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21”学生管理模式探索与实践

文摘   教育培训   2024-10-16 08:10   山东  

   “4321”学生管理模式探索与实践

近年来,随着学校办学质量的提升,学生规模迅速扩张,学生管理工作难度进一步增大,学校全体教职员工深入实践、及时总结、反复验证、提炼,逐渐形成了具有学校特色的以四种综合素养为主要内容以三全管理为主要形式以课堂教学和活动开展为两种途径以学分制管理为主要保障的学生管理新模式——“4321”学生管理新模式。

  • 四种素养的养成是学生管理的主要内容

(一)全面加强学生道德素养教育

1.根据需要及时修订完善制度。优化、修订学生德育教育管理工作实施细则、“德育学分制”、“全员育人导师制”管理考核办法、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管理细则等系列制度,推进制度的落实,形成德育素养教育的长效机制。

2.开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梦”为主题的系列主题教育活动。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学校建设和发展的基础工程,利用宣传栏、网络、广播、电子屏、漫画展等形式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梦”主题教育,要求学生全面理解、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引导学生掌握主要内容,明晰历史渊源,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民族自信、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开展主题教育系列活动,组织艺术周、艺术节,利用传统节日和重要纪念日,广泛开展以中国梦为主题的理想教育。

3.抓好日常行为规范、文明礼仪教育。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精神内涵;推行班级规范化、精细化管理,注重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做到坚守和践行,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学生日常行为准则和自觉奉行的理想信念。开展“讲文明、抛陋习、争做文明之星”活动。加强法制道德教育,开设《法律与道德》课,聘请法制副校长,开展法制教育讲座参与指导《法律与道德》教材编写和课程教学。

(二)不断提高学生文化素养

1. 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整合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落实山东省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指导方案,开齐、开足、必修文化课程,增加人文素养内容;积极探索文化课和专业课的渗透融合改革,寓文化基础和人文素养教育于专业学科的课堂教学之中。

2.组织内容丰富的第二课堂活动。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组织活动社团和兴趣小组。精心打造主题鲜明、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参与实践的学生社团活动。

3.组织社会实践活动、文化体育艺术活动和创新竞赛活动。组织学生利用专业知识、技术、技能,走进社区、养老院开展社会实践与服务活动。开展校园文化艺术节、技能节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和学生创新创意设计竞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4.加强校园文化和信息化建设。加大投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形成文化底蕴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加强信息化建设,建成信息化教学系统、网络电子图书系统,开放阅览室、图书室,增加图书阅览量,增强学生文化知识素养。

(三)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升学生职业素养

1.开展职业道德教育活动。开设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道德教育课程,定期开展职业素质培训研讨;利用学生社团开展专业技能大赛、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的职业发展、沟通协作、组织管理等职业能力得到提高。以“敬业、守信、规范、安全”为主题开展讲座、报告会、征文比赛、演讲等系列职业道德宣传教育活动;分专业聘请企业管理人员开展专题讲座,组织报告会、职业道德征文比赛等活动,使学生的职业发展、沟通协作、组织管理等职业能力得到提高。

2.引进企业管理制度和文化。引进企业文化、企业兼职教师、企业管理制度进校园,在专业学习、顶岗实习、社会实践过程中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和安全意识教育,增强学生对职业理念、责任和职业使命的认识与理解,实现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的高度融合。

(四)积极开展公民素养教育

1.开设传统文化选修课,开发传统文化校本教材。

2.组织传统文化主题教育活动。开设“国学大讲堂”,组织传统文化报告会、专题讲座、传统文化诵读、演讲、歌咏、征文比赛,开展感恩教育活动,形成浓厚的公民素养教育氛,提高学生传统美德和个人品德。

3.建设优秀校园文化。推进产业文化进教育、企业文化进校园、职业文化进课堂,加强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等方面的建设,建设凝心聚力的团队文化、锐意进取的创新文化、知难而进的创业文化、校企合作的实训文化、健康温馨的宿舍文化等文化体系,全面推进校园文化建设。

  • 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管理育人机制

(一)实行全员育人导师制的实施。为了应对学生管理力量不足,班主任压力过大、学生管理突发事故难于预防等难题,每一名教师承包六到八名学生具体的学习和生活教育管理,让教师与学生的明确对接,实践中逐步完善了具有学校特色的奖惩和考核制度,让特定学生的教育管理成效直接与特定教师的工作成效挂钩,分管学生的稳定、学习、进步、违纪、获奖等情况直接分门别类的与特定教师工作成效联系起来,实现了责任明确、利益直接、分配和奖惩方法简单易行的目的,有效的提升了每一名教师参与学生教育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每日填写成长记录,与分管教师实现思想的直接碰撞和交流成为教师充分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和针对特定学生特定情况及时采取灵活教育应对措施的重要手段,成效明显,能够有效地预防学生管理突发事件和难点问题的出现。

