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奎:走进官护山

文化   2024-11-14 22:16   山东  

☞【点击查看】《书香临朐》征稿启事及稿酬方案

☞【点击查看】山东省第五届全民阅读推广人

☞【点击查看】《书香临朐》原创文学作品集

走进官护山

作者 | 张玉奎

临朐县五井镇上的官护山近在咫尺,我却一直没有去,老早就想去看看,未成行的原因多半是懒惰。长期在家无所事事,不客气地说,慵懒成性。一旦有人相约,走出去了反而很想在外面转转,有耍不够的感觉。
那天走出米山磂的山川,导航去五井,是我提议的。我跟国承善先生讲,五井街上吃午饭吧,到我儿子那里吃小笼蒸包去。我儿在五井开蒸包铺一年了我还没有到那里,顺便去看看,到底在五井街上哪个位置,经营状况怎么样。国承善先生听了爽快地答应,并说,正好去官护山看看。他知道我游遍了临朐县山山水水,唯独没去官护山。他在为我设身处地地着想,感谢国先生一番美意。

从回头村东去,在山嵧里行驶,观看着两边的山景,不觉来到一处村庄的边缘,导航提示折北而去。土地平坦了许多,道路依然在两山间延伸,不过山的间距大起来了,青绿的麦苗多起来,柿子树下成趟成行,整整齐齐,看得心爱不已。美好的田园如诗如画。我说这是哪里?自是无趣,国先生也答不上来——我们都是初次到来。随后经过一个村庄,村名是平安峪。这名字好熟,原来在这里,属于冶源镇管辖。经过下一个村庄——赤良峪,深深被两个柿乡的美丽富饶所折服,留给我深刻印象。

经过了清凌凌流淌着的石河,经过了广袤大地上的田园村庄,经过了场面庞大壮观的五井石林,进入五井街,找到要找的蒸包铺,用餐、并作简短午休,随后挺进官护山。

以前在沂源的时候每隔十天八天经过五井一次,那时都是骑着摩托车,查车很厉害,时常转道南河滩,地理可谓熟悉。一到沟底的河滩路,我就知道这条道上通嵩山龙潭湖。道路平坦宽广,河流一路东下汇入弥河。背后是山水水泥,好熟的厂家!这里我走过啊,过去经常走,在沂源那段日子里,且有业务往来。前面就是官护山景区,已经看到字样了。那些年没经过开发,走到这里也不知道有个官护山。
国先生讲的神神秘秘,说官护山是官家的护山,过去是不允许百姓进入的。我倒想听听他说下去,他却说不出个所以然,只谈了这么简单的一点。凭什么不允许百姓人家进去?越想越是个谜。

一条大路通过河去,很快驶进官护山停车场。这是一处面积很大的停车场,很少见到如此的大气规模,我实估不出有多大面积,可容纳七八百辆甚至千辆之多的汽车?每逢节日里这里肯定来很多游客,如每年的国庆节,车辆云集,川流不息地汇聚而来,不是这样宽阔的停车场,肯定不能适应。

往上去从此只能徒步进入景区,高高的台阶石层不记得有多少,好几层楼的高度吧,步步攀登上去,又是一处宽阔的广场。这个广场前面就是官护山景区大门牌坊,面向北,上书“官护山”三个红漆大字,鲜艳夺目。进出口处,几个年轻妇女在那里守着,发票、放人。有出有进,人员倒也不多,算不得拥挤。
这处广场一块块巨大的山石铺地,石与石间缝隙较宽,小沟道虽然不深,走路却也小心绊脚,需时时低头看着脚下。也许这是故意所为,要的就是这种古朴自然的感觉,不用水泥,也不用沥青。这是与别景区不同的。你见过哪里有这样的铺设?没有吧。怕是汽车也很难在上面行驶,也是上不来的。
门票不贵,每人二十元,六十岁过后的人免费一半,二十元就买了两张门票,顺利检票通过。为防出门时验票,我把检过的门票装进裤兜里,做好了出门时之用。
进入牌坊大门就发现旁边的格桑花,里面多的是格桑花,时常遇见成片成片的栽种,可谓广泛种植。据传,格桑花是这里很重要的景色之一、显著特点吧,甚至是标志性的。我沂源县的朋友们那年特意过来观看格桑花,大力特意渲染,并在网上发布消息说临朐有处格桑花的花海,其规模之大令人震撼云云。
格桑花原生地远在西藏,高原上的一种花卉,不择土质,不择气候,不择地形,生命力顽强,几乎各地都适应它的生长,花开艳丽,随风飘摆,怡人身心。霜降过后,一派枯萎,从中依然摇曳着不少花朵,更显娇贵,眼见得阔太太们牵了少妇的手,做弄姿势,花丛里拍照留影。

