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甲腔软骨瓣翻转法矫正 Tanzer 2A 型杯状耳

文摘   2024-09-06 22:00   辽宁  

点击上面“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文字添加关注!

作者信息:

本文来源: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2023 年 8 月第 34 卷第 8 期

DOI:10.3969/j.issn.1673-7040.2023.08.003

作者:雷忱 叶炯 苏晓惠 魏诗洁 郑厚兵 单秀英 王彪 王美水

基金项目: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2021J01213);

福建省卫健委 医学创新课题(2022CXA019) 

作者单位: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整形外科,福建 福州 350005

通信作者:王美水,

Email: wangmeishui@163.com

【摘要】目的 探讨耳甲腔软骨瓣翻转法对 Tanzer 2A 型杯状耳的矫正效果。方法 自 2019 年 8 月至 2022 年 5 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整形外科收治 16 例 Tanzer 分型为 2A 型杯状耳患者。按耳甲腔软骨瓣翻转法进行手术矫正,切取条状耳甲腔软骨,保留蒂部软骨向后翻转固定对变形耳郭软骨进行塑形,同时在对耳轮上脚位置行软骨管缝合。结果 所有患者术 后均一期愈合。术后获随访 6~40 个月,平均 7 个月。1 例复发;其余 15 例耳郭形态稳定,效果满意。结论 耳甲腔软骨瓣法是矫正 Tanzer 2A 型杯状耳可靠的手术方法之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杯状耳;杯状耳 2A 型;环缩耳;耳甲腔软骨

杯状耳(cupping ear)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先天性耳郭畸形。其特点是耳郭上部的形态异常,严重时会超过耳郭的 1/2[1]。1978 年,B Cosman 提出其形态的具体表现以“小”“招”“倾”“低”为特点,导致耳郭向前、向下卷曲[2]。但因杯状耳形态复杂多样,也有学者[2]将耳郭下垂明显者称为垂耳(lop ear),将耳轮环缩明显者称为环缩耳(constricted ear)。1975 年, RC Tanzer 将杯状耳及垂耳归类为环缩耳,并对其进行了分型,针对不同分型的杯状耳,手术方法往往不同。自 2019 年 8 月至 2022 年 5 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整形外科收治 16 例 Tanzer 分类为 2A 型杯状耳患者,采用 C Park 于 2000 年提出的耳甲腔软骨瓣翻转法(tumbling concha cartilage flap)进行治疗,获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 16 例患者。男性 9 例,女性 7 例;年龄 5~52 岁,平均 16.2 岁。其中 <14 岁者 8 例。左侧 13 例,右侧 6 例(双侧 3 例)。均为 Tanzer 分类为 2A 型杯状耳。

1.2 手术方法 于患侧耳郭耳甲腔正中,按图 1a 虚线设计切口线,并在耳后耳颅沟及耳郭分别设计 两侧短切口线,约 8 mm。手术采用局部麻醉。沿正面设计耳甲腔切口线切开耳甲腔皮肤至耳甲腔软骨表面,沿骨膜表面分离耳甲腔软骨约 2.5 cm×2.0 cm, 软骨瓣宽约 1.0 cm,长度需根据术中情况调整为可固定至耳郭舒展后最高位(图 1b 虚线)。切开耳颅 沟辅助切口,沿耳郭软骨骨膜游离耳郭背侧皮肤, 充分游离后切取标记范围内耳甲腔软骨瓣,并由耳 颅沟辅助切口向后翻出(图 1c);切开耳轮缘辅助切口(图 1d),进一步游离此处皮肤及皮下组织,将翻转的耳甲腔软骨瓣以 4-0 尼龙线固定于耳轮缘的最远端,由于耳甲腔软骨瓣的弹性,可见杯状耳长径立即恢复,并向后翻转,前倾得到矫正,而后对耳轮上脚的软骨管折叠缝合,以 4-0 尼龙线在对耳轮上脚两侧中点行对耳轮上脚的折叠缝合(图 1e)。如患耳明显低于健侧,则将耳甲腔软骨缝合固定于稍高的乳突表面矫正杯状耳位置,6-0 尼龙线缝合各切口后,采用纱布卷对矫正后耳郭进行进一步塑形及固定。耳甲腔软骨瓣翻转法手术过程见图 2。

