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公开课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文摘   教育培训   2024-10-16 08:10   山东  

一、关于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是否需要出示存在争议;特别是情感目标有没有出示的必要;(二)即使需要出示教学目标,是否可以将教学目标改成学习目标或者学习任务;

(二)教学目标表述的具体性和明确性。知识目标是否可以直接用“识记、理解”等开头;能力目标是否课题直接由学生“能够做什么”以此做到目标明确,而不是“培养学生什么样的能力”;  

(四)既然出示了教学目标,教学的最后环节是否应该重新回馈到教学目标中来,以展示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度,这应该是课堂教学的一个完整的循环。

二、关于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过程中需体现出教学重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地位或者说要具备教学重点解决的过程,部分课堂教学中列出了列教学重点,但是未能体现出该知识点的重点地位;教学难点也存在突破教学难点过程体现不出的现象。

三、关于公开课课题的选择:

学校公开课课题的选择是否可以与教学进度统一起来,有没有必要多次重复选择同一个课题进行公开课展示,或者至少让每一次公开课课题均匀分布在课程教学内容的不同部分,以利于增强高级别公开课的适应性和质量的提高。否则一旦课题由举办部门选定,给讲课者造成不必要的麻烦,甚至强烈的不适应感。

四、关于课堂教学的流畅性 

课堂教学环节的流畅性是评价课堂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是过于流畅的教学环节或者师生互动环节可能不利于教学的整体评价。课前演练无可非议,并且还有很大好处,但是将演练的班级学生直接用于公开课,在校内公开课中可以做到环节流畅,师生互动充分。一旦到其他学校进行公开课展示,学生主体发生变动,可能给讲课流程带来意想不到的麻烦。

五、关于“小步子,积极反馈、及时强化、巩固”的原则应用问题: 

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知识点的及时巩固和强化,否则教学效果会大大折扣。课堂教学中存在巩固强化不及时的现象。所以能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取小步子、积极反馈的原则组织教学。但是目前大部分课堂内容满满当当,学生疲于应付,就连任课教师也担心讲不完,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不能够很好的消化吸收,甚至在没有理解的情况下,课堂内容已经转到下一个环节。

六、关于减少单节课堂容量的问题:

课堂容量过大是公开课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是否把现有的单节课堂容量分解为两节课来完成,需要大家思考。对于同一个知识点,由于课堂内容较多,对于一个知识点,最多只采用一个例题或只操作一次,知识、技能的巩固效果可想而知。当时听懂了、会做了、等到下节课,基本忘记了。听课过程中,没有一节课按照小步子(少讲、精练)积极反馈反复练习的原则来组织课堂,就是因为课堂容量比较大,怕讲不完。

七、关于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先后顺序问题:

实习课能否按照老师直接列出尽可能详细的操作步骤,直接按操作步骤去操作。目前为止大部分实习公开课都是按照老师先讲理论然后由学生去操作的步骤。但是,学生最感兴趣的是操作的成功。大量相对复杂的理论或图示甚至连听课老师都理解不了很难想象学生会如何去消化吸收。理论理解的疲惫之后再去验证理论、实习操作,信心不足、理解不了的前提下,练习时间又明显不够,往往出现理论学不到,实践技能也掌握不了的结果。技能的掌握是教学的目的,也是检验实习课的唯一标准。理论的讲授只是手段。同时,先操作,会操作之后再去理解原理或操作的理论根据,能够更好的巩固技能的掌握。若时间不够,至少已经掌握了操作技能。达到了教学目的。再者,职校学生的现状,相当部分同学根本理解不了理论。(后附文章做进一步解释)

八、关于课堂教学中思维梯度的问题:

能否将课堂讲解的逻辑思路在进一步细化,实现多梯度、小跨度,特别是在理论讲解中,存在教师思路跨度太大的问题。任课教师可以从一个层面轻松地跨到另外一个层面,但是听课教师怀疑学生能否跨的上去。

九、关于多媒体教学的运用:  

多媒体教学的运用最终目的在于以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晦涩的教学内容,形象直观性是多媒体在教学中唯一的可用之处。不要为了使用而使用。但是,过于花哨的画面、人物图像往往会分散学生注意力。往往不仅仅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而且会起到负面作用。同时也出现了教师展示的多媒体课件挂出了第一页,然后整节课再也没用过的现象。因此,如何使多媒体的运用要恰到好处值得大家思考。

十、关于练习的及时性和频率问题:

学生的练习应该贯穿于整个课程的始终,成为教学的主要内容。动手练习或操作是训练学生能力的最有效方法。直接针对教学目的。要尽可能的提高教师讲解的效率、减少讲解的时间,从而要采取各种形式,变换着方法去练习,有时能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同时,课堂教学过程中(包括自习)课堂秩序难以控制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学习任务不明确,学生没事可干,只要学生有明确地干不完的学习任务,课堂秩序不用维持。

十一、关于学生思考时间的问题 

知识点的讲解要留给学生适当的思考时间。每一个公式定理的讲解过程一般涉及到推理论证,因此,推理论证过程中,每一步讲解论证完毕都要留出适当的时间给出思考的时间,而不是匆匆的进行下一步的讲解推理。只有及时深入思考回顾才能加强理解效果,否则,随学随忘。

十二、关于教学过程中的双边反应的问题

学生反应积极并不一定代表学生知识理解较好,过于积极则给人留下课堂演练过的怀疑。而适当的疑惑、甚至学生沉默则正好反映学生思维的深入积极的配合,最为极致的表现则是学生提出不同的见解。

更多相关资源请关注

 

王迎新工作室
主要推送个人对青春期学生德育、管理、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师德师风建设、教师成长、职业教育教学管理、示范校建设、专业建设、教学诊改等方面的个人研究成果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