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信息:
本文来源: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23年12月第34卷第12期
DOI:10.3969/j.issn.1673-7040.2023.12.012
作者:肖晓笛 ¹ 张龙 ² 夏有辰 ¹ 马建勋 ¹ 沈伟伟 ³ 赵振民 ¹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1972221)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第三医院(1.成形外科;2.介入血管外科;3.超声诊断科),北京 100191
通信作者:
张龙,
Email:longzh2000@163.com;
夏有辰,
Email: xiayouchen@126.com
【摘要】 目的 探讨术前介入栓塞技术结合手术切除瘤巢在体表动静脉畸形(arteriovenousmalformation,AVM)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及其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6年3月至2021年8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成形外科对16例经超声、CTA、 MR、DSA等检查后确诊为AVM的患者,以辅助手术切除瘤巢为目的进行介入栓塞治疗。术前48h内按照手术切除瘤巢方式设计术前栓塞方案,栓塞后病变区域行AVM瘤巢切除术。结果 16例患者均顺利完整切除AVM瘤巢。无大出血、失血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获随访1~5年,均无复发。结论 当高流量AVM具备手术切除可能,而大出血是手术最大障碍时,术前 以降低血流速度为目的介入栓塞,血流降速后通常在48h内手术切除瘤巢,不但可以提高手术安全性,使术者较从容完成整个手术过程,避免严重并发症出现,还能够达到根治AVM,减少复发的目的。
【关键词】介入栓塞术;体表动静脉畸形;多学科协作诊疗;手术切除瘤巢
高流量的动静脉畸形(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 AVM)是 AVM 中累及范围广、血流速度快、血 流量较大、致残致死率较高、治疗难度较高的严重类型,体表多见于头颈部、四肢等部位 [1-4] ,其瘤巢内血流丰富、病变较为弥漫、复发率较高 [5-8] 。如果AVM 未累及重要脏器,未涉及关键功能,手术如能完整切除瘤巢,通常可达到治愈AVM的目的。然而对于高流量的AVM,手术切除过程中大出血风险极高,许多患者因无法估量大出血风险而被迫放弃手术 治疗。因此,对于高流量AVM,临床较少采用单一手术切除方式。介入栓塞治疗通过在血管内堵塞分流通道,封闭瘤巢来治疗AVM,但对于高流量AVM 的栓塞耗时较长、费用昂贵,且面临异位栓塞、组织坏死等并发症风险,也面临栓塞无效或反复复发的难题。使得高流量AVM目前的临床治疗非常棘手。如何将两种技术扬长避短结合应用,尽可能保证手 术安全性及疗效,显得尤为重要。回顾性分析自 2016 年3月至2021年8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成形外科血管瘤与脉管畸形多学科协作(multi-disci-plinary treatment, MDT)诊疗团队尝试对 16 例体表 AVM患者进行介入栓塞联合手术切除治疗的资料。现报道如下。
