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查看】山东省第五届全民阅读推广人
嵩山之阳古村王庄
作者 | 曾昭亭
近日,翻阅1995年由时任县委书记王庆德题写书名、县长王永兴作《序》,县地名委员会办公室编辑出版的临朐县有史以来第一部地名专志——《临朐县地名志》,关于我的家乡,时属吕匣镇的王庄村,是这样记述的:王庄,与劈山沟、豹虎峪,合称王庄村。王庄,在吕匣店子西北4公里,银葫芦山西麓。430户,1680人。镇办初级中学、敬老院设此。元代,周、崔、黄三姓立村,后衰。明初,刘姓自今河北省枣强县乾石桥迁入。以村处黄龙山之右、老虎洞之左,传说龙虎把门后世必出君王,取名王庄。劈山沟,曾名赵家沟,在吕匣店子西北4.2公里处,金葫芦山西南麓,24户,91人。清同治年间,赵文焕自今五井镇北赵家庄迁此立村,得名赵家沟。1958年开发铁矿,劈山为路,遂易为今名。豹虎峪,在吕匣店子西北2.5公里,圈门山西北麓,22户,90人。清咸丰年间,谭姓自今杨善镇谭家小崔迁此定居,因处豹虎洞南侧山沟,得名豹虎峪。
鲁中临朐,秦始置县,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据《临朐县地名志》考证,全县1300多个自然村,仅明代建村的就有800多个,占全县自然村总数的60%。
嘉靖《临朐县志》,“乡社”载:临朐县设有礼让、孝慈、仁寿、忠善四乡。孝慈乡,在县之西南,领社二十有七:朱封社、朱位社、……王庄社、……寺头社、吕匣社、……朱音社。“人物志”载有,王庄村的数位有功名的刘氏族人:举人刘崙,山西孝义知县;岁贡:刘润.直隶保定县丞;刘清.冠带加身……康熙《临朐县志》,“宫观庙阁”载:二郎庙,在王庄社,至县八十里;三司庙,在王庄社。所附陈寅恪之《矿洞仪》文中提及:……又以书堂、白修、仁里、王庄、嵩山为护洞枪手,免杂役,定为制。……
光绪《临朐县志》,科贡表中,对刘氏的有功名之族人及第年代,表述更为详细。举人:刘崙,永乐十五年丁酉,山西孝义知县;贡:天顺、刘润、直隶保定县丞,成化、刘清,宏(弘)治、刘铎。
光绪《临朐乡土志》,卷四载:谭作德,岁贡,小崔人。中年寄居于王庄社玉兔埠。咸丰十一年,遵谕办团,王庄、吕匣、嵩山……等社按户出丁,作德督之,如法操练。卷八“市镇”载:王庄社领二十三庄。地势西南,……社内有王庄集,二、七日市。卷九“山”载:巨洋之西,岿然高大,冠冕西南境之山为东镇左辅者则嵩山也。……其南五里之麓入王庄社境,为黑山,黑山有两峰,土人呼为金葫芦山、银葫芦山。……银葫芦山东为豹虎山,均在王庄社境。又东为黄龙山,在王庄社南。卷十“水”载:王庄河水,发源于嵩山正南麓,约行七、八里,至黄龙山前,合嵩山西南麓水……至石河店子庄同入巨洋。……民国《临朐续志》,“区乡”载,嵩阳乡共领二十二村:白家庄、杨家庄……王庄、铁寨……。“氏族略序 氏族”载:嵩山南王庄刘,为明万户刘从政嫡派,当时祖孙父子、兄弟叔侄,巍科显仕,萃于一门。“矿类”,金银矿,西南山王庄左近,有金葫芦、银葫芦二山,以产金银,故名。“市集”,二、七期,盘阳、董庄、柳山、南流、王庄……。《附邑痒生表》中,有王庄村人刘儒林、刘月川(名刘慧海,民国早期,曾任王庄村邨董,民国八年,与周边三个村里的邨董,倡修黄龙山上的中孚寨,并请嵩山北麓,朱家坡村的同为邑痒生的高居广(1842~1917,光绪《临朐乡土志》主编),撰写了《中孚寨记》碑之碑文。民国九年,倡导在黄龙山东麓,豹虎峪口的刘家大林里,立了《刘氏谱碑》。民国二十四年,又倡导,主持编修了王庄村的《刘氏族谱》)等。