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扫描评估 A 型肉毒毒素治疗咬肌肥大继发的颧下区软组织厚度变化

文摘   2024-10-11 22:00   辽宁  

点击上面“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文字添加关注!

作者信息:

本文来源: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2023 年 9 月第 34 卷第 9 期

DOI:10.3969/j.issn.1673-7040.2023.09.010

作者:张思琪 张旭 罗赛 郝立君

作者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整形美容中心,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通信作者:郝立君,

Email: lijunhao368@163.com

【摘要】目的 评估 A 型肉毒毒素(botulinum toxin type A, BTX-A)注射治疗单纵向咬肌肥大后,咬肌区及颧下区软组织 厚度变化。方法 自 2019 年 7 月至 2021 年 12 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整形美容中心以 BTX-A 注射治疗单纵向咬肌肥大患者 91 例,并采用 3D 扫描仪采集术前、术后 2 个月及 6 个月的 3D 影像学资料,并对比咬肌区及颧下区的线距与面距, 以分析其软组织厚度变化。结果 91 例(182 侧)患者获随访 6 个月。术后 2 个月,AA1(n=91)、DF(n=182)、DG(n=182)长度均较术前明显减少(P<0.05),但术后 6 个月时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2 个月,175 侧(96.2%)出现咬肌区软组织厚度减少,174 侧(95.6%)出现颧下区软组织厚度减少;治疗后 6 个月,61 侧(33.5%)出现咬肌区软组织厚度减少,81 侧 (44.5%)出现颧下区软组织厚度减少。结论 BTX-A 注射治疗单纵向咬肌肥大疗效显著,但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颧下区凹陷。


【关键词】3D 扫描技术;A 型肉毒毒素;咬肌肥大;颧下区凹陷

根据东方美学的特性,现代东方女性更偏爱流畅圆润的脸形[1]。遗传因素以及日常生活习惯,可能会引起不同程度的单双侧咬肌肥大,从而影响其下面部轮廓的美观[2-4]。A 型肉毒毒素(botulinum toxin type A, BTX-A)已广泛应用于注射治疗咬肌肥大[5-7]。而在注射治疗后,可能会出现面部其他区域形态学改变[8-9]。咬肌肥大类型可分为膨出不明显、单纵向、 双纵向、三纵向以及广泛膨出五种,其注射治疗方式需根据咬肌形态而个性化定制。单纵向咬肌肥大表现为咬肌收缩隆起时,只出现一个肥大的咬肌肌腹[10]。回顾性分析自 2019 年 7 月至 2021 年 12 月, 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整形美容中心就诊的单纵向咬肌肥大患者的 2D 及 3D 影像学资料,采用三维(3-dimension, 3D)扫描测量定量分析观察注射 BTX-A 对颧下区形态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组 91 例(182 侧)患者。男性 19 例(38 侧),女性 72 例(144 侧);年龄 18~45 岁, 平均(37.1±4.0)岁。均使用 BTX-A[兰州生物制药生产(国药字 S10970037)]进行注射治疗。

纳入标准:⑴单纵向咬肌肥大且颧下区无明显凹陷者。⑵近两年内无颅颌面部外伤史、手术史及 BTX-A 注史。⑶术前、术后 2 个月、术后 6 个月影 像学数据合格、清晰、完整。⑷注射方式为咬肌深层单点注射。排除标准:⑴其他类型咬肌肥大者。⑵随访时间<6 个月者。⑶在 6 个月内改变 BMI(身体质量指数)值>0.5 者。⑷不能按要求随访者或拍照姿 势不标准者。

1.2 测量工具及测量方法 采用 Artec EVA 3D 扫描仪[埃太科 TM(上海)贸易有限责任公司沪 ICP 备 20013748 号 -2]采集患者术前、术后 2 个月及 6 个 月的 3D 影像学资料。Artec Eva 3D 扫描仪是一种方便、快速,能够以高分辨率数字化获取物体外形的扫描仪,并在最短时间内生成高品质图像。同时,由于其具有 50 μm 的扫描精度以及 100 μm 的分辨率,使其能高效扫描具备复杂细节、锋利边缘的小 型物体。其自带软件 Artec Studio 13 Professional 可以进行定点后计算其扫描数据直线线距、曲线线距、面距及角度等[11]。

采集面部 3D 图像时,患者均保持头部自然位置和咬肌松弛状态。全部的 3D 图像采集都是由同一名医师使用同一台机器完成。利用 Artec Eva 3D 扫描仪的高分辨率摄像探头,对患者进行环绕拍摄,距离在 30~50 cm。Artec Eva 3D 会将所拍摄到的影像信息进行 1:1 的 3D 数字模型还原,扫描所得结果不会受到探头与患者体表距离的影响。