1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16例患者。男性7例,女性 9 例;年龄6~61岁,平均(25.13±14.21)岁。部位:头颈部7例,躯干部7例,四肢部2例。病程(9.19± 5.24)年。术前查体及多普勒彩色超声、增强 MRI/CTA 诊断为高流量AVM,并由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确诊。
AVM的纳入标准:⑴查体。局部皮肤隆起,伴或不伴红斑,皮温升高,可触及搏动及震颤,可闻及“吹风样”杂音。⑵超声。可见迂曲扩张管腔结构,管腔内以动脉血流频谱为主。不同部位病变流速差异较大,典型表现为可探及高速低阻的动脉频谱。⑶增强MRI/CTA。评估AVM瘤巢部位和累及范围。⑷DSA诊断。多支畸形动脉异常供血、瘤巢部位的异常分流、宽大的高速引流静脉提前显影。⑸经超声科、放射科、介入血管外科、成形外科组成的血管瘤与脉管畸形MDT团队评估后,确认为高流量 AVM;且瘤巢位于非功能区域,未累及重要脏器(如眼、呼吸道等);在血流成功降速后,可手术切除瘤巢并保全周围组织功能者。
由MDT团队制定手术切除方案及切除顺序、 范围。
1.2 术前介入栓塞 根据预定方案,以降速为目的完成术前介入治疗,主要针对手术切除范围内的畸形动脉及部分瘤巢进行栓塞。
对于难到达瘤巢的AVM,采取弹簧圈栓塞供血动脉的降速方式;对于供血动脉有重要功能,不能栓塞的AVM,采用液态栓塞系统(Onyx胶,美国ev3 公司)栓塞瘤巢的方式,实现整体降速;对于瘤巢所在部位异位栓塞风险低的AVM,采用更加经济实惠的明胶海绵颗粒或聚乙烯醇(polyvinyl alcohol, PVA)微球(美国库克公司)进行栓塞;综合应用上述 3 种栓塞策略,在不要求对瘤巢进行永久、全面的栓塞前提下,可极大降低介入栓塞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并节省了栓塞相关费用。通常在栓塞术后48h内,启动手术切除完整瘤巢治疗。
1.3 手术切除 在全身麻醉下行病变区域AVM瘤巢切除术,术中超声明确残留供血动脉,通过经皮缝扎术,暂时彻底中断浅表较大供血动脉。深层次供血动脉已通过介入技术完成栓塞,浅层次会出现经皮肤的侧支循环,术中临时缝扎,止血效果更佳。精细分离畸形血管,保护周围组织,以达到完整切除畸形血管团的目的。无张力情况下拉拢缝合创面或采用植皮、局部皮瓣移植等方法修复缺损创面。
1.4 术后处理 关注患者术后生命体征,是否出现面色苍白、头晕、乏力、耳鸣等贫血症状,皮瓣是否有缺血、淤血、血肿、血清肿、坏死等并发症,是否出血、重要脏器的功能异常,必要时及时完善相关化验检查,关注伤口引流情况,切口愈合情况,定期复查超声结果。
2
16 例患者介入栓塞及手术切除过程均顺利,术中及术后生命体征平稳,未出现栓塞失败、失明等器官损害或功能衰竭、皮瓣坏死、严重贫血、失血性休克等并发症,无一例死亡。手术切除AVM瘤巢术中出血量:≤100ml7例、100~400 ml 6 例、500~ 850 ml 3 例,平均出血量(275.31±259.28)ml;术中输血:2U悬浮红细胞2例、5U悬浮红细胞1例;术后皮瓣均成活,其中可疑感染定期换药后好转1例, 无皮瓣坏死、皮瓣下血肿、血清肿等并发症发生。随访1~5年,均无复发。
3
例1,患者男性,33岁,因头部皮下隆起伴反复破溃6年余,进行性加重入院。术前完善超声、颅脑增强MR,头颈部CTA提示:高流量AVM畸形,病变分布于两侧顶枕部及左侧额颞部头皮下。DSA提示,双侧枕动脉及颞浅动脉多支粗大分支,予以右枕后动脉MWCE-35-4-14(1枚),MWCE-18-8-14 (5 枚);左枕后动脉MWCE-35-5-5(3 枚)栓塞后, 引流静脉未提前显影。于介入栓塞后第2天在全身麻醉下行头皮AVM瘤巢切除术,术中出血300ml,术中及术后均未输血,术前RBC为5.29×10¹²、HGB为149g/L,术后RBC为4.40×10¹²、HGB 为124g/L。术后5年,头皮下无搏动性包块,皮温正常,术区恢复良好,无复发。见图1。