(二)实施全过程管理。就是从学生入校到学生毕业的全部过程都要有教师参与到分管学生的管理中,(课堂教学时间由任课教师全权负责,所以课堂教学时间除外)实现学生学校生活的全过程教育管理,后来逐渐延续到学生的家庭生活过程,逐步增强了学校与家长的充分交流和完整互动有效提升了学生教育管理的效率特别是对学生突发事故的预防成效特别明显。

(三)全方位管理。主要是为了消除学生管理死角,减少学生非正常行为的空间。对此学校整体规划、科学分工,把全体教职员工分为五部分,每周五天都有特定教师在特定的学校空间内值班,包括学生宿舍和就寝的全过程,既能及时与学生交流互动又能够有效的防止违规违纪行为,也能够实现学生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

三、活动和课堂是学生管理成为学生管理的两种重要途径

(一)以活动促管理是学校提升学生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职业教育是名副其实的素质教育,活动是实现人人有其才的重要路径。大量活动特别是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是职业教育区别于普通教育的重要标志。没有活动的职业教育是一潭死水,科学的开展特定主题的活动成为提升学生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也是提升学生管理水平的重要渠道。因此,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需要在大量的活动开展中来完成。在活动开展中对学生进行管理能够充分实现师生之间的有效交流和互动,有效地减少管理过程中的障碍,增强学生管理的实效性,同时活动的开展也是有效培养和充分发挥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重要路径。学校每学期都要根据四种素养养成的需要制定各种活动开展的计划方案,利用学生社团开展大量的学生活动,有效的提升了学生的自我管理水平和学校的整体管理水平。

(二)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对学生管理的重要作用。课堂教学是学生管理的重要途径,很多德育课程的开设就是以学生德育管理为直接目的。学生管理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离开课堂教学的学生管理是不完整的学生管理,是一条腿走路的学生管理。任课教师是学生管理的最主要力量,仅仅依靠班主任的学生管理是孤立的学生管理,齐河县职业中专在组建学生管理中的统一战线做了大量的工作,全员育人管理就是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充分发挥出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的合力,有效的提升了学生管理的效率。

四、学分制是学生管理重要保障条件

(一)学分制实施的初步探索

齐河县职业中专学分制实施是首先在学生德育教育中探索实施的。“德育学分制”旨在变管理为服务,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为学生提供一个宽松、自主的学习环境,打破旧的主观评价学生的评价体系,将德育活动制度化、学分化,德育目标详细化,它也是为了增强同学的规则意识,懂得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同时也是为了更好的引导学生为自我发展做积极准备。

(二)学分制实施的基本内容

“学分制”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必须获取一定的学分,否则将影响学生的毕业和评优、甚至优质就业机会的选择权。它对学生在校期间的日常行为规范、学生态度、个人生活习惯、集体活动表现,社团活动,遵守学校纪律等方面情况进行了全面考评,由学生处、班主任、班级德育学分评定小组共同操作,学校专门成立评定督促小组,督促考评小组经常经和公正化。通过德育学分制的推广,促进学生自身管理日常事务的能力。

(三)学分制实施的优点

1.突出学生行为表现,使其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是对学生进行的整体评价,把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思想行为变化通过分数的加减,促进学生自主调节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的提升。

2.寓德育于其他各育中,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学校在实践过程中,对于学生日常行为中的正面和负面行为、学生活动参与情况、德育课程的学习、考勤情况分别赋予特定的分数,以综合分数变动来促进学生综合素养提升的主动意识,以高分数来获取荣誉的获得甚至优质就业的选择权。

3.突破学科职能思想,增强德育合力。“德育学分制”要求班主任、任课教师、甚至社团活动的组织者都要参与到学生的分数评价过程中来,容易形成德育和管理的合力减少管理过程中的矛盾冲突和不必要的内耗,有效的提升学生管理的效率。

4321”学生管理模式的探索是学校全体教职员工在教育教学管理实践中逐步探索总结出来的,成效是明显的,有效的提升了学生管理的效率,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介绍给职教同仁,以供借鉴,随着社会条件的变迁和实践的深入,还会遇到很多问题,我们将义无反顾的坚持和探索下去。