1.3 注射方法 将 BTX-A(100 U/ 瓶)用 2.5 ml 生理盐水稀释,使每 0.1 ml 液体中含药物 4 U。选择注射范围后确定注射点:咬肌前、后缘在下颌缘的交点连线为其下边界,耳垂口角连线、咬肌前、后缘及下边界所围成的区域是药物注射的安全范围[12]。嘱患者咬紧磨牙,使咬肌收缩紧绷,选择已划定的安全区域内咬肌膨出最突处标记 1 点进行咬肌深层单点注射,注射剂量为 30 U,每例患者双侧面部共注射 60 U。

1.4 标记点选择 选择有代表性的体表标志点:耳垂点(D)、鼻翼点(E)、口角点(F)、耳屏点(I)、颏顶点(G)。DF 连线为耳垂口角连线表面距离;DG 连线为耳垂颏顶连线表面距离,以 DF、DG 术前术后线距变化来表示咬肌区软组织厚度改变(图 1a)。A、 A1 点为正面观左、右口角点连线延长线与面部相交 点,AA1 连线的直线距离为下面宽(图 1b)。图 1c 为术前术后 3D 影像叠加云图,红色代表组织厚度增加,蓝色代表组织厚度减少。点 J 为咬肌区软组织厚 度变化最大点,ΔJ 为咬肌区软组织厚度变化程度;由点 J 向 IE 连接线做垂线,交于点 K,连接 JK,取其中点记为 L,定为颧下区软组织厚度测量点,并用 ΔL 代表颧下区软组织厚度变化程度。将 ΔJ 和 ΔL 分为 4 个等级(表 1)。

图 1 Artec Eva 3D 模型中体表标志点示意(D 为耳垂点;E 为鼻翼点 E;F 为口角点;I 为耳屏点;G 为颏顶点;DF 连线为耳垂口角连线表面距离;DG 连线为耳垂颏顶连线表面距离;A、A1 点为正面观左、右口角点连线延长线与面部相交点,AA1 连线的直线距离为下面宽;J 为咬肌区软组织 厚度变化最大点;由 J 向 IE 连接线做垂线,交于点 K,连接 JK,取其中点记为 L,定为颧下区软组织厚度测量点) a.斜位 b.正位 c.侧位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 SPSS 20.0 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所有数据均符合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 表示,手术前后比较采用配对 t 检验。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组 91 例(182 侧)患者获随访 6 个月。术后 2 个月,AA1(n=91)、DF(n=182)、DG(n=182)长度均较术前明显减少(P<0.05),但术后 6 个月时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治疗后 2 个月,175 侧(96.2%)咬肌区软组织厚度减少,△J 为(3.93±1.18)mm,其中 11 侧(6.1%) 为轻度变化,132 侧 (72.5%) 为明显变化,32 例 (17.6%)为显著变化;7 侧(3.8%)咬肌区软组织厚度无明显变化。174 侧(95.6%)颧下区软组织厚度减少,ΔL 为(1.34±0.50)mm,其中 39 侧(21.4%)为轻度变化,128 侧(70.3%)为明显变化,7 侧(3.9%) 为显著变化;8 侧(4.4%)颧下区软组织厚度无明显变化。

治疗后 6 个月,61 侧(33.5%)咬肌区软组织厚度减少,△J 为(0.57±0.33)mm,均为轻度变化;121 侧(66.5%)咬肌区软组织厚度无明显变化。81 侧 (44.5%) 颧下区软组织厚度减少,ΔL 为 (0.62± 0.22)mm,其中 71 侧(39.0%)为轻度变化,10 侧 (5.5%)为明显变化;101 侧(55.5%)颧下区软组织厚度无明显变化。


3

典型病例

例 1,患者女性,26 岁,于咬肌收缩隆起时最突出处行咬肌深层单点注射 BTX-A 30 U/ 侧,总剂量为 60 U。治疗后 2 个月,下面宽明显缩小,下颌线条更为柔和,下面部轮廓更加流畅,颧下区软组织较术前明显凹陷(图 2)。

在下面部曲线距测量中,DF长度术前为 109.17 mm、术后 2 个月为 103.79 mm、术后 6 个月为 107.05 mm;DG 长度术前为 128.01 mm、术后 2 个月为 122.57 mm、术后 6 个月为 127.56 mm。在软组 织厚度减少程度测量项目中,术后 2 个月与术前相比,咬肌区软组织厚度减少 3.57 mm;术后 6 个 月与术前相比,咬肌区软组织厚度减少 0.70 mm。术后2 个月与术前相比,颧下区软组织厚度减少 1.17 mm;术后 6 个月与术前相比,颧下区软组织厚 度减少 0.49 mm(图 3)。