沿着进门的大路向里走去,不多远道路分岔,一岔两条,形成三岔路口。岔路口处迎面是一座小水库,水位较低。水坝两头分别是两条通向山上去的道路,分列山谷左右。山谷间堵了一座座这样的小水坝,水坝与两边的道路连通。水坝里面每一座都有水,水量不是很丰富,也不是湛蓝的美丽,似有混浊,不是这季节里应有的样子。水里面有鱼,多见一虎口长短的小红鱼,一种观赏鱼,水草里游进游出,时隐时没。我发现水库底无不是用水泥混凝土铺筑了的,以防漏水之用,一直铺到水坝上。
沟谷两旁的道路修建在山坡上,沿沟谷两岸通向山上去,一路丛林浓荫,草木葳蕤之状,不似这季节应有的衰败景象。相夹的两山植被茂密,时有黄栌可观红叶,竟也成片,丛林单纯,不掺杂别的树种。看上去,有的山峰也是挺高拔的,竟有些儿陡峭。

分岔路口处一棵很有些年岁的大柿树,枝繁果盛,招徕十几个游客树下驻足观看,相互拍照留念。国先生生性爱好上树,说是上去摘柿子,走过去哧溜哧溜爬上去,毫不费力,大有走川过涧如履平地之功,哪里像年过六旬的人。我赶忙掏出手机为他拍照留影,并为他喝彩。在众目睽睽之下,他摘了些柿子下来,单个选的,个个肉质肥厚,色泽鲜艳,十足的上等柿子。哪个好他摘哪个,个个够得着,他矫健如猿。
国先生下了树,把摘下的柿子放在树旁的石墩上,我们一同上游而去。

不时经过一处处平坦场地,便于游玩,旁边干净的石上可供坐下来休息。柳树开始叶片变黄,还绿着,泛着一团团青黄色,倒也成阴。中午的气温仍在三十度徘徊,太阳光照依然强烈,阴凉则是个好地方。坐下来休息,观看对岸游人成群;观看山中水塘波光潋滟;观看两岸路畔奇花异草;观看对面山上还有道路、路边铁栏杆横在阳光下反射光辉,闪闪耀眼。听得那山上游客吼叫,似有狂妄。
走到第三座水塘坝上,从这里往上没有再次拦截水流,是最后一座水塘。往下观望,我们走了很久的路尽收眼底,一队队游人不分男女,络绎跟进,也有走下去的。大山是一道不错的景色,主要景色,而人流也是一道景色。若不是有许许多多游客陪同,单就我们两个人而已,就没有多少意思了,哪里还谈得上热闹!

过了塘坝,发现水塘之上一条石块修砌的水渠,穿越丛林中,西端连通着一个幽暗的山洞,甚是引人好奇。国先生告诉我,那是嵩山水库东干渠,山洞是开山引水的隧道。原来,嵩山水库东干渠的位置这样高!看来,龙潭湖的水位就是这样高!处在同一水平线上吗。国先生还告诉我,这条灌渠费了,早就不再使用了,而今也没人种多少粮食。当年,艰难苦奋斗好几年修建而成,花费巨大人力物力,老一辈人刻骨铭心,永世不忘,这样费了,未免可惜。
转到对面道路上,准备返回,坐在树荫下观看柿子树盛果累累。广场地面上掉下熟透的烘柿,本应是皮薄如纸,嘬一口甜蜜到心。里面满满都是蜜甜的柿汁,掉到地上反而给游客带来麻烦,走路躲着走,小心踩在脚下。地上掉下来的不少了,一滩一滩的碰地四溅。
国先生以前来过,知道有处休息的地方,那里连着三层地块树下都是吊床,还可以打悠迁游玩。到了那里,有个年轻女人吊在网兜上,似睡非睡,蜷着身子,弯着脖颈,一束长长的黑发搭在网格上。对于我们的到来,她只启开了眼睛微微观瞧,随后闭上,暇睡。

一路走下来,一路都有人迎面走上去,人人衣着干净,个个打扮漂亮,步履轻盈,不少人谈笑风生,享受美好的野游。难道这就是人生的意义?起码,这是很重要的生活,是一种活法,可调节精气神,愉悦身心。对我来说,回去写写见闻,磨练笔头子,更觉有意义。写作带来的快感,是无与伦比的,只有经常写作、爱好写作的人才有体会。
路边的格桑花时有所见,栽植就是一大片,只可惜来的不是季节,它的花期过了,枝叶枯萎,枯黄一片,甚至发黑发霉,只剩少数鲜花还在开着。路旁海棠果儿累累,满枝满树,熟透了的,摘下来可放进口里尝尝,味道也算不错。君不见,多少游客在品尝!
终又到了那棵柿子树下,一群人在树下拍照,国先生放在石头上的柿子早就不见了,遂放弃,不再上树摘了,沿途奔门口而去。我摸了摸口袋里,那张门票还在,预备着查票。走到那里,人家坐在地上背对着我们,没有起身,也没有动一下。看到这女人,我本想要她介绍介绍为什么叫官护山,也只好把想法灭掉,扬长而去,直奔停车场。

张玉奎,临朐东城人,文学爱好者。

书香临朐
倡导全民阅读,共建书香临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