近年来,随着学校办学质量的提升,学生规模迅速扩张,学生管理工作难度进一步增大,学校全体教职员工深入实践、及时总结、反复验证、提炼,逐渐形成了具有学校特色的以四种综合素养为主要内容以三全管理为主要形式以课堂教学和活动开展为两种途径以学分制管理为主要保障的学生管理新模式——“4321”学生管理新模式。

  • 四种素养的养成是学生管理的主要内容

(一)全面加强学生道德素养教育

1.根据需要及时修订完善制度。优化、修订学生德育教育管理工作实施细则、“德育学分制”、“全员育人导师制”管理考核办法、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管理细则等系列制度,推进制度的落实,形成德育素养教育的长效机制。

2.开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梦”为主题的系列主题教育活动。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学校建设和发展的基础工程,利用宣传栏、网络、广播、电子屏、漫画展等形式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梦”主题教育,要求学生全面理解、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引导学生掌握主要内容,明晰历史渊源,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民族自信、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开展主题教育系列活动,组织艺术周、艺术节,利用传统节日和重要纪念日,广泛开展以中国梦为主题的理想教育。

3.抓好日常行为规范、文明礼仪教育。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精神内涵;推行班级规范化、精细化管理,注重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做到坚守和践行,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学生日常行为准则和自觉奉行的理想信念。开展“讲文明、抛陋习、争做文明之星”活动。加强法制道德教育,开设《法律与道德》课,聘请法制副校长,开展法制教育讲座参与指导《法律与道德》教材编写和课程教学。

(二)不断提高学生文化素养

1. 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整合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落实山东省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指导方案,开齐、开足、必修文化课程,增加人文素养内容;积极探索文化课和专业课的渗透融合改革,寓文化基础和人文素养教育于专业学科的课堂教学之中。

2.组织内容丰富的第二课堂活动。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组织活动社团和兴趣小组。精心打造主题鲜明、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参与实践的学生社团活动。

3.组织社会实践活动、文化体育艺术活动和创新竞赛活动。组织学生利用专业知识、技术、技能,走进社区、养老院开展社会实践与服务活动。开展校园文化艺术节、技能节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和学生创新创意设计竞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4.加强校园文化和信息化建设。加大投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形成文化底蕴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加强信息化建设,建成信息化教学系统、网络电子图书系统,开放阅览室、图书室,增加图书阅览量,增强学生文化知识素养。

(三)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升学生职业素养

1.开展职业道德教育活动。开设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道德教育课程,定期开展职业素质培训研讨;利用学生社团开展专业技能大赛、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的职业发展、沟通协作、组织管理等职业能力得到提高。以“敬业、守信、规范、安全”为主题开展讲座、报告会、征文比赛、演讲等系列职业道德宣传教育活动;分专业聘请企业管理人员开展专题讲座,组织报告会、职业道德征文比赛等活动,使学生的职业发展、沟通协作、组织管理等职业能力得到提高。

2.引进企业管理制度和文化。引进企业文化、企业兼职教师、企业管理制度进校园,在专业学习、顶岗实习、社会实践过程中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和安全意识教育,增强学生对职业理念、责任和职业使命的认识与理解,实现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的高度融合。

(四)积极开展公民素养教育

1.开设传统文化选修课,开发传统文化校本教材。

2.组织传统文化主题教育活动。开设“国学大讲堂”,组织传统文化报告会、专题讲座、传统文化诵读、演讲、歌咏、征文比赛,开展感恩教育活动,形成浓厚的公民素养教育氛,提高学生传统美德和个人品德。

3.建设优秀校园文化。推进产业文化进教育、企业文化进校园、职业文化进课堂,加强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等方面的建设,建设凝心聚力的团队文化、锐意进取的创新文化、知难而进的创业文化、校企合作的实训文化、健康温馨的宿舍文化等文化体系,全面推进校园文化建设。

  • 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管理育人机制

(一)实行全员育人导师制的实施。为了应对学生管理力量不足,班主任压力过大、学生管理突发事故难于预防等难题,每一名教师承包六到八名学生具体的学习和生活教育管理,让教师与学生的明确对接,实践中逐步完善了具有学校特色的奖惩和考核制度,让特定学生的教育管理成效直接与特定教师的工作成效挂钩,分管学生的稳定、学习、进步、违纪、获奖等情况直接分门别类的与特定教师工作成效联系起来,实现了责任明确、利益直接、分配和奖惩方法简单易行的目的,有效的提升了每一名教师参与学生教育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每日填写成长记录,与分管教师实现思想的直接碰撞和交流成为教师充分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和针对特定学生特定情况及时采取灵活教育应对措施的重要手段,成效明显,能够有效地预防学生管理突发事件和难点问题的出现。