例 2,患者女性,25 岁,于咬肌收缩隆起时最突处行咬肌深层单点注射 BTX-A 30 U/ 侧,总剂量为 60 U。术后 2 个月时,可见下面宽显著缩小,下颌线更为清晰,下颌角角度更为柔和,斜位 2D 照片可见颧下区较术前明显凹陷(图 4)。

图 2 26 岁女性,BTX-A 注射治疗咬肌肥大后继发颧下区软组织厚度减少 a. 术前正位 b. 术后 2 个月正位 c. 术后 6 个月正位 d. 术前斜 位 e. 术后 2 个月斜位 f. 术后 6 个月斜位 

图 3 26 岁女性,BTX-A 注射治疗咬肌肥大前后 3D 测量结果比较 a. 术前 DF、DG 长度 b. 术 后 2 个月 DF、DG 长度 c. 术后 6 个月 DF、DG 长度 d. 术后 2 个月咬肌区及颧下区软组织厚度变化 e. 术后 6 个月咬肌区及颧下区软组织 厚度变化 图 4 25 岁女性,BTX-A 注射治疗咬肌肥大后继发颧下区软组织厚度减少 a. 术前正位 b. 术后 2 个月正位 c. 术后 6 个月正位 d. 术前斜位 e. 术后 2 个月斜位 f. 术后 6 个月斜位


4

讨论

传统的东方审美更偏好圆润的面部轮廓,认为突出的颧弓具有侵略性,更加偏向男性化[13],所以颧下区丰盈程度在亚洲人面部美学中也占据着非常 重要的地位[14]。近年来,BTX-A 注射治疗咬肌肥大时常出现颧下区凹陷的现象,凹陷的颧下区软组织,可能在视觉上显得颧弓形态更加突出。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 BTX-A 注射治疗咬肌肥大后,对颧下区软组织厚度的影响。

回顾已报道文献,大多通过平面图片、CT 和超声等方式测量面部软组织形态变化,但精度相比于 3D 扫描测量技术略低[15-16],且检查时需要患者付费,而且扫描和测量集中在肌肉体积变化上,过于复杂和间接,无法直接获得咬肌区形态变化测量结果。而 3D 扫描技术可以在几分钟内构建一个 3D 扫描模块,然后将两张 3D 扫描图像叠加,构建一个可直接显示软组织厚度变化的云图,呈现颧骨下和咬肌区域的形态变化。本研究采用 3D 扫描测量技术,准确量化评估 BTX-A 注射治疗咬肌肥大后咬肌区软组织厚度变化,重点关注注射后并发的颧下区软组织厚度改变。其优点包括:⑴无需直接接触面部,受试者处于放松自然头位,避免了对软组织的挤压以及因受试者体位变化而导致的软组织形变[17];⑵理论上摄像系统及数字化重建系统的误差较低。目前 3D 扫描技术正广泛的应用于整形外科,尤其在面部及微创手术中[18]。

为进行标准化研究,最终选择单纵向咬肌最突出处进行 BTX-A 咬肌深层注射,这样既保证疗效,又统一治疗方法,便于观察测量咬肌区及颧下区的软组织厚度变化。咬肌区及颧下区以口角及耳垂连线为分界[12],咬肌区上边界为耳垂与口角连线,前后边界线为咬肌前后缘,下边界为下颌缘;颧下区上边界为颧弓,前后边界线为咬肌前后缘,下边界为口角及耳垂连线。J 点为咬肌区软组织厚度减少程度最大一点,为 BTX-A 注射咬肌疗效最显著一点,以突出体现咬肌的治疗效果;而 L 点在颧下区内确定,为直观体现咬肌治疗效果对颧下区软组织的影响,L 点确定方式为 J 点到耳屏前与鼻翼点连线的垂直线的中点,使 L 点与 J 点在同一垂线上,以表 现颧下区的软组织变化程度。此两点为代表性定位点,以最直观的方式体现两个区域的形态学改变。

