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查看】山东省第五届全民阅读推广人
“封禅”杂谈
作者 | 李守祥
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中,有一种祭祀文化叫“封禅”。“封禅”发端于上古时代,终结于宋代,一说清代。关于“封禅”,文献中有很多记载。封禅,中国古代帝王为祭拜天地而举行的活动。《史记·封禅书》:“在泰山顶上筑坛祭天,报天之功,故曰封,在泰山下祭地,报地之功,故曰禅”。封禅,作为宗教祭祀的专用名词,特指帝王们在泰山举行的祭祀活动,还必须在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之时进行。从近年考古资料来看,其起源或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先民筑坛祭祀的习俗,是非常幽远的。“封禅”、“帝王登封”之词不可乱用,如果有人说,某帝王登封鲁山会贻笑大方的。帝王“封禅”还涉及到梁甫山。梁甫山,即梁父山,在泰山下,又名映佛山,坐落在新泰境内的徂徕山东。秦始皇“封禅”时,封泰山而禅梁父。汉武帝、汉光武帝亦有此举。汉乐府流行的《梁父吟》,更是脍炙人口的名曲,以“梁父”为名。
二、为什么选择泰山封禅?
比泰山高大的山有好几座,那么帝王为什么钟爱泰山呢?这里有两方面原因。其一:海岱间,泰山最高,为“天下第一山”,因此帝王应到最高的泰山去祭拜天帝,才算受命于天,这是古代帝王的最高大典,而且只有改朝换代、江山易主,或者在久乱之后,致使天下太平,才可以封禅天地,向天地报告重整乾坤的丰功伟业,同时表示接受天命而治理人世。其二:泰山之所以被称为五岳之首,那可不是因为它海拔最高,而是因为这里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上古时期,华夏先民活动的范围是一个以河南嵩山为中心点,西到华山一带,东到泰山并以东广大区域,南到恒山、北到衡山一带。这片土地,就是最早的“中国”。山东自古称东夷,“夷,从大从弓”,始于尧时后羿。东夷不仅仅是地理方位,更是民族概念,其始祖是东方青帝和木神句芒。传说:青帝是伏羲与女娲的长子,被封于海岱,为一方君主,其德如山,其行如风,善治民,有大功。因东方属木,木为青色,遂名“青帝”。在考古发掘中,淄博1.3万年前赵家徐姚遗址见证了“青帝”的事实。青帝在位时,其丞句芒,长于稼穑,善于辅政,勋业卓著,有美名。当时,青帝与句芒深入民间,了解百姓生活,关心百姓疾苦,传授种田和打猎技术,足迹遍布泰山周边广大地区。青帝在位时,还经常带领百官到泰山、梁甫山等地举行祭祀活动。后来青帝驾崩后就被封为春之神和百花之神,句芒被封为木神,主管树木的发芽和生长,分管东方的神树扶桑。而春季、百花、树木则象征着新生、希望和活力。《列子》“自古72氏封禅泰山”,就缘起于上古人对青帝与句芒的国祀,后来演变成“古72氏帝泰山封禅”这一道统精神。
三、历史上有多少位帝王封禅?
中国古代帝王为加强自己的统治,不约而同的宣传“神权天授”理论,为了使这种理论得以证明,便有了封椫泰山的活动,使泰山祭天的作用得以延续,封建统治者的这种行为让泰山在人们心中的神山地位进一步强化,随后成为每代帝王一生必须的大事之一。根据史料,封禅泰山的帝王仅有6位,他们分别是秦始皇嬴政、汉武帝刘彻、汉光武帝刘秀、唐高宗李治、唐玄宗李隆基以及宋真宗赵恒。另外一些资料则列出12位封禅泰山的帝王,除了上述6位之外,还包括二世胡亥、章帝刘烜、安帝刘祜、隋文帝杨坚、清圣祖玄烨和清高宗弘历。由于历史记载的不完整和不一致,封禅泰山的帝王人数和具体细节可能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5000年以来,东夷出现许多个杰出君王,都会来到泰山封禅,他们把泰山当作“圣地”,去泰山缅怀先君明臣的治民功德。泰山一带是青帝的封地,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在帝王封禅影响下,从达官显贵、富商大贾、黉门学子到布衣百姓等各阶层人士纷纷登泰山献祭、烧香,以求得到神灵护佑和心理慰籍。据老人们讲:解放前,当地四邻八乡的善男信女经常到泰山烧香,有时每年一次,有时隔几年一次。他们自备干粮,结伴而行,往返一次半月有余。出门前须沐浴更衣,言行拘谨,路不拾遗,以表内心的虔诚和敬畏。据《封禅书》记载,春秋时代,齐桓公称霸于诸侯时,曾想封禅泰山,他向国相管仲咨询有关封禅的历史。管仲回答说:“古者封泰山禅梁父者,七十二家,而我所记着的有十二家”,分别是无怀氏、伏羲、神农、炎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禹、汤以及周成王。管仲还劝阻齐桓公说:“现在齐国内不见凤凰来仪,不见麒麟踪影,不见一尺八长的谷穗,到处蓬蒿遍地,杂草丛生,在山上经常听到猫头鹰的叫声,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如何能去泰山封禅?”齐桓公听后,只好作罢。李守祥,临朐县嵩山小学数学教师,出版个人专著《山那边——我的体验教育》一部。业余时间喜欢公益助学。他常说:多一腔真爱,多一份关怀,就是最好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