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说话的空间留给学生

文摘   教育培训   2024-10-16 08:10   山东  


刘德恩教授在《职业教育心理学》中提到师生交往中的三个步骤:“移情”、“尊重”、“具体化”。通过这三个步骤可以正确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进而指导老师作出正确的反应。所谓的“移情”就是要学会设身处地的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聆听学生的心声,以便于完全深刻的理解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要让我们的学生多说话而不是总是倾向于制止学生的倾诉或者解释。你让他说就行。只有学生说得多,我们才能够有时间对学生的语言进行思考分析。我们的学生表达了什么,为什么说这些,他说的是不是真正表达出了自己的意思,她说的是真的还是假的,是不是前后矛盾。我们的学生此时此刻的心情是怎样的,他想得到什么等。老师不让学生充分表达,我们无法对以上问题进行判断,也就不利于我们对学生后续的反应,只能凭着我们的直觉、经验自发的反应来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做出应对。现实中我们必须检讨自己对学生的自然的直接的反应,必须分辨是非善恶。精神病院里住满了小时候受到父母自发反应伤害的病人。他们的父母的讲话都是发自肺腑的,他们的话语里充满了谩骂和侮辱。我们赞成以诚待人真实自然,但是反对貌似坦诚时则冲动的言行。要鼓励学生多说,老师要静静的去听,能够有效地疏导学生的心情,拉近师生之间的感情。心里有委屈、心里不平衡总得找个人去倾诉一下。老师要善于成为学生倾诉的对象,并且学会体验学生对你进行倾诉过程中的乐趣。有的时候听学生叨叨唠叨给自己倾诉也是一种乐趣。认同学生的感情,注意倾听学生的谈话,当学生觉得自己的感觉被接受和理解以后,怒气就平息了。实际上学生向你倾诉完了,学生的心情就舒畅了,心里就接近平衡了,老师就更加了解自己的学生了,同时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就更近了,老师对学生的影响力就提升了,学生就更容易自发的主动地接受老师的建议了,我们对学生的引导就更有成效了。在倾听学生诉说的过程中,我们要从目光、动作等各方面体现出对学生的重视。如果你对学生的诉说,一副不耐烦的样子,不理不睬、左顾右盼甚至做别的事情,学生体会不到你对这件事情的重视,学生就不会将诉说进行下去,同时会对老师产生反感。所以,要对学生的倾诉及时表示肯定和同情。寻求理解与同情是学生倾诉的原始动因我们通过注视学生、点头、做自己的解释、追问、请求重复等充分表达了对学生的重视、肯定和同情,也引发了学生更加深入的倾诉,也有利于揣摩学生的心理,准确领会学生表达的正确含义,目的,从而为自己的回应奠定基础。


更多相关资源请关注

王迎新工作室
主要推送个人对青春期学生德育、管理、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师德师风建设、教师成长、职业教育教学管理、示范校建设、专业建设、教学诊改等方面的个人研究成果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