(二)实施全过程管理。就是从学生入校到学生毕业的全部过程都要有教师参与到分管学生的管理中,(课堂教学时间由任课教师全权负责,所以课堂教学时间除外)实现学生学校生活的全过程教育管理,后来逐渐延续到学生的家庭生活过程,逐步增强了学校与家长的充分交流和完整互动有效提升了学生教育管理的效率特别是对学生突发事故的预防成效特别明显。

(三)全方位管理。主要是为了消除学生管理死角,减少学生非正常行为的空间。对此学校整体规划、科学分工,把全体教职员工分为五部分,每周五天都有特定教师在特定的学校空间内值班,包括学生宿舍和就寝的全过程,既能及时与学生交流互动又能够有效的防止违规违纪行为,也能够实现学生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

三、活动和课堂是学生管理成为学生管理的两种重要途径

(一)以活动促管理是学校提升学生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职业教育是名副其实的素质教育,活动是实现人人有其才的重要路径。大量活动特别是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是职业教育区别于普通教育的重要标志。没有活动的职业教育是一潭死水,科学的开展特定主题的活动成为提升学生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也是提升学生管理水平的重要渠道。因此,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需要在大量的活动开展中来完成。在活动开展中对学生进行管理能够充分实现师生之间的有效交流和互动,有效地减少管理过程中的障碍,增强学生管理的实效性,同时活动的开展也是有效培养和充分发挥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重要路径。学校每学期都要根据四种素养养成的需要制定各种活动开展的计划方案,利用学生社团开展大量的学生活动,有效的提升了学生的自我管理水平和学校的整体管理水平。

(二)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对学生管理的重要作用。课堂教学是学生管理的重要途径,很多德育课程的开设就是以学生德育管理为直接目的。学生管理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离开课堂教学的学生管理是不完整的学生管理,是一条腿走路的学生管理。任课教师是学生管理的最主要力量,仅仅依靠班主任的学生管理是孤立的学生管理,齐河县职业中专在组建学生管理中的统一战线做了大量的工作,全员育人管理就是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充分发挥出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的合力,有效的提升了学生管理的效率。

四、学分制是学生管理重要保障条件

(一)学分制实施的初步探索

齐河县职业中专学分制实施是首先在学生德育教育中探索实施的。“德育学分制”旨在变管理为服务,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为学生提供一个宽松、自主的学习环境,打破旧的主观评价学生的评价体系,将德育活动制度化、学分化,德育目标详细化,它也是为了增强同学的规则意识,懂得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同时也是为了更好的引导学生为自我发展做积极准备。

(二)学分制实施的基本内容

“学分制”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必须获取一定的学分,否则将影响学生的毕业和评优、甚至优质就业机会的选择权。它对学生在校期间的日常行为规范、学生态度、个人生活习惯、集体活动表现,社团活动,遵守学校纪律等方面情况进行了全面考评,由学生处、班主任、班级德育学分评定小组共同操作,学校专门成立评定督促小组,督促考评小组经常经和公正化。通过德育学分制的推广,促进学生自身管理日常事务的能力。

(三)学分制实施的优点

1.突出学生行为表现,使其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是对学生进行的整体评价,把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思想行为变化通过分数的加减,促进学生自主调节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的提升。

2.寓德育于其他各育中,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学校在实践过程中,对于学生日常行为中的正面和负面行为、学生活动参与情况、德育课程的学习、考勤情况分别赋予特定的分数,以综合分数变动来促进学生综合素养提升的主动意识,以高分数来获取荣誉的获得甚至优质就业的选择权。

3.突破学科职能思想,增强德育合力。“德育学分制”要求班主任、任课教师、甚至社团活动的组织者都要参与到学生的分数评价过程中来,容易形成德育和管理的合力减少管理过程中的矛盾冲突和不必要的内耗,有效的提升学生管理的效率。

4321”学生管理模式的探索是学校全体教职员工在教育教学管理实践中逐步探索总结出来的,成效是明显的,有效的提升了学生管理的效率,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介绍给职教同仁,以供借鉴,随着社会条件的变迁和实践的深入,还会遇到很多问题,我们将义无反顾的坚持和探索下去。


    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

王迎新工作室
主要推送个人对青春期学生德育、管理、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师德师风建设、教师成长、职业教育教学管理、示范校建设、专业建设、教学诊改等方面的个人研究成果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