所附的两幅手绘地图上,村名标注的均为“王莊”。1991年5月版《临朐县志》,“箕子山乡村名录”载:王庄,在箕子山西北,元代建村,村处黄龙山之右,老虎洞之左,龙虎把门,以为后世必出王,故名。与劈山沟、豹虎峪合为一个行政村。“矿物”载:金银铜,在箕子山乡的铁寨、王庄,寺头镇的李季村以及金葫芦山、银葫芦山一带,蕴藏着金、银、铜、铁等多种金属共生矿床。2012年版《临朐村镇志略》(寺头卷)王庄村志略,是由曾任王庄党支部书记十年的张永峰和刘兴源、宗贵然二位退休教师供的稿。王庄,元代,周、崔、黄3姓立村。因处黄龙山之右,老虎洞之左,踞龙虎把门之势,堪舆学家称,村中后世必出君王故名王庄。后3姓衰。明洪武二年(1369),刘姓始祖刘宽自河北省枣强县乾石桥迁入定居,村名沿称。劈山沟村,……。豹虎峪村,……2000年,为村民生活方便,村落整体西迁2公里,至豹虎峪口处。王庄村南,由临朐县地名办公室撰文并监制,立于1991年3月的《王庄》村名志石碑,其中间虽然有一竖向断裂,但碑文清晰:王庄,位于临朐县城西南二十九公里处,嵩山之阳。东南与箕子山毗连,西北与铁寨村为邻。元朝初年,即一二零六年,刘、王二姓立村,初名刘家王庄。明朝初年,又有刘姓一族自河北省枣强县徙入,宗姓,自山西省洪洞县迁入,渐简称现名。农历逢二、七集。今居户有刘、王、张、潘、宗、马、赵、范等姓。王庄界内,土地肥沃,矿产丰富,一九八七年,采用国内先进设备,开采砂金矿。此碑文,初稿,不知由何许人撰写,至少存在四处不妥:一,未将村中曾经的姓氏,当今三十多个姓氏,刻录其上,用了一个“等”字代替;二,立村时间,为元朝初年,即一二零六年。查元朝的时间范围是,1271~1368年;三,未提相传的崔、周、黄三姓立村,却变成了刘、王二姓立村,初名刘家王庄。经考证,王庄的刘氏,有三支派,一为枣强刘氏,为明初迁入,另二支为清末、上世纪六十年代迁入的杨善薛家庙刘氏、蒋峪刘家庄刘氏;王姓也有三支派,为清代、民国年间迁入。因此,曾初名“刘家王庄”,让人感觉有些人为编造之嫌疑(“刘家王庄”说,在1991年5月出版的《临朐县志》,及四年之后编印的《临朐县地名志》中,未有提及);四,宗姓,自山西省洪洞县迁入,按照《宗氏族谱》的记载,是清代自县内的上五井村,迁入王庄的。王庄,是嵩山之阳立村较早的村庄,嵩山大崮,像一位慈祥的老人一样,护佑一方。自元代立村,约七百年间,无论是旧时的乡、社制,还是后来的人民公社、乡、镇体制,一直称作王庄,就连附近村庄里的人,在外也说是王庄的。 惜,上世纪七十年代农业学大寨期间,村庄西山原刘家老林的许多古墓,被扒掉,满山的古树名木,被杀伐一空;村中的好几棵几百年的古槐树,在新村规划时,未被保留。因此,留存古迹极少。好歹,民国九年立于黄龙山东麓、豹虎峪口,宅科坪刘家大林的那幢《劉氏譜碑》,得到族人保护,现在,还在原处矗立着。我的祖籍地是五井镇下五井东村。当年,我爷爷嫲嫲带着已经14岁的父亲和大姑等六个子女,自下五井到王庄村东的豹虎峪里避乱闯穷,已经百年,我出生、成长于王庄,在王庄小学、王庄联中里上的学,现在,原箕子山乡二十多个村庄的孩子们,都在王庄小学里上学。四十多年间,我填过的所有表格上,在籍贯一栏里,写的都是(寺头公社、箕子山乡、吕匣镇、寺头镇)——王庄(大队、村)。曾昭亭,1959年2月出生,寺头镇王庄村人,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退休干部。县政协特邀文史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