图1 头皮颞部、顶枕区AVM a.术前超声,头顶部及耳前皮下可见多发迂曲管状结构,最厚处1.5cm,管腔最宽处0.8cm b.CDI:可见其内充满血流信号,可探及动脉及静脉频谱Vmax116cm/s,RI0.47,考虑高流量脉管畸形 c.术前CTA,双侧颈外动脉分支见广泛迂曲、扩张,左侧 颈外动脉为著,分布于双侧颞部、顶枕部 d.术前DSA,双侧枕动脉及颞浅动脉多支粗大分支、引流静脉提前显影 e.弹簧圈栓塞后瘤巢显影 不明显,血流降速 f.术后5年复查超声,头顶部及耳前皮下大部分畸形管状结构消失,可见少量扩张管状结构 g.CDI:少量散在血流信号, 较术前明显减少,Vmax10cm/s,RI0.7,较宽处仅0.3cm h.术前外观 i.术后5年外观。
例2,患者女性,40岁,右肩部渐增大的搏动性包块40余年。超声、颅脑增强MR、头颈部CTA提示,高流量AVM,畸形病变主要集中于右肩部。DSA 提示:右锁骨下动脉及主要分支动脉异常粗大、迂曲,并向肩部畸形血管团供血。右椎动脉、右胸廓内动脉、左侧锁骨下动脉,均有异常粗大、迂曲分支,参与右肩部AVM供血。分别超选择供血动脉,弹簧圈栓塞上述动脉供血终止,但仍有其他较细分支, 如网状参与AVM供血,瘤巢内血流速度明显减慢, 术后AVM部位压力降低,搏动明显减弱。于介入栓塞后第2天在全身麻醉下行右肩部AVM瘤巢切除 术,术中出血20ml。术后1年,右肩部无搏动性包块, 皮温正常,术后1年术区恢复良好,无复发。见图2。
图2 右肩部AVM a.术前 b.术后1年 c,d.术前 MR,右肩部皮下软组织不规则团块状(箭头示),边界欠清,邻近肌肉组织受压 e.术后1年复查MR,右肩部未见明显病灶(箭头示) f~j.术前 DSA,右肩部病变多支畸形粗大动脉参与供血。
4
AVM的表现与其他疾病过程不同。初始可能对日常生活影响不大。但它们具有类似局部侵袭性肿瘤的特性,逐渐扩大,破坏、损伤邻近健康组织[9-11]。青春期或女性妊娠期间的激素水平变化、血栓形成、感染和创伤等,可能会加快AVM的生长速度[12],导致反复破溃、出血、感染等并发症的发展,其中一些可能危及生命。
体表AVM在婴儿期一般无明显生长变化 [7] ,但若在整个疾病过程中未采取任何治疗措施,绝大部分AVM都存在较高风险发展为SchobingerⅢ期甚至Ⅳ期[13-14];同时不当的临床干预措施存在导致AVM加重的可能,这就使得每一次干预治疗措施具有挑战性 [14-15] 。因此,必须在已知的疾病进展的基础上建立一个明确的治疗方案 [11,16] 。治疗很大程度上是基于病变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并权衡并发症的 风险;若患者出现临床症状时,须考虑干预治疗。理想条件下,若能将AVM血液分流的中心及周围可疑组织完整清除,即达到彻底切除病灶时,就可实现AVM的根治 [7] 。
介入栓塞技术因止血效果良好,且能够同台完成血供评估、介入栓塞、栓塞后血供再评估,而成为 近年来评估大出血风险、预防并控制出血的主要技 术之一[15,17-20]。AVM有多种介入栓塞的方式。
弹簧圈可选择性栓塞畸形供血动脉、瘤巢、畸形引流静脉,此方法可控性强,但存在可到达目标栓塞位置的血管通路,是应用此项技术的先决条件。值得注意的是,如果仅栓塞供血动脉来降低流速,而未干预瘤巢时,其他侧支循环必然会增加流量来平衡瘤巢内压力差。即出现主干供血动脉堵 塞,而更多细小动脉相继扩张,瘤巢仍有高速高流量血流,临床症状复发造成更加复杂局面。此时,大主干已堵塞,经小动脉入路,导管又不能达到瘤巢,使进一步的栓塞治疗无法进行。因此,不处理瘤巢而单纯使用弹簧圈栓塞供血动脉的治疗策略几乎被淘汰 [7] 。而对于能够手术切除的瘤巢,以控制术中出血为目的的栓塞,情况则完全不同。
