。
这些对于多团队协作沟通、流程管理、减少沟通/返工成本来说,很重要。
1. 关键事情要确保所有人的理解一致。
2. 关键位置的人不能成为沟通的阻碍。
举一个例子,跨部门沟通时候,对接人,就是一个关键位置的人。
一些方案经过他时,ta不能只是个“传声器”,需要真的去核对方案、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如果这个人责任心程度不够,或者能力不到,其实信息通道就不够通畅了,会传达不到位,或者看不到潜在问题。
这个点,对于我们做管理,判断在什么位置放什么样的人,也很有帮助。
3. 沟通时,宁愿过度沟通,也不要缺乏沟通。
这点其实以前写过,我仍然觉得,很多事情再怎么沟通也不为过。
半年前工作中我做过一个分析,也分享出去给更多的人,甚至有人也回复邮件了,也在会议上讨论。但半年后,同样的人仍然在会议上问,这个是为什么来着?这种事情其实发生过很多次。
事实就是,大家非常健忘,转头就忘了。所以有些事情需要经常提,反复提,在重要场合和文档中提及。
如果被拒绝一次也不用怕,下次还可以继续发声。不然别人也许不理解这个事情的重要性。
4. 重要信息要确保对方收到,不要指望他人转达信息。
几乎是一条定律,当涉及多方沟通时,一个人指望另一个人去传达信息,这条信息100%会被遗漏。
对应的方式是:亲自沟通直达沟通对象,或者保证有沟通机制,比如用文档记录沟通要点,逐项检查,这都是确保信息不遗漏的方式。
5. 对于之后要沟通的事情,不要总想着“到时再说”。
想到什么就立马记下来,比如放在文档中,结束时逐条核对。不要靠脑子记,不然一定会遗漏。
6. 与他人相关的事情不要拖延,因为其他干扰因素会增加,加重工作量。
比如有些周期长的工作,有人的工作方式是攒着一段推进,但我会坚持和他人相关、能做的部分尽快推进。
因为我自己也有深刻感受,战线拉长,一方面配合度和关注度一定会下降,另一方面一些客观原因也真实存在,比如合作方的记忆也会模糊,需要花时间再回顾一下之前的要点和细节,更费神。
所以不如一鼓作气往前推进,避免其他各种干扰因素增加。
7. 早推进、早暴露问题、早解决。
用装修举例,后期安装电器,我明年夏天才入住,所以有朋友建议我到时候再安装电器也可以。
但我会结合上一点考虑,也会希望早点安装有问题能尽快解决。对项目来说,其实这种方式也会减少后期出现其他问题干扰了进度的情况。
工作中的一些项目delay,其实就是每一步都卡的理想的时间线,有些问题还没暴露,到时候发现这个问题麻烦处理起来时间长,就耽误了后面的进度。
8. 信息同步和整个picture分享给合作方。
比如装修时,我的设计师很贴心,他觉得提前告诉我后面的一些步骤,担心我会焦虑。
但这点可能分人,有些人可能不愿意提前知道,但我就属于我需要提前知道,这样我可以提前准备一些事情和安排时间。
工作中,我也倾向于认为整个情况分享出来利大于弊,有的人不在意可以不看,但是在意的人可以从中找到有用的信息。
9. 精细化管理的价值体现在,降低协作成本,提升工作效率。
举个例子,在装修中,沟通问题上面都做到了,其实直接带来的收益就是,工人可以少上一次门,材料可以少返工一次,这些都对应的是成本。
工作中一个例子,有个会议由于时差关系我参加不了,需要另外两方电话沟通,他们第一次沟通。这个时候有的人可能就不管了,坐等他们沟通的结果,或者等他们沟通之后再分别沟通情况。
我的做法是,我回复说我参加不了的时候,把有关的文档细节翻出来给到两方,然后让他们参考这些细节、结合最新的要求、其中一方的背景和目标讨论,结束告诉我他们的结论。
这样就减少了他们沟通时候的背景信息交换,也框定了讨论范围,至少省了30分钟。
10. 以上这些沟通方式、手段,可以和项目管理表、任务分配表结合使用,但它们不能取代任何一项。
以上更多的是一些意识和重点,最后落地,其实还是需要有一些书面呈现,简单的比如清单,复杂的比如甘特图,任务分配表,会议记录,定期汇报等,这些都可以看做是“沟通协作”的重要一环。
上面每一条,都是对应着我自己亲身经历过的案例,有些也是吃过亏的,所以在现在遇到一些问题的时候,我能更好地预判。
分享给大家,希望有帮助~
(end)
需要职场1v1咨询的提前预约,流程见这里:找我咨询
我的书中也有一些沟通的基本法则和案例,感兴趣可以点击下方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