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查看】山东省第五届全民阅读推广人
百姓心中的“小卖部”
作者 | 冯恩昌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实行了最贴近群众的供销政策,全国上下一级级成立了供销社,县、乡、村按级供应商品。我这一代人,从50年代开始,就经常和片里供销社,村里的“小卖部”打交道,牵动村里每户人家生活的就是“小卖部”。它的规模不大,经营商品的数量很多,有些进城很难买到的商品,去小卖部就买到了,还有着既卖又收的特点,故而在老百姓心中声誉太高了,被称为人们生活的“百宝箱”,越是山村越是边远地区越发这么称赞。为群众日常生活,吃吃喝喝,最实惠的是供销社小卖部,我从事新闻文学写作期间,记得新华社记者专门到我县五井一带,深入细致的采访报道过。听取了普通百姓的反映,他们的呼声很高,赞语多多。说小卖部是咱老百姓的万宝箱、宝葫芦,买什么有什么,又设在咱们的眼皮底下,购物极其方便,价格又合理,都是适用老百姓的商品。
有的大娘说,家里一天三顿饭,饭没长期准备,吃时缺了什么,小卖部就在一条街上,急匆匆一会就到了,馒头、火烧、鸡蛋、米醋、鱼、肉,要什么有什么。有的农家大嫂嬉笑花生的说:“我在厨房里炒菜,切好了菜就要下锅,一看没盐了,大步流星跑到小卖部,花几角钱就买来了。有时做凉拌菜,黄瓜、猪头肉全放盘里了,没有调拌的麻汁,跑去小卖部买上一瓶,马上就能让家人品尝。自有了小卖部,过庄户日子,真真的方便了!”
一个村里有好几处小卖部,货物齐全,衣食住行所用之物全都有,极其特殊的买不到,还可订购。一时手里紧巴拿不出购物现金,还可赊账几天,有些物品可兑换,如馒头用麦子换,白酒用瓜干换,还能随时收购物品,四时的农用品,化肥、农药、菜种,用时现买,能省运输路费。老百姓说起来,这小卖部办到人们心里了,是养育每一个家庭的源泉,有了它就能解决一时困难,人人都说是国家赐予老百姓的福分。
当年,在供销社小卖部工作的人,群众赞誉很高。因为在小卖部接触人广泛,可说天天门庭若市,婶子大娘、媳妇姑娘,所有大人孩子,都去小买部买东西,只要态度好一些,就受欢迎。有的未婚青年,在小卖部工作,成了香饽饽,有一位干供销的青年,长相一般,文化水平不高,村里有两个姑娘争着跟他,有一个谈成结了婚,另一个不满意,得了抑郁症。当时我在山区当教员,都没有干小卖部的吃香,有的姑娘看不起。我那时当完小校长,全家住在岳母家,结交了一个朋友就是小卖部的售货员,我都觉得能和他交朋友,就很幸运了。看起来一段历史时期,供销社小卖部,可说能够掌握一个县一个单位的经济命脉。在遍布镇村的集市上,供销社的商品最红火,尤其是年年召开的物资交流大会,那强大的吸引力,热闹非凡的阵势,可说压到了一切商业单位,独具鳌头。这段辉煌的历史,延续了四五十年之久。
当今伴着经济形式的变化,供销社小卖部的红火年代已经过去,出现了新的商品经济形式,遍布各地大大小小的超市,市场确实更加繁荣。可是最基层的老百姓,仍然迷恋小卖部,特别是久居山村的老人,自己不能开小汽车,全靠徒步行路,他们觉得小卖部,还是一颗辉煌的明珠放光彩。我虽然身居城里,可也觉得小卖部仍是灵活方便的交易形式,不应摈弃,应继续发展壮大,使它在人们生活中大放光彩。冯恩昌,曾任临朐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兼县文联主席,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全国田园派著名诗人、作家,“农家小院派”代表,冯惟敏传说传承人,已出版文学专著32部,《糖葫芦》《故乡蝉歌》入选全国全日制中学阅读课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