小颗粒物栓塞也是重要的栓塞方式,其中以明胶海绵颗粒、PVA颗粒 [21] 为代表。他们沿着血流到达口径小于颗粒直径的小动脉后继发血栓,从而闭塞血管。优点是数量多、廉价,能同时对多条畸形动脉完成栓塞,释放颗粒物的导管尖端也不需要到达瘤巢,置入的难度较低;缺点是容易异位栓塞,可控性较差,只能应用在被栓塞动脉供血区域无重要脏器的情况,否则一旦发生脑梗、失明等异位栓塞并发 症,有可能是不可逆的损害。另一缺点是,对于血流速度较快、瘘口直径较大的AVM,当颗粒物直径小于畸形动脉、瘤巢口径时,颗粒栓塞剂可能随血流快速进入静脉进而发生肺动脉栓塞。因此,使用小颗粒物作为栓塞工具时,必须谨慎选择适应证。
液体栓塞剂以Onyx胶为典型代表,使用微导管超选择到瘤巢中或接近瘤巢瘘口部位,缓慢注入液体胶。Onyx胶是一种被钽粉包裹溶解在二甲基亚砜液体的液体栓塞剂,在与血液接触时会发生聚合反应,逐渐形成固态细丝,随血流堆积在瘤巢或供血动脉中,从而完成栓塞。同时部分栓塞剂进入血管后,在未凝固前,可短时间内向低压区域流注,进入瘤巢或附近畸形动脉,从而对周围血管网构成栓塞,可有效降低瘤巢内血流速度 [20-21] 。其优点是有较大可能完成瘤巢栓塞,血流降速效果显著。但其缺点是二甲基亚砜是一种刺激性物质,可引起局部严重疼痛 ;实施时对操作者技术要求较高,微导管必须到达目标血管位置,才能有效发挥栓塞作用,否则仅仅栓塞了入路动脉,而未消灭瘤巢,既未达到治疗目的,也堵塞了未来介入治疗中可能用到的血管入路,使得后续栓塞更具有挑战性。同时Onyx胶价格较为昂贵。
以手术切除瘤巢为目的设计的术前介入栓塞方案,与常规栓塞不同 [22-23] 。术者的目标任务从最大程度消灭瘤巢,转换为有效降低血流速度即可。通常整体操作难度降低,也能极大节省患者治疗费用。虽然仍需要准确定位并栓塞特定血管、专科丰富经验来保证最佳疗效,但手术难度已大幅度降低,成功率显著提高。同时强调,通常要在介入栓塞 降速后的24~48h [21,24] ,尽早实施瘤巢的完整切除手 术。否则随着栓塞术后时间延长,侧枝的开放,瘤巢 内的血流量会逐渐增多,其再扩张的可能性很高, 同时不利于控制术中出血。
因此,两种治疗方式必须紧密结合。术前栓塞结合手术切除瘤巢治疗高流量AVM的方法,由于事先通过介入栓塞封闭了瘤巢的主要供血动脉,手术过程中完整切除了瘤巢,从根本上治愈了高流量 AVM,同时大大减少了复发的可能性。由此,此项技术成为了治疗高流量AVM的重要手段。本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栓塞,无栓塞并发症,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出血可控,术后无一例复发。
这两项技术实施时存在较高操作难度,需要有经验治疗团队实施。在本研究中入组患者,全部经过我院血管瘤与脉管畸形MDT团队(成形外科、介入血管外科、超声诊断科、放射医学科)多学科共同参与讨论,针对不同患者的疾病特点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完成全程治疗过程及长期随访。
对于高流量的AVM的处理较为棘手,目前国际上尚无统一推荐的金标准治疗方法。随着介入技术的不断提高,栓塞剂的不断进步为AVM提供了多种有效治疗方案;手术也依然有着重要作用。目前 AVM 有多种治疗方案,如介入栓塞、无水乙醇介入治疗、外科手术及综合治疗等 [7,25] 。各医疗中心同时应根据AVM的不同部位、不同分期、不同并发症等具体疾病情况,制定符合该疾病特点的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
期刊官网:www.apsjournal.com
2024年每期定价35元,全年12期共计420元
长按小程序图片,识别后即可快速进入
[微信小程序在线商城]
邮局订阅:邮发代号8-56
编辑部订阅:024-24125660
点击查看审稿指南
咨询电话:024-24131293/24125660
●臭氧水疗联合微针导入米诺地尔治疗雄激素性脱发的临床疗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