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查看】山东省第五届全民阅读推广人
故乡遍布绿水网
作者 | 冯恩昌
我的故乡临朐县,在历史上的很多年份,出现过大旱现象。老天爷几个月或大半年不下雨,庄稼旱死,遍地草荒,老百姓无水吃,生活上遭遇重重困难。1942年,全县大旱,又被日本鬼子、汉奸抢掠,天灾人祸,造成了“无人区”。那年,我6岁,就随爹娘闯了关东,到了10岁那年,共产党八路军解放了家乡,我们才回来了。早先那些年,曾有不少年遇到大旱,幸亏国家扶持,县委、 县政府发动人民抗旱,大力兴修水利工程。1958年掀起轰轰 烈烈的水利建设高潮 ,发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一鼓作气修起两大水库。冶源水库蓄水一亿七千立方米,属大型水库,嵩山水库蓄水五千立方米,是中型水库。这两大水库建成,彻底解决了故乡北部吃水和浇地问题。
两大水库建成后,南部山区,尤其是沙山地区,吃水抗旱还有困难 ,我记得那时自己已干县委新闻秘书 ,县里开万人大会,书记作报告时引用了我写的一句诗:“你这个老县长,只听灌区流水响,就是不为山区人民想一想!”这是群众眼馋灌区丰收,随便说的话。其实不是这样,县里早已在南部山区建淌水崖水库,在沂山建起了沂山水库,在东部山区建了高崖水库,还有大关水库、丹河水库,只是规模小一些。还发动群众遍地开花,修小型水库、塘坝、水囤、水窖,经过几十年的努力, 终于打败了旱魔,故乡成了全国有名的水利典型。冶源水库灌区,两万亩小麦,年年取得大丰收 ,于是我负责新闻报道工作,十几年来我们每年都写一篇小麦丰收稿件,在大众日报发半个版 。嵩山水库建成后 ,由我带领通讯员写出了大型报道:“高峡出平湖,碧水绕青山”,加工地人物典型,大众日报一天发了两个大版,人民日报派来著名记者刘正学,同我一起写出了《青石山区的水库是怎样建成的?》 ,发在二版头条,向世界宣布青石山区能够建成水库。嵩山水库及两大东西干渠,被称为“山东红旗渠”。
我的故乡,缀满着一个个绿水网,不仅消除了旱象,还绘出了山清水秀的瑰丽画卷。发源沂山的弥河,汶河及许多的支流,长期滋润着故乡富饶的大地,山岭间、村落群、无数的景区,都闪耀着水晶的明珠,河溪流淌的银色水网。泉水溪水清无瑕,树木花草因水的养育,生长青葱旺盛。纵贯县境南北的弥河,常年清流不断,成为故乡生态的命脉,也是故乡人的命脉,与它串连一起的淌水崖水库,被誉为黑松林的蓝月亮,县境南部的独特一景 。建在冶源东部 的冶源水库,也称巨洋湖,是山里的蓝色浩淼大海,碧波连天,成为县内的鱼米之乡。被誉为全国七十二大名泉的老龙湾,四季如春的温泉,青青竹林围绕,常年碧水荡漾,呈现着北国江南风光。老龙湾水流东去,汇入弥水到县城一段,水清见底,百鸟戏波,从江南西湖引来的水鸡子,来此安家,不时划水鸣唱,恣意活跃在这里 。河畔柳廊长长,给河水镶上翡翠镜框,天下鸟儿,白天鹅、江南燕 、黄莺儿,都聚集来奏出人间美好生活乐章。水流穿越双城,建有六大公园,如一长排艳丽多彩花园,与绿色屏障似的朐山, 孤纵河岸的粟山,相映出壮丽景象。使得楼台林立焕然一新的县城,也成北国水乡了 。
故乡的泉、河、溪、水湾 水库、水囤、塘坝、,若繁星闪耀在绿色生态之中,彰显着喷吐、流淌、荡漾之姿。那纯洁无污染的水质,那喝着清甜的味道,在故乡显现着独特的风采 。在沂山用圣水泉泡的各种名茶,味道到底有多香,凡来过的游人 ,都品了又品 ,在别地方喝的没有这么清香感觉,为一杯茶都舍不得离开。 我们现在到处流行喝矿泉水,这能比得上沂山顶峰天齐湾的水吗?位于海拔1032公尺的云霄之间,是天然形成的,喝了来此的清纯之水,能不养身颐年?我觉得故乡有这样的水网,滋润出了人间最美好的生态环境,浇灌出了树木花草,五谷庄稼清美之姿 ,香醇之美味,为我们临朐人提供体健神怡的优良条件,一辈子生活在这样的仙境 ,能不为之骄傲、幸福吗?冯恩昌,曾任临朐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兼县文联主席,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全国田园派著名诗人、作家,“农家小院派”代表,冯惟敏传说传承人,已出版文学专著32部,《糖葫芦》《故乡蝉歌》入选全国全日制中学阅读课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