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J 点、L 点处软组织厚度变化的 3D 定量分析结果与 2D 照片一致,DF 与 DG 的平均长度均减少,由此可见,采用 BTX-A 注射治疗咬肌肥大效果良好,但同时会引起颧下区软组织厚度减少。治疗后 2 个月,175 侧咬肌区软组织厚度减少,仅 7 侧咬肌区软组织厚度无明显变化,出现咬肌区软组织厚度无明显变化的原因多为在随访 时期内,该部分患者存在咬肌使用过度导致疗效下降,或 BTX-A 耐受,或注射后服用抗生素,未按医嘱进行良好术后护理的情况而导致。而在颧下区软组织厚度评估中,也仅有 8 侧软组织厚度无明显变化。出现颧下区软组织厚度减少的原因可能是注射点位置偏高,接近安全区域的上边界时,出现颧下区软组织厚度减少。而部分患者未出现颧下区软组织厚度减少的原因可能是由于药物扩散范围较小,未影响颧部肌肉。同时,在治疗后 6 个月,仍维持咬肌治疗效果的患者例数大幅下降,大部分患者与治疗前并无差异。且存在颧下区软组织凹陷的患者例数也大幅下降,大部分患者颧下区软组织厚度恢复如术前,出现以上情况原因有以下两点:⑴BTX-A 在人体内逐渐代谢,对咬肌的麻痹作用减弱,从而咬肌体积逐渐恢复;咬肌体积恢复后对颧部的支撑作用加强,从而颧下区凹陷程度减轻,但仍有部分患者恢复较慢,存在轻度凹陷。⑵术后 6 个月咬肌体积仍有轻度变化,该现象可能引起颧下区软组织厚度降低。因此,要维持咬肌的形态,应适时规律性重复注射 BTX-A 以维持效果。

本研究采用 BTX-A 咬肌注射安全区域内咬肌最突点进行肌肉深层注射。所以,为了防止这种并发症,我们建议当咬肌最突出的点靠近颧下区时,注射点建议选择在咬肌下部,扩散区只需要覆盖咬肌最突出的点。同时,本研究发现,部分单纵向咬肌肥大患者在注射 BTX-A 后出现颧骨下凹陷并发 症,在面部形态学改变上可能呈现为患者下面部下垂。为达到标准化研究,本研究只选择了单纵向咬肌肥大类型,因此排除了其他类型的咬肌肥大。此外,本研究最长随访时间仅为 6 个月,部分患者颧下区凹陷未完全恢复,应适当延长随访时间,总结颧下区软组织变化及恢复规律,并对其他类型的咬肌肥大进行研究。由于本研究中女性患者数量多于 男性患者,本研究仍存在偏倚,应通过扩大样本量纳入更多男性患者来解决。此外,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将重点研究咬肌肥厚最突出点到安全区域上边界的距离与颧下凹陷的程度或位置之间的关系。

参考文献:... ...

本期编委 郝立君


郝立君,医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二级教授,《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常务编委。现任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整形美容中心主任。


从事整形美容专业34年,成功完成各项整形美容手术5万余例,在乳房整形、个性化内镜隆乳,颜面部除皱术、眼鼻及脂肪游离移植填充、面部年轻化等方面具有独到见解,技术全面,临床经验丰富。主要从事再生型生物材料、脂肪干细胞在整形美容领域新技术的研发应用、病理性瘢痕的预防以及分子生物学治疗方面的研究。已培养硕士研究生58名、博士生18名。


兼任中华医学会医学美学美容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美容与整形医师分会副会长;泛亚面部整形与重建外科中国区副主席;中国医师协会微创抗衰老亚专业委员会前任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医学美学美容学会微创美容学组组长;中国医师协会乳房亚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整形美容协会乳房分会、脂肪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整形外科杂志》《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编委。国家自然基金评委。


    发表论文100余篇,主编著作3部,参编及编译著作5部。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3项,获省医药卫生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省卫生厅医疗新技术奖16项;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项,国家教委留学归国人员课题1项,省科技攻关课题1项。获黑龙江省十大海外青年学者回国创业之星荣誉称号。2010年荣获中国医师协会美容与整形医师分会优秀医师行业最高奖。2018年荣获国之名医—优秀风范奖,首届龙江名医奖。2020年获黑龙江省“龙江工匠”荣誉称号。

期刊官网:www.apsjournal.com

2024年每期定价35元,全年12期共计420元 

长按小程序图片,识别后即可快速进入

[微信小程序在线商城]

邮局订阅:邮发代号8-56

编辑部订阅:024-24125660

点击查看审稿指南

咨询电话:024-24131293/24125660

脂肪来源干细胞外泌体促进毛发再生研究进展

肋软骨一体化支架构建在鼻整形术中的临床应用

隆乳术后脓肿分枝杆菌感染一例并文献复习

不同时机治疗儿童四肢先天性色素痣效果观察

第 8 肋软骨发育异常的小耳畸形改良 Nagata 法耳再造一期外耳轮支架拼接技巧

一体式膨体聚四氟乙烯假体在改善鼻基底凹陷中的临床效果分析


2024 年《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学术年会会议通知(第四轮)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连续多年被评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在线商城正式上线
因为您的在看,鼓励我做的更好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本杂志为国家科技核心期刊,被美国《化学文摘》、《剑桥科学文摘(自然科学)》、《乌利希国际期刊指南》等国际重要数据库收录为来源期刊。2010年与美国PRS杂志联合创办PRS杂志专栏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