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诊断 | 一图看懂椎管内肿瘤定位!

乐活   2024-12-30 00:47   广西  



椎管内肿瘤包刮发生于椎管内各种组织得原发与继发肿瘤,包括发生于脊髓本身及椎管内与脊髓临近的各种组织(如神经根、硬脊膜、血管、脂肪组织、先天性胚胎残余组织等)的原发性肿瘤或转移性肿瘤的总称。



定位

根据肿瘤发生部位,可分为髓内肿瘤、髓外硬膜下肿瘤,髓外硬膜外肿瘤。

硬膜外肿瘤:多数为恶性肿瘤,如转移瘤和淋巴瘤;脊髓及蛛网膜下腔均受压狭窄,压迫硬膜囊连同脊髓一起向一侧移位;甚至可见椎旁肿块、压迫性骨质吸收及椎体附件骨质破坏,肿瘤可包绕脊髓,亦可对脊髓或马尾终丝造成推压,产生临床症状。


髓外膜下肿瘤:常见有神经鞘瘤和神经纤维瘤、脊膜瘤;脊髓受压向一侧移位,病变侧蛛网膜下腔增宽,对侧蛛网膜下腔明显狭窄,可压迫脊髓或马尾终丝,部分肿瘤还可出现“硬膜尾征”。


髓内肿瘤:髓内肿瘤主要为星形细胞瘤、室管膜瘤;引起局部脊髓梭形肿胀膨大,梗阻面呈大的杯口状;较少见有血管性肿瘤;淋巴瘤;肿瘤与硬脊膜、正常脊髓组织分界不清,肿瘤可占据整个椎管平面呈膨胀性生长,亦可呈浸润性生长,病变两侧的蛛网膜下腔可见明显狭窄。




(A)硬膜外肿块(T)压迫硬脑膜(黑色箭头)进入硬膜囊,可能与脊髓邻接,也可能不邻接(黑色箭头)。

(B)硬膜下髓外肿块(T)移位并可能压迫脊髓,可能扩张鞘囊,并与脑脊液形成半月板(白色箭头)。

(C)硬膜内髓内肿块,表示肿块与脊髓的内在关系。




髓外硬膜下肿瘤:脊膜瘤




47岁,女性,黏液性乳头状室管膜瘤。(a)矢状面T2加权成像显示L1-L2水平中线处硬膜下髓外肿块(箭头),其将正常马尾神经根向前移位。(b)轴位T2加权MR图像更好地显示T2高信号(箭头)。(c)矢状位增强T1加权成像显示实性肿瘤强化(箭头)。(d)轴位增强T1加权MR图像显示类似的增强(箭头)。(e)术中大体标本照片显示肿块(箭头所示)表面闪闪发光。(f)中倍H-E显微镜下可见大量粘蛋白填充的微囊。箭头为粘蛋白的大量积聚。







示范:髓内肿瘤 室管膜瘤+星形细胞瘤



室管膜瘤。(A) 和(B)T2加权图像显示位于中央的不均匀肿块,使正常脊髓侧向移位(白色箭头),并伴有死后囊肿/空洞(白色箭号)和显著的下含铁血黄素帽盖(黑色箭号)(C)T1加权。(D) T1增强显示明显的肿瘤增强。




示范:髓外硬膜
肿瘤

胸L7-L10椎体节段椎管内髓外硬膜下区肿瘤,宽基底附于脊膜区。图1 平扫矢状位T1WI,等高信号;图2 矢状位T2WI序列;图3-4轴位,均可见等脊髓信号,病灶中央区见小囊状长T1、T2信号;图5-6 矢状位增强扫描;图7-8 冠状位增强扫描,均可见病灶显著均匀强化,中央囊变区见环形强化


显示继发性硬膜外海绵状血管瘤,位于T3椎体左侧,向后侵犯椎管硬膜外图2 与图1 为同一患者,增强后原发灶与继发性同步明显强化 图 3 原发性硬膜外海绵状血管瘤,病灶呈纺锤样上下生长 图 4 原发性硬膜外海绵状血管瘤,病灶伪足样蔓延至同侧双椎间孔 图 5 原发性硬膜外海绵状血管瘤,病灶偏侧半环状包绕脊髓;原发性硬膜外海绵状血管瘤,病灶内见短 T 1 出血信号影图 7 原发性硬膜外海绵状血管瘤,T2 WI 显示病灶内条状低信号,术后提示部分纤维化图 8 肿瘤两端硬脊膜强化,类似脑膜尾征样改变,呈现“毛笔尖征”






  整理供医学专业人员学习交流,文中观点,如有不妥,敬请指正


版权声明

本微信平台属公益性医学影像类学习平台,主要分享影像解剖及诊断相关知识。本公众号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若原创作者及版权所有者不希望被转载,可与我们联系,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所发布的文章和课件、转载的文章,只代表原作者观点,请谨慎对待,所涉后果与本公众号无关;部分原创课件,如有幸得到转载,需备注本文来源及本公众号。感谢合作!




天等放射
医学影像信息平台,是您工作与学习的基地。
 最新文章