图 1 软骨瓣翻转法手术方法示意 

a. 切口设计 b. 切取耳甲腔软骨 c. 耳颅沟切口向后翻转耳甲腔软骨瓣 d. 耳郭切口固定翻转的软骨瓣 e. 缝合切口 

图 2 耳甲腔软骨瓣翻转法手术方法 

a. 2A 类型杯状耳畸形 b. 耳甲腔手术切口设计及耳甲腔软骨瓣切取范围 c. 耳后耳颅 沟及耳轮缘辅助切口设计 d. 切取制作耳甲腔软骨瓣 e. 由耳颅沟切口分离耳后皮肤及皮下组织,并向后翻转软骨瓣 f. 耳轮缘切口进一步 游离变形软骨表面皮肤形成较大范围的脱套,并固定翻转的耳甲腔软骨瓣 g. 固定后见杯状耳得到矫正 h. 纱卷填塞塑形耳郭


2

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未出现血肿、感染等严重并发症。所有患者均获随访 6~40 个月, 平均 7 个月。1 例复发,未行进一步的手术治疗;其余 15 例杯状耳矫正后耳郭形状稳定,效果满意。


3

典型病例

例 1,患儿男性,9 岁,术前耳郭环缩较为显著, 耳郭长径减少较为明显(图 3a)。按耳甲腔软骨瓣翻转法进行手术后,可见耳郭环缩基本矫正,耳郭长径明显恢复(图 3b)。术后 9 个月,手术矫正效果稳定(图 3c)。

例 2,患者女性,17 岁,术前耳郭上部向前下垂明显,对耳轮、耳舟无法辨认(图 4a)。按耳甲腔软骨瓣翻转法进行手术后可见耳郭长径明显恢复,对耳轮、耳舟结构恢复(图 4b)。术后 14 d,耳甲腔切口不明显,耳轮缘结构经过塑形更加流畅(图 4c)。术后 7 个月,见术后矫正效果稳定,耳郭各亚单位结构明显(图 4d)。

图 3 杯状耳手术前后对比 a. 术前 b. 术后即刻 c. 术后 9 个月 图 4 杯状耳手术前后对比 a. 术前 b. 术后即刻 c. 术后 14 d d. 术后 7 个月


4

讨论

杯状耳是一种特殊的先天性耳郭畸形,不同于招风耳、猿耳有明确定义的耳畸形。杯状耳畸形经常与垂耳及环缩耳等诊断混淆。事实上,杯状耳畸形与环缩耳及垂耳在形态上有众多共同之处:第一,这几种耳郭畸形都主要归因于耳郭上部的形态不稳定。第二,这几种耳畸形在上部形态不稳定的基础上同样表现出“小、招、倾、低”的特点。RC Tanzer 在 1975 年提出,杯状耳分型中将杯状耳及垂耳归为环 缩耳。郭英等[2]在 2019 年对杯状耳畸形的综述回顾 中也将杯状耳、环缩耳、垂耳和卷曲耳归类为同一 种的先天性耳郭形态异常。概念上的含糊也造成了在流行病统计中,对杯状耳类型的耳郭畸形的发病率存在较大差异(0.91%~7.07%),但如果将各个研究包含杯状耳在内,并对同类型的耳郭畸形进行重新统计,这种差异明显缩小(20.94%~28.55%)[3-5]。

根据 RC Tanzer 在 1975 年的分型,2A 类型的杯状耳的形态特点为畸形的耳郭涉及对耳轮与耳舟,但是在修复过程中不需要额外的皮肤组织量。这种经典的分类方法是从手术修复的策略角度出发,提出了 2A 分类的杯状耳矫正手术主要集中在对畸形耳郭软骨的重新塑形。近年来,虽然有学者 根据手术矫正效果[1]或是棉棒实验[6]对杯状耳进行重新分类,但是仍旧建立在 Tanzer 对杯状耳的分型基础上。事实上,针对 2A 及 2B 的杯状耳亚型, Wang 等[7]认为,应该分别为耳郭的形态畸形(auric-ular deformity)和结构畸形(auricular malformation)

近年来,针对杯状耳的治疗,已有学者[8-9]进行了早期的无创矫正干预。虽然无创矫正的即刻有效率 >90%,但长期随访后严重类型的杯状耳复发率也高达 83.3%[10]。因此,手术矫正杯状耳畸形仍然是一种主流的矫正方式。传统针对 2A 形杯状耳的方法,主要针对扭曲变形的耳轮软骨进行松解和切开重新塑形,比较经典的有 Banner 法 (B Cosman, 1978 年)、双 Banner 法(RC Tanzer, 1975 年)、Cosman 法(B Cosman, 1978 年)和放射切开法[11],这些种方法虽然利用了本身畸形的耳轮软骨,但仍有可能需要额外的软骨移植作为支撑。耳甲腔软骨是常见的软骨移植的供区,且该方法切取的耳甲腔软骨面积较大。

韩国学者 C Park 于 2000 年提出了耳甲腔软骨瓣翻转法修复杯状耳畸形,在该方法中,向后翻转的耳甲腔软骨不仅利用了耳郭软骨本身的刚性支撑,更利用耳甲腔软骨的弧度在翻转及固定后产生的回弹力。濮哲铭于 2004 年在耳甲腔软骨瓣翻转法基础上结合“五瓣法”,进一步舒展了畸形的软骨。笔者在利用该方法矫正 2A 型杯状耳过程中发 现,利用该方法可以在不造成耳甲腔供区畸形的同时,显著恢复杯状耳的长径,而软骨瓣向后的弹性有利于耳郭上部向后翻转,矫正杯状耳前倾、卷曲的外观,不需要额外的乳突锚定技术(N Horlock,1998 年),手术效果在随访过程中保持稳定,供区瘢痕不明显。本组 16 例患者共 19 只耳郭的矫正中, 仅有 1 例患耳复发。但笔者认为,耳甲腔软骨瓣翻 转法也存在明显的局限性。即使采用额外的软骨矫形技术,翻转的耳甲腔软骨提供的支撑力仍不如肋软骨[12-13]或 T 形软骨[13]等额外的软骨。因此,不适用于 2B 型杯状耳及更加严重类型的杯状耳矫正,该观点与 Park 对于不同类型的杯状耳矫正的手术策略相似[6,14]。事实上,有学者[15]认为,即使是 2B 型杯 状耳也可以通过部分的耳郭再造进行矫正。

笔者认为,耳甲腔软骨瓣法是矫正 2A 型杯状耳可靠的手术方法之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

本期编委 王美水


王美水,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医学博士。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整形外科行政副主任(主持工作),整形外科党支部书记。

福建省医学会整形与美容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学分会耳整形与再造学组副组长,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学分会眼部美容专业学组委员,福建省医师协会整形外科医师分会副会长,福建省整形美容专业质控中心副主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美容专业委员会耳整形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美容与整形医师分会鼻整形专业组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整形外科专业委员会常委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美容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委委员,《中华整形外科杂志》编委,《CJPRS》编委,《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编委。


主要致力于各种耳畸形修复与再造以及眼鼻乳房等美容外科相关的临床与基础研究工作。曾于上海第九人民医院进修整复外科、中国台湾长庚医院进修耳再造及美容外科、日本永田 (Nagata)小耳症形成外科医院研修小耳畸形耳再造、韩国加图立大学医学中心(DCUMC)及多家韩国整形美容医院研修眼鼻乳房整形等美容外科。获得厅级以上科研课题多项,其中省级2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以第一作者共发表论文10多篇。《小耳畸形合并低发际耳再造的系列研究和临床应用》获福建省卫健委颁发的2021医学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专科专长:耳畸形修复与再造,眼、鼻、乳房、脂肪整形,胎记,注射与激光美容。

期刊官网:www.apsjournal.com

2024年每期定价35元,全年12期共计420元 

长按小程序图片,识别后即可快速进入

[微信小程序在线商城]

邮局订阅:邮发代号8-56

编辑部订阅:024-24125660

点击查看审稿指南

咨询电话:024-24131293/24125660

先天性小耳畸形治疗技术体系的构建

3D 打印技术在改良 Nagata 法中颅耳角个性化重建的应用研究

信号转导通路参与瘢痕疙瘩形成机制的研究现状概述

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头面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研究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减少伤口瘢痕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臀部皮瓣修复骶尾部、臀部、坐骨结节部压疮的临床应用


2024 年《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学术年会会议通知(第二轮)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连续多年被评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在线商城正式上线
因为您的在看,鼓励我做的更好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本杂志为国家科技核心期刊,被美国《化学文摘》、《剑桥科学文摘(自然科学)》、《乌利希国际期刊指南》等国际重要数据库收录为来源期刊。2010年与美国PRS杂志联合创办PRS